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貪食日記丨抹茶控們,你瞭解抹茶的前世今生嗎?

好開心, 今天又去吃抹茶蛋糕了~沒錯啊, 抹茶也是蜜蜜的心頭愛啊!

跟大家一樣, 蜜蜜平常見到的抹茶基本上是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還有比較源頭一點的, 大概是這樣的

可是, 究其原本, 什麼是抹茶?這個就要從工藝上說起了。

抹茶僅採用“一番茶”(每年3月1日-5月31日採摘的茶葉)製作。 採摘前20天, 就要用稻草或竹子在茶樹上搭成遮陽的棚架, 避免陽光的直射, 這在日本稱之為“覆下茶”。

遮擋陽光的目的是抑制茶氨酸(茶葉中“鮮”味的來源, 有甜味)分解為茶多酚, 從而降低茶葉中茶多酚、丹寧、皂苷(這三種成分是茶葉苦澀味道的主要來源)的含量, 使茶的苦澀味減少, 鮮味增強。

嫩葉採摘後, 需要用蒸汽殺青, 蒸青的特點在於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茶葉中的葉綠素, 讓抹茶呈現出翠綠的顏色。 蒸青後, 茶葉不經過揉撚工序, 直接進入烘焙爐烘乾, 這也是抹茶與其他綠茶的一個不同之處。

接下來的工序是切茶。 將茶葉的葉柄和葉脈部分切除, 製成抹茶的原料茶——“碾茶”。 碾茶平時存放在茶筒中,

在需要磨成抹茶粉時才取出適量用石磨現磨。

選用石磨是因為石磨導熱性能差, 不會影響抹茶的顏色。 碾磨後的抹茶粉, 顆粒度一般在2~20微米, 即680~6800目, “目數”指每平方英寸上的孔的數目, 目數越大, 孔徑越小, 粉粒就越細。

到這個環節, 抹茶就製作完成了。

不過說起抹茶的源頭, 還要追溯到中國隋唐時期。

當時的貴族閑來無事, 把最新鮮的綠茶磨碎了泡水當作下午茶, 是很高端的飲茶方式。

就像中唐時期詩人盧仝詩裡寫的那樣:“碧雲引風吹不斷, 白花浮光凝碗面”,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打好的抹茶上飄著白沫”。

進入宋代,由於趙家皇帝的品味極高,使抹茶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泡一碗抹茶儼然成為了那個時代逼格最高的生活方式。於是,作為中國學生的日本,自然不能錯過這樣的好東西。

南宋紹熙二年,日本僧人榮西禪師將這一手藝帶回了日本,並開始流行。

可是,抹茶經歷了宋朝的極盛後,由於抹茶的製作工藝太過複雜,且加上宋末蒙古入侵和原膜農民戰爭的動盪,使得原本的貴族消亡殆盡,而平民出身的朱家皇帝對此完全無感,導致了抹茶迅速衰落,並在明代初期基本消失。

然而,有趣的是,在日本,同樣出身于平民階層的統治者豐臣秀吉卻把抹茶這一高雅藝術,推到了前所未有高度,並風靡世界,成為了日本國引以為傲的“茶道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真正的抹茶粉都非常的苦,絕不是你在各類點心裡吃到的那種甜喲。

呐,以上就是蜜蜜所瞭解到的抹茶啦,歡迎補充哦~

進入宋代,由於趙家皇帝的品味極高,使抹茶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泡一碗抹茶儼然成為了那個時代逼格最高的生活方式。於是,作為中國學生的日本,自然不能錯過這樣的好東西。

南宋紹熙二年,日本僧人榮西禪師將這一手藝帶回了日本,並開始流行。

可是,抹茶經歷了宋朝的極盛後,由於抹茶的製作工藝太過複雜,且加上宋末蒙古入侵和原膜農民戰爭的動盪,使得原本的貴族消亡殆盡,而平民出身的朱家皇帝對此完全無感,導致了抹茶迅速衰落,並在明代初期基本消失。

然而,有趣的是,在日本,同樣出身于平民階層的統治者豐臣秀吉卻把抹茶這一高雅藝術,推到了前所未有高度,並風靡世界,成為了日本國引以為傲的“茶道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真正的抹茶粉都非常的苦,絕不是你在各類點心裡吃到的那種甜喲。

呐,以上就是蜜蜜所瞭解到的抹茶啦,歡迎補充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