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看《雍正王朝》,還原歷史上的八王議政真相

看《雍正王朝》, 全劇有兩段緊張刺激的高潮戲, 一是在康熙帝臨死前的奪嫡一段, 再就是我們今天打算說的, 由老八發動的“八王議政”, 調兵逼宮這段了。

話說老八胤禩秘密安排關外的四位旗主王爺以整頓旗務為名帶兵進京, 並通過三阿哥弘時假傳口諭, 讓旗兵進駐了豐台大營和西山銳健營, 來了個防務共管。 而這邊老九, 老十也威逼利誘的策反了隆科多。

胤禩說的八王議政就是由四位旗主王爺, 再加上老八, 老九, 老十, 老十三共同參政, 取代了軍機處。 一開始老八他們就以新政損害了大部分旗人的利益為理由, 向雍正發難, 由於老八這邊人多, 雍正始終處於下風, 尤其是隆科多的翻船, 讓雍正幾乎絕望, 期間雖然有張廷玉的侃侃而談, 大講了一番八王議政的歷史由來, 但也只是稍微打擊了一下老八他們的氣焰, 他們兵權在握, 毫不在乎。

緊急關頭幸虧十三爺提前發現了兵變, 在生死關頭力挽狂瀾, 才結束了這次逼宮鬧劇, 看來還是主席說的對, 無論到什麼時候也是槍桿子裡出政權啊。

關於八王議政, 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在(1615年)提出的, 他讓自己的子侄們各任八旗旗主, 又設了議政大臣五人,

理事大臣十人, 與各個貝勒每五天召開一次會議, 商議軍國大事。 其實在當時也就是四大貝勒有話語權, 別人的建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崇德元年, 皇太極正式稱帝, 改國號為大清。 將原來的各旗主全部封王, 每旗下又另設議政大臣三名, 在清朝歷史上這才算正式出現了“議政大臣”這個職位,

因此, 這樣的會議也叫“議政王大臣會議”, 算是民主了。 會議成員必須是上層貴族及八旗大臣所組成, 但不是每一個上層貴族, 大臣都可以參加。 “議政”的職位必須經過皇帝的任命, 同樣, 皇帝也有權利撤銷你的議政資格。

隨著後來國家的逐漸統一, 以及君主專制的加強, 這種民主似的會議制度肯定與皇權產生矛盾, 而逐漸的被薄弱, 最後在乾隆朝徹底取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