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陳獨秀的義兄

張作霖是土匪出身、奉系軍閥首領, 怎麼會是共產黨早期領袖陳獨秀的義兄呢?這其中的關鍵任務便是陳衍庶。

先來說一說張作霖的歷史。

張作霖, 字雨亭, 1875年出生于遼寧海城縣。 他幼年家境貧寒, 放豬為生, 14歲時父親去世, 隨母親前往鎮安縣(今黑山縣)投奔外祖父。 為謀生, 他賣過包子、當過貨郎、學過木匠, 後跟隨繼父學獸醫, 一事無成。

1894年, 張作霖為報父仇, 殺了人, 流落至營口。 適逢甲午戰爭爆發, 他投入駐營口田莊台的毅軍當兵, 後升任伍長。 甲午戰爭失敗後, 張作霖被遣返回鄉, 不久投身草莽, 成了響馬頭子。

陳獨秀的養父陳衍庶時任新民府知府, 招撫了張作霖。 就這樣, 張作霖成了清軍營官, 任新民知府巡警馬隊幫帶。

陳衍庶本是安徽省懷寧縣人, 怎麼來到新民府任知府的呢?

陳衍庶, 字昔凡, 是陳獨秀的叔父。 1875年, 他考中舉人, 出任知縣, 因治河有功,

步步高升, 由知州、知府, 升到道員領加四品銜、賞戴花翎。

他在東北遼陽、新民等地任職時, 很會做官, 大發其財, 在東北和家鄉安徽都置辦了田產, 還在北京琉璃廠開設了“崇古齋”古玩鋪。

然而, 陳衍庶雖然名利皆顯赫, 也有一件不稱心如意的事。 他先後娶過三房妻子,

未得一子。 其兄(早逝)次子陳獨秀17歲時考中秀才第一名, 陳衍庶認為這個侄子將來前程遠大, 於是就招其為嗣子, 並在陳家祠堂辦理了過繼手續。

陳衍庶很喜歡陳獨秀, 在東北任上, 他將陳獨秀帶在身邊, 並對侄子說:“不得功名, 何以為官?要想出人頭地, 就得先苦讀幾年, 把書念好!”

張作霖又是怎樣成了陳衍庶的義子?

陳衍庶身為清朝命官, 還是一位才子, 詩文書畫有一定的造詣。 鄭午昌在《中國繪畫史》一書中, 亦收錄有陳衍庶的畫。

他在新民府任職期間, 公務之餘, 親自教陳獨秀讀書。 張作霖看在眼裡, 羡慕在心頭, 不禁身不由己, 向知府大人面前一跪, 連磕了三個響頭:“知府大人開恩, 小人幼年喪父, 沒有讀什麼書,

請大人收小人為義子, 教小人讀書識禮!”

張作霖這一舉動, 令陳衍庶一怔, 連忙說:“張幫帶請快快起來!”

張作霖又是三個響頭, 連聲懇求:“請大人開恩!”

陳衍庶彎腰扶起張作霖, 心想:張作霖雖然沒有文化, 但為人機靈勇猛, 想要讀書識禮也是好事情。 於是, 他欣然點頭同意, 收張作霖為義子。

就這樣, 張作霖與陳獨秀也成了義弟兄。

張作霖十分珍惜這樣難得的讀書機會, 苦讀了幾年, 漸漸粗通文墨。

陳獨秀思想活躍, 不安心於攻讀八股文, 在參加江南鄉試落第後, 與科舉徹底決裂, 離開東北, 東渡日本留學。

1909年, 陳衍庶掛冠回故里安度晚年, 但張作霖對義父的恩德卻銘記在心。 據史料記載, 1916年, 已當上東三省巡閱使的張作霖, 見到陳衍庶的另一個侄兒, 得知陳衍庶已於1913年病故, 張作霖悲痛不已, 說:“本人能有今天的紅運, 全靠義父的栽培, 張某永遠銘感在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