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影響娃智力發育的感官遊戲,1歲之後該玩點啥?

文|CC爸媽

0-3歲是寶寶能夠通過感官訓練對事物形成清晰印象的重要階段, 對寶寶的成長發育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也是寶寶智力發展重要的一步。

如果你錯過了寶寶嬰兒時期的感官訓練, 那這篇就千萬不要錯過了, 從現在開始, 都不算晚。

一、聽 覺 訓 練

- 聽音辯物 -

1歲之後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就是開口說話, 而會說的前提, 是有足夠的認知基礎。

其實認知既需隨意, 又需刻意, 在遊戲中, 通常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聽覺遊戲, 也能幫助上大忙!

準備一些樂器、動物、交通工具的卡片, 排好放在寶寶面前。

媽媽模仿某種聲音,

讓寶寶靠聽音來判斷和配比, 在卡片中選出與聲音對應的事物。

在遊戲開始前, 可以先給寶寶做幾遍認知複習, 拿著卡片問寶寶這是什麼呀, 它會發出什麼聲音呢?讓寶寶跟著媽媽重複聲音, 達到熟悉認知的目的。

遊戲過程中, 要留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來判斷和選擇,

當孩子選出正確卡片後, 要及時鼓勵, 沒有選對也要及時引導, 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在平時生活中, 我們也要注意搜集一些自然界聲音的音訊, 適時放給孩子聽來磨耳朵, 讓孩子熟悉來自外界環境的各種聲音。

- 聽, 誰的聲音? -

這個屬於聽音辯物的升級版。

準備一些形狀差異比較大的物品, 最好形狀、大小各不相同, 做到每種物品碰撞時能發出不同的音色。

比如積木、玻璃球、紙團、豆子、硬幣…

先讓孩子分別觀察準備好的不同材質的物體, 可以讓他們拿起來看、觸摸, 告訴他們這個東西的名字。

然後把這些物品分別放進一個容器搖晃碰撞, 給寶寶聽不同的聲音。 並且告訴他此時這種聲音是由哪種物品發出的,

還要拿出來跟寶寶確認。

在寶寶熟悉了這幾種聲音後, 可以提前把某一種物品放入容器中, 讓寶寶自己放在耳邊搖晃, 猜猜看是什麼發出的聲音呢?

如果寶寶還不會清楚的表達, 可以把這幾種物品分別準備兩份, 一份拿給寶寶聽,

一份擺在寶寶面前, 讓寶寶指認。

這個遊戲需要寶寶對聲音有一定熟悉度, 才能通過聲音判斷出具體物品, 適合三歲以上的大寶寶。

選擇的物品不要過多, 五種就可以了, 要找身邊常見的, 寶寶熟悉的物品。

記得多給孩子鼓勵, 增強寶寶自信心, 提高他們做遊戲的興趣。

- 音階水杯 -

還記得咱們上學時候做過的物理實驗嗎?同樣的杯子, 裝水量不同, 敲擊後發出的聲音大小也不同, 還可以按順序敲出音階。

現在就把這個神奇的音階水杯展示給寶寶吧!鼓勵他們用小叉子或者筷子去打擊這個“樂器”。

剛開始遊戲的時候, 可以按水量多少的順序排列和敲擊, 讓孩子感受音量和音階的變化。

之後可以把水杯順序打亂, 讓寶寶隨意感受不同音色互相搭配產生的音樂效果。

這個遊戲不僅可以鍛煉寶寶的聽力, 還是音樂啟蒙的好機會喲。

用玻璃杯做遊戲, 一定要注意安全, 讓寶寶坐好, 由媽媽抓著寶寶的手去擊打水杯, 防止發生危險, 尤其是比較小的寶寶。

- 傳話筒 -

這也是一個咱們小時候玩過的遊戲, 只需要找兩個紙杯和一根毛線就可以開始玩了。

在兩個紙杯的底部打兩個小洞,分別把線的兩端穿進去,打一個結,做成一個傳話筒。

媽媽和寶寶一人拿一邊的“話筒”,分開一段距離,保證繩子是繃緊的狀態。

讓寶寶用紙杯扣住耳朵,媽媽在另一端對著紙杯講話,寶寶在這一端就能聽到哦。

一根線,就能把聲音傳過來,這對孩子來說這簡直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如果你想讓遊戲更有趣,就把線拉的更長,盡情對寶寶說悄悄話吧,2-3歲之後的寶寶特別喜歡悄悄話這件小事。

這個遊戲不僅可以鍛煉寶寶的聽力,還能讓他切身體會到固體傳聲這個物理概念。

二、視 覺 訓 練

- 泡泡追視 -

C媽小時候就很喜歡玩吹泡泡的遊戲,後來也經常在家自製手工泡泡給CC玩。

一般用肥皂水或者洗潔精,摻上自來水攪拌就可以了,再準備一個閉合的空心小模具,就可以開玩啦!直接用泡泡機也是一樣的哈。

孩子看到飛舞的泡泡都會很興奮的,眼睛根本離不開。尤其是會走的孩子,還會追著泡泡去抓。

泡泡在陽光下五顏六色的,很討寶寶喜歡。

還可以示範給寶寶看,泡泡一碰就破這件事,相信寶寶們會更積極的用手去觸摸飛舞的泡泡哦!

這個遊戲既可以鍛煉寶寶的視覺,還能鍛煉手眼協調的能力。

鼓勵寶寶吹個又大又圓的泡泡吧!

- 多彩的世界 -

顏色認知是孩子視覺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幼兒容易辨識鮮豔醒目的顏色,但對一些混合色的辨別能力較差,這種辨認能力隨年齡的增長逐步提高。

越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孩子的色彩感覺,就越能培養出他們高超的辨別細微顏色差異的能力。

在寶寶有了抓握能力之後,就可以帶寶寶用工具製造顏色了。

1歲之後的孩子,一定要給他準備“畫筆”。(蠟筆、水筆、樹枝、骨頭、雞毛、蔬菜,腦洞儘量開就是了)

工具越有趣,娃越覺得有意思。

如果嫌畫在紙上太枯燥,還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更有趣的材料。比如,樹枝、葉片、松塔…

其實準備材料的過程也是歡樂的親子時光。鼓勵寶寶自己拾起葉片,感受來自大自然的觸感。

多準備幾種色彩的顏料,讓寶寶用刷子盡情製造彩虹吧!

給寶寶介紹三原色,試試看混色的效果呢?

對色彩的認識和使用,能為孩子打開一個豐富的世界,促進孩子右腦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的綜合發展。

之前C媽寫過一篇《不用去早教班,在家就能玩的藝術——樹葉DIY,別辜負了這個秋》,裡面也有一些關於葉片、樹枝、松塔的繪畫玩法,沒看過的可以移步看一下。

平時生活中,多帶孩子外出,感受自然色彩,給寶寶看一些名畫,都有助於刺激寶寶視覺發展的。

- 按屬性分類 -

讓寶寶通過視覺觀察,在大腦內把物品按屬性分類,通過手部動作完成,是一套比較複雜的訓練流程。

對寶寶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都有不小的要求。

屬性可以從簡單的顏色開始,之後可以是圖案、形狀、大小、類別等。

△顏色分類

△黑白卡圖案配對

△形狀匹配

△品種分類

從觀察和認知,到分類和匹配,看上去簡單,對寶寶而言,可是全腦訓練哦。

- 找一找視覺遊戲 -

利用家裡的視覺類工具書或實物,給寶寶做找一找的任務遊戲。

比如C媽之前在文章中推薦過的幼兒視覺遊戲繪本,先讓寶寶認識和記住要找的目標,目標藏在環境中後,再讓寶寶找一找它在哪裡呢。

嫌這樣的太簡單?C媽放個大招你可別難哭了!

升級版的地板書也是玩找一找遊戲的好工具,把地板書攤開鋪好,讓寶寶在上面仔細觀察和尋找。

說實話,每次CC拿出這套書,我都很想哭。

簡直找瞎了啊!

但是,你別看畫面內容複雜繁多,對寶寶來說可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對孩子專注力的鍛煉效果也是杠杠滴。

爸爸媽媽還可以和寶寶一起比賽,看誰先找到目標物,記得別太投入,讓著點寶寶哦!

沒有這類繪本也沒關係,可以用實物來做這個遊戲,還會更有趣哦。

比如把寶寶的某個玩具藏進裝滿玩具的大盒子裡,讓寶寶把它找出來,這種會更直觀也更簡單。

三、觸 覺 訓 練

- 神秘盒 -

這個遊戲建立在寶寶對物品有一定認知的基礎上,擁有通過手部觸覺在腦內進行立體構建的效果。

準備幾個不透明的盒子,把物品放進盒內,(直接用蒙眼的方法也可以)讓寶寶通過單純的觸摸感受,來判斷出是什麼物品。

在這之前,可以先把準備好的物品拿給寶寶看,媽媽可以給寶寶多做一些性狀的形容,比如它是什麼形狀的,軟的還是硬的,涼的還是熱的等等。

寶寶在摸索後判斷不出來的時候,不要著急引導或者拿出來看答案。要給寶寶充分的時間獨立思考,培養寶寶的耐心和專注力。

- 觸摸辨人 -

這個遊戲適合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陪寶寶玩。

用柔軟的不透明布條給寶寶把眼睛蒙起來,其他家庭成員面對寶寶依次排好,由寶寶一個一個觸摸臉部來辨認分別是哪位家庭成員。

可以引導寶寶摸摸看:是長髮還是短髮,有沒有胡茬,有沒有眼鏡,是男性還是女性,是媽媽還是奶奶?

寶寶摸起來癢癢的,你可要忍住不要發出聲音哈!

儘量把明顯的特徵暴露給孩子去觸摸,幫助寶寶判斷。

這個遊戲不僅可以鍛煉寶寶的思維能力,還很考驗寶寶對細節的記憶力,對記憶的提取和匹配有著很高的要求。

相信我,當寶寶猜對的那一刻,給他摘下眼罩宣佈答案,他會超有成就感的,給寶寶一個大大的鼓勵擁抱吧,還有比這種遊戲更促進親子關係的嗎?

四、味 覺 訓 練

- 嘗一嘗 -

有醫學研究表明,孩子味覺的覺醒僅晚於視覺和聽覺,出生6個月後基本就已經發育完全了。

味覺和嗅覺訓練應該融入生活,想要刺激孩子的味覺發育,建議在孩子6個月到18個月之間訓練最好。

一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品嘗更多的味道了,我們就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酸甜苦辣味道差異比較大的食材。

蒙住寶寶的眼睛,喂給寶寶一小口,讓他感受味道的特點,猜測是什麼食材。

當全部品嘗並成功辨認後,可以嘗試增加一些食材的種類。

讓寶寶接觸和熟悉豐富的味道,還可以避免今後挑食的問題。

再大一點的寶寶還可以增加難度,例如讓孩子嘗試說出食材的顏色和形狀,對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和鍛煉孩子記憶力很有幫助。

五、嗅 覺 訓 練

- 聞一聞 -

和鍛煉味覺的方式一樣,通過蒙眼聞食材或者調料,判斷聞到了什麼。

準備生活中常見的果蔬和調料,例如白菜、辣椒、大蔥、香菜、蘋果、香蕉、花椒、八角、桂皮、孜然等等。

首先,和孩子一起聞一聞這些材料。特別是蔬菜的氣味尤其要仔細,因為蔬菜大多熟食,生的蔬菜對孩子來說相對陌生。

當孩子大致記住這些氣味後,給他蒙上眼睛,猜猜是什麼,講講口感味道,說說顏色。

因為孩子嗅覺辨識度會低於味覺,所以我們要注意不要給孩子太刺激的氣味,並且與孩子的鼻子保持一定距離,以免影響寶寶嗅覺系統。

調料要選擇原生調料,不要用粉末。

這個遊戲可以鍛煉孩子的嗅覺靈敏度,拓展孩子通過嗅覺獲得的感知覺。

可以同時調動視覺、觸覺、嗅覺的混合記憶,有助於寶寶大腦開發。

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其實在生活中可以和寶寶做的感官訓練非常多,大可不必拘泥於訓練模式,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學習來源。

多帶孩子出門去接觸不同的環境,就是一種最簡單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只需要找兩個紙杯和一根毛線就可以開始玩了。

在兩個紙杯的底部打兩個小洞,分別把線的兩端穿進去,打一個結,做成一個傳話筒。

媽媽和寶寶一人拿一邊的“話筒”,分開一段距離,保證繩子是繃緊的狀態。

讓寶寶用紙杯扣住耳朵,媽媽在另一端對著紙杯講話,寶寶在這一端就能聽到哦。

一根線,就能把聲音傳過來,這對孩子來說這簡直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如果你想讓遊戲更有趣,就把線拉的更長,盡情對寶寶說悄悄話吧,2-3歲之後的寶寶特別喜歡悄悄話這件小事。

這個遊戲不僅可以鍛煉寶寶的聽力,還能讓他切身體會到固體傳聲這個物理概念。

二、視 覺 訓 練

- 泡泡追視 -

C媽小時候就很喜歡玩吹泡泡的遊戲,後來也經常在家自製手工泡泡給CC玩。

一般用肥皂水或者洗潔精,摻上自來水攪拌就可以了,再準備一個閉合的空心小模具,就可以開玩啦!直接用泡泡機也是一樣的哈。

孩子看到飛舞的泡泡都會很興奮的,眼睛根本離不開。尤其是會走的孩子,還會追著泡泡去抓。

泡泡在陽光下五顏六色的,很討寶寶喜歡。

還可以示範給寶寶看,泡泡一碰就破這件事,相信寶寶們會更積極的用手去觸摸飛舞的泡泡哦!

這個遊戲既可以鍛煉寶寶的視覺,還能鍛煉手眼協調的能力。

鼓勵寶寶吹個又大又圓的泡泡吧!

- 多彩的世界 -

顏色認知是孩子視覺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幼兒容易辨識鮮豔醒目的顏色,但對一些混合色的辨別能力較差,這種辨認能力隨年齡的增長逐步提高。

越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孩子的色彩感覺,就越能培養出他們高超的辨別細微顏色差異的能力。

在寶寶有了抓握能力之後,就可以帶寶寶用工具製造顏色了。

1歲之後的孩子,一定要給他準備“畫筆”。(蠟筆、水筆、樹枝、骨頭、雞毛、蔬菜,腦洞儘量開就是了)

工具越有趣,娃越覺得有意思。

如果嫌畫在紙上太枯燥,還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更有趣的材料。比如,樹枝、葉片、松塔…

其實準備材料的過程也是歡樂的親子時光。鼓勵寶寶自己拾起葉片,感受來自大自然的觸感。

多準備幾種色彩的顏料,讓寶寶用刷子盡情製造彩虹吧!

給寶寶介紹三原色,試試看混色的效果呢?

對色彩的認識和使用,能為孩子打開一個豐富的世界,促進孩子右腦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的綜合發展。

之前C媽寫過一篇《不用去早教班,在家就能玩的藝術——樹葉DIY,別辜負了這個秋》,裡面也有一些關於葉片、樹枝、松塔的繪畫玩法,沒看過的可以移步看一下。

平時生活中,多帶孩子外出,感受自然色彩,給寶寶看一些名畫,都有助於刺激寶寶視覺發展的。

- 按屬性分類 -

讓寶寶通過視覺觀察,在大腦內把物品按屬性分類,通過手部動作完成,是一套比較複雜的訓練流程。

對寶寶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都有不小的要求。

屬性可以從簡單的顏色開始,之後可以是圖案、形狀、大小、類別等。

△顏色分類

△黑白卡圖案配對

△形狀匹配

△品種分類

從觀察和認知,到分類和匹配,看上去簡單,對寶寶而言,可是全腦訓練哦。

- 找一找視覺遊戲 -

利用家裡的視覺類工具書或實物,給寶寶做找一找的任務遊戲。

比如C媽之前在文章中推薦過的幼兒視覺遊戲繪本,先讓寶寶認識和記住要找的目標,目標藏在環境中後,再讓寶寶找一找它在哪裡呢。

嫌這樣的太簡單?C媽放個大招你可別難哭了!

升級版的地板書也是玩找一找遊戲的好工具,把地板書攤開鋪好,讓寶寶在上面仔細觀察和尋找。

說實話,每次CC拿出這套書,我都很想哭。

簡直找瞎了啊!

但是,你別看畫面內容複雜繁多,對寶寶來說可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對孩子專注力的鍛煉效果也是杠杠滴。

爸爸媽媽還可以和寶寶一起比賽,看誰先找到目標物,記得別太投入,讓著點寶寶哦!

沒有這類繪本也沒關係,可以用實物來做這個遊戲,還會更有趣哦。

比如把寶寶的某個玩具藏進裝滿玩具的大盒子裡,讓寶寶把它找出來,這種會更直觀也更簡單。

三、觸 覺 訓 練

- 神秘盒 -

這個遊戲建立在寶寶對物品有一定認知的基礎上,擁有通過手部觸覺在腦內進行立體構建的效果。

準備幾個不透明的盒子,把物品放進盒內,(直接用蒙眼的方法也可以)讓寶寶通過單純的觸摸感受,來判斷出是什麼物品。

在這之前,可以先把準備好的物品拿給寶寶看,媽媽可以給寶寶多做一些性狀的形容,比如它是什麼形狀的,軟的還是硬的,涼的還是熱的等等。

寶寶在摸索後判斷不出來的時候,不要著急引導或者拿出來看答案。要給寶寶充分的時間獨立思考,培養寶寶的耐心和專注力。

- 觸摸辨人 -

這個遊戲適合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陪寶寶玩。

用柔軟的不透明布條給寶寶把眼睛蒙起來,其他家庭成員面對寶寶依次排好,由寶寶一個一個觸摸臉部來辨認分別是哪位家庭成員。

可以引導寶寶摸摸看:是長髮還是短髮,有沒有胡茬,有沒有眼鏡,是男性還是女性,是媽媽還是奶奶?

寶寶摸起來癢癢的,你可要忍住不要發出聲音哈!

儘量把明顯的特徵暴露給孩子去觸摸,幫助寶寶判斷。

這個遊戲不僅可以鍛煉寶寶的思維能力,還很考驗寶寶對細節的記憶力,對記憶的提取和匹配有著很高的要求。

相信我,當寶寶猜對的那一刻,給他摘下眼罩宣佈答案,他會超有成就感的,給寶寶一個大大的鼓勵擁抱吧,還有比這種遊戲更促進親子關係的嗎?

四、味 覺 訓 練

- 嘗一嘗 -

有醫學研究表明,孩子味覺的覺醒僅晚於視覺和聽覺,出生6個月後基本就已經發育完全了。

味覺和嗅覺訓練應該融入生活,想要刺激孩子的味覺發育,建議在孩子6個月到18個月之間訓練最好。

一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品嘗更多的味道了,我們就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酸甜苦辣味道差異比較大的食材。

蒙住寶寶的眼睛,喂給寶寶一小口,讓他感受味道的特點,猜測是什麼食材。

當全部品嘗並成功辨認後,可以嘗試增加一些食材的種類。

讓寶寶接觸和熟悉豐富的味道,還可以避免今後挑食的問題。

再大一點的寶寶還可以增加難度,例如讓孩子嘗試說出食材的顏色和形狀,對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和鍛煉孩子記憶力很有幫助。

五、嗅 覺 訓 練

- 聞一聞 -

和鍛煉味覺的方式一樣,通過蒙眼聞食材或者調料,判斷聞到了什麼。

準備生活中常見的果蔬和調料,例如白菜、辣椒、大蔥、香菜、蘋果、香蕉、花椒、八角、桂皮、孜然等等。

首先,和孩子一起聞一聞這些材料。特別是蔬菜的氣味尤其要仔細,因為蔬菜大多熟食,生的蔬菜對孩子來說相對陌生。

當孩子大致記住這些氣味後,給他蒙上眼睛,猜猜是什麼,講講口感味道,說說顏色。

因為孩子嗅覺辨識度會低於味覺,所以我們要注意不要給孩子太刺激的氣味,並且與孩子的鼻子保持一定距離,以免影響寶寶嗅覺系統。

調料要選擇原生調料,不要用粉末。

這個遊戲可以鍛煉孩子的嗅覺靈敏度,拓展孩子通過嗅覺獲得的感知覺。

可以同時調動視覺、觸覺、嗅覺的混合記憶,有助於寶寶大腦開發。

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其實在生活中可以和寶寶做的感官訓練非常多,大可不必拘泥於訓練模式,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學習來源。

多帶孩子出門去接觸不同的環境,就是一種最簡單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