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腎病醫生為什麼很重視尿量?因為是很方便的目測項目

對於尿液, 腎病患者大多只關注有沒有泡沫, 但醫生們關注的卻是尿量, 這是為什麼呢?

尿量到底有什麼意義?

我們知道, 尿液是腎臟過濾之後產生的,

但實際上, 腎臟產生尿液的具體過程是這樣的:

腎小球將血液進行濾過, 進入腎小囊的液體被稱為原尿, 這些原尿進入腎小管後會被重吸收和濃縮, 最終隨著輸尿管進入膀胱, 形成尿液。

腎小球每天濾過的原尿有多少呢?180升。

腎小管重吸收和濃縮之後有多少呢?1000-2000毫升。

因此, 尿量的意義在於反應腎小球的濾過功能, 以及腎小管的重吸收和濃縮功能。

少尿和無尿代表了什麼?

臨床上, 將24小時尿量小於400毫升稱為“少尿”, 將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小於100毫升稱為“無尿”。

少尿和無尿通常伴隨著水腫, 代表身體的水分代謝出現了異常。

具體到腎臟方面, 有兩個原因:

①大量漏蛋白

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3.5克被稱為大量尿蛋白, 是腎病綜合征的判斷依據之一。 大量漏蛋白會導致血漿白蛋白下降, 使膠體滲透壓失衡, 容易引起水腫, 並且尿量減少。

②腎單位萎縮壞死

大量腎單位萎縮壞死, 尤其是腎小球大量硬化壞死, 導致濾過功能嚴重下降, 水分無法正常排出, 也會引起尿量減少,

並且出現高度水腫。

尿量增加是好事嗎?

有人說, 既然尿量減少不是好事, 那麼尿量增加應該是好事了吧?

不一定。

有的人因為喝水很多, 導致尿量比別人多。 但有的人, 尤其是腎病患者, 雖然沒有喝很多水, 尿量也增加了, 通常意味著腎小管出現了問題。

前面說過, 腎小球每天要產生180升原尿, 基本全靠腎小管的重吸收和濃縮。

如果腎小管出現嚴重損傷, 很多原尿就會直接排除, 不僅尿量大大增加, 而且尿中沉渣和複合物也會大大增加。

因此, 腎病患者除了要觀察尿液的顏色、泡沫等變化, 也要學會觀察尿量的變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