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本侵華戰爭中,日本的這幾個間諜部門讓我們吃盡了苦頭

日本侵華戰爭中, 為了方便獲取中國內部的情報, 分別設立了著名的特務機關, 它們是:特高課、梅機關、竹機關、岩井公館。

影視中的特高課

一:特高課。

特高課是日本間諜組織, 建立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 隸屬於日本內務省。 最初, 特高課是一個特高課首腦應付國內事變的機構, 但隨著日本侵略中國和遠東的需要, 日本政府開始逐漸轉變特高課的職能。 比較顯著的一個標誌是:日本駐外國的使領館官員在搞情報工作的同時也配合其他間諜情報機構進行諜報活動。

土肥原賢二

特高課的當時領導是土肥原賢二, 甲級戰犯。

影視中的梅機關

二:梅機關

梅機關是抗戰期間, 日本政府和參謀本部于1939年08月22日, 在上海建立的一個特務機關, 主要職責是負責扶植、監視以汪精衛為首的偽國民政府。 日本的軍部派出了以影佐禎昭為首的一批軍政人員, 以上海東體育路7號為據點, 謀劃支特江精衛成立偽政權的各項活動。

汪精衛

影佐禎昭少將擔任機關長, 其他成員包括來自陸軍省、海軍省、外務省、興亞院的代表, 並有所謂的民間國會議員、“新聞記者”等30多人, 其中幹部階層有犬養健(首相犬養 毅的三子)、清水董三(日本大使館書記官)、須賀彥次郎(華北日本海軍特務部代理部長)、西義 顯(“滿鐵”上海事務所南京支所所長)等人。

犬養健

三:竹機關。

1938年年中, 以陸軍參謀本部的一個課長岩黑秀夫大佐為首的小組終於認識到, 如果帝國陸軍要達到它在中國的目的,

王克敏和梁鴻志(偽華中維新政府的頭頭)都不足以勝任首腦。 尤其是如果打算要把幾個傀儡政權聯合成為某種全國性的政府的話, 那就必須有在聲譽和領導才幹方面都更勝一籌的人物。 所以, 岩黑秀夫和他的小組建議成立一個各軍種混合組成的工作小組, 來探索搜羅有名望的政治家和領導人出山的可能性。 1938年7月26日, 五大臣會議同意了這個建議, 並授權這個新的小組, 根據五大臣當時正在草擬的政策, ‘制訂出對華的重要戰略’和‘建立一個新的中國中央政府’。 這個新的小組由五大臣直接領導並正式命名為‘在支特別委員會’。 它就是後來人們所知道的, 以‘竹機關’為其代號的機構, 通常又稱之為‘土肥原機關’,
因為它是由典型的政治將軍土肥原賢二控制的。

四:岩井公館。

岩井英一

岩井公館是1938年4月抗日戰爭時期, 日本在中國建立了外交口的專門特務情報機構, 由駐上海總領事館副總領事(後升任總領事)岩井英一統領, 稱“岩井公館”。 “岩井公館”的活動, 可概括為四方面:政治、情報、文化、武裝。 四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分別在“岩井公館”的四幢樓房內工作, 又互相交叉溝通。 袁殊對“岩井公館”內外由總負責, 翁叢六負責人事和經理部門, 惲逸群負責文化、教育事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