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省政協委員:學生家庭作業不可異化為“家長作業”|兩會時間

1月25日晚7點30分, 參加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各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 在成都金牛賓館就媒體關注的問題接受聯合採訪, 省政協委員、民進四川省委秘書長張宏談到了學生“家庭作業”的話題。

他說, 近年來, 中小學生家庭作業異化為“家長作業”的情況日益嚴重, 家長反映強烈。 從對部分小學、初中的調研來看, 目前很多家長廣泛的、被動的參與到了學生家庭作業中, 主要方式有:陪伴督促、輔導作業、檢查批改作業、作業簽字、做手工作品等。

“這種現象凸顯了家校責任邊界模糊、職責不明,

部分教師職能變相地轉移給家長的問題。 ”張宏舉了一個例子, 成都市某知名學校老師不在學校直接給學生佈置作業, 而是晚上8點準時在班級微信群發送作業安排, 請家長督促學生完成, 10點又發送答案, 要求家長對學生作業進行檢查批改、簽字, 從陪伴到審核都由家長“一條龍”完成。 加上作業數量多、難度大, 家長感覺被深度“套牢”, 弄得焦頭爛額, 有怒不敢言, 嚴重影響家校和諧關係, 家校矛盾隱患突出。

而成都市調查顯示, 84%的受訪家長因陪孩子寫作業而頭疼, 其中24.4%的受訪家長表示非常頭疼。 “家長作業”導致一些家庭氛圍緊張, 甚至有的家長為陪伴輔導孩子而辭職。 同時, 學生“家庭作業”異化為“家長作業”後, 家長檢查修正後的作業呈現出的“滿分”, 與孩子參加考試後的“分值落差”明顯, 教師不能真實掌握學生學習狀況, 造成“上課”、“作業”兩張皮, 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和輔導改進, “高負低效”情況愈演愈烈。

為此, 張宏提出了5條建議:

1

厘清家校職責邊界

應強調樹人、傳道、授業、解惑職責在學校, 明確檢查批改作業、瞭解掌握學生真實學習狀況是老師的基本責任, 禁止學校和老師安排家長檢查批改學生家庭作業, 堅決摒棄性質與功能走樣的家校關係。 家長應配合學校做好學生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交往習慣等品德培養, 如, 完成作業時間控制、主動閱讀習慣、定期歸納總結等, 培養學生待人接物、處世立業、家庭責任及社會公德等習慣的建立。

2

從制度上為學生留出全面發展空間

據瞭解, 目前成都市計畫試點部分小學下午6點放學, 應將試點在全省推廣, 安排學生在學校完成家庭作業, 將放學後的更多時間留給學生培養興趣愛好、參與社會實踐、強身健體等, 全面提升綜合素養和能力,

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提高生存和生活技能。

3

主動適應“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新模式

指導學校和老師建立多學科作業協調機制和作業備案制, 開發“必做”基礎性和“選做”拓展性作業, 按孩子能力和進度完成“動態分層作業”, 不佈置超越課程標準規定和學生學力要求的作業。

4

設立綜合性的教育評價體系

順應《四川省中考改革實施意見》的出臺, 調整並制定教育教學品質評價的新體系。 著力改善偏重學業水準指標的現有評價體系, 合理提高其他反映學生綜合素養水準的指標權重。 由教育部門牽頭建立聯繫協調機制, 切實減少形式上的、不必要的檢查評比, 減輕學校和教師壓力, 促進良好教風、學風、校風的形成。

積極探索和完善學校、學生、家長、社區等多元評價體系, 為全民關注、扶持教育提供契機。

5

建立良好的家校溝通機制

強調由老師明確教學內容與作業的數量和品質要求, 定期通報學業情況, 避免家長對老師教育教學“指手劃腳”、參與過多。 老師加強對學生的針對性指導, 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健康成長。 學校根據本校師生實際情況, 定期召開家長會溝通學生情況, 探索家校和諧共育的新途徑。

文 丨 《教育導報》特派記者 杜蕾 魯磊

圖 丨 魯磊

編輯 丨 郭路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