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千年無家的庫爾德人為什麼屢戰屢敗?土耳其,伊朗都打壓!

有民族卻無國的庫爾德人主要分佈在札格洛斯山脈和托羅斯山脈地區, 在中東是一個人口僅次於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波斯人的第四大民族。 直至19世紀, 庫爾德人在奧斯曼帝國境內仍保持半自治狀態, 成為土耳其和伊朗兩國之間的緩衝地帶。 第一次世界大戰, 隨著奧斯曼帝國的崩潰, 帶來了中東地區國際秩序的重新建構, 帝國境內原本被統治的民族紛紛準備建立民族國家。 庫爾德人卻沒有成立自己的民族國家, 庫爾德問題也被拖到了今天。


庫爾德騎兵

其實, 庫爾德民族主義運動在19世紀末已經初見端倪。 1916年英法瓜分戰後中東世界的《塞克斯-皮科條約》將庫爾德人主要生活的地區全部劃入法國託管地區中, 似乎給了庫爾德人未來獨立建國提供了可能。 但是, 土耳其共和國的成立以及凱末爾的軍事勝利導致中東政治空間的再調整,

在《洛桑條約》後, 庫爾德人實質上分居於四個國家, 被土耳其、英國、法國、伊朗四個政府所管轄。

仍然處於部落制度階段

事實上, 庫爾德人對此狀況也有過反抗, 比如1925年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在賽義德謝克領導下發動的起義, 這次起義主要反抗的目標更多是凱末爾廢除哈裡發制度的宗教改革, 其宗教動機要高於民族主義動機。 這揭示了當時庫爾德人內部存在的一大問題, 由於分佈範圍廣, 社會發展水準不一, 導致不同地區的庫爾德人的政治目標和規劃不同。


庫爾德地區

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仍然處於部落制度階段, 人身庇護關係是主要的政治紐帶, 他們期望回到奧斯曼帝國時代的部族自治。 但是在英國和法國託管區的庫爾德人卻接觸到了西方政治思潮和政治理論, 傾向于組建現代政黨。 庫爾德民族主義政黨在1930年曾經試圖在高加索山區創建一個庫爾德國家, 但被土耳其軍隊所鎮壓。

1946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帶來了國際格局的變化, 伊朗和伊拉克境內的庫爾德人一起組建了庫爾德民族黨, 這個黨派得到蘇聯的支持, 以反抗伊朗和伊拉克君主政權為主要目標。 庫爾德民主黨在伊朗庫爾德聚居區發動了起義, 因為當時的蘇聯在伊朗北部有駐軍, 他們成功在伊朗西北部建立起了庫爾德共和國。

不過, 當蘇聯撤軍後, 庫爾德共和國很快被伊朗政府武力鎮壓, 這個曇花一現的共和國共存在了11個月。


庫爾德人屢次起義的失敗, 除了各國庫爾德人發展狀況不同, 政治綱領不同之外, 其獨立運動缺少有力的外部支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