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高祖劉邦之後漢朝都有哪些皇帝

漢高祖劉邦之後漢朝都有哪些皇帝

劉邦之後的皇帝, 單單就西漢來說的話, 有十幾位。 劉邦之後的皇帝, 比較沒用的是他兒子, 看來, 虎父還是會有犬子的。 縱觀整個封建社會, 似乎父親英勇善戰, 打下江山, 坐穩江山的, 兒子那一輩似乎都不行, 這大概是因為皇帝老子忙於打仗, 勝利之後忙於朝政, 一下子就忘了管理了, 這位官二代就腐化了, 開始吃喝玩樂, 不思進取了。

漢武帝劉徹像

劉盈這傢伙就是性格太軟弱了, 這一點劉邦應該也有責任, 小時候被劉邦差點扔掉, 當了太子還差點被劉邦廢掉, 當了皇帝還被自己的親媽控制了, 一輩子很短, 卻沒能過幾天安生日子。

呂後就不用多說了, 她一直控制朝政, 直到去世。 後來的劉恒和兒子劉啟, 一個是漢文帝, 一個是漢景帝, 合起來就是“文景之治”, 劉邦的這個兒子和孫子還是很努力的, 劉恒是真的為百姓考慮的,

他的皇宮裡面吃穿住用行都是一切從簡, 他希望省點錢, 讓百姓負擔輕一點, 減輕賦稅。 這父子兩還重視農業, 親自下地耕作。 由於社會安定, 所以經濟迅速發展, 到後來, 錢太多, 據說串錢的繩子都斷了, 沒法計算庫存的錢。 而這兩位賺來的錢, 給後來自己的後人漢武帝劉徹征伐匈奴提供了物質基礎。

之後就是劉徹的兒子劉佛陵, 這位皇帝倒楣就倒楣在, 年幼登基, 自己母親被殺了, 可能是呂後的陰影, 大臣們才想出這個主意的。 再後來的劉病已, 他主要貢獻是確立儒家思想。 西漢後面的皇帝不值得一提了, 基本就是頹廢了。

劉邦之後的皇帝, 有人勵精圖治, 有人頹廢一生, 總的來說, 前半部分還是優秀的, 後半部分就基本沒救了。

後人對漢王劉邦楚王項羽的評價

在用人方面, 劉邦絕對是一把好手。 他說自己沒有突出的才能, 在擬定戰略和謀劃佈局方面比不上張良, 在守護國家、安慰百姓、運送糧草方面比不上蕭何, 在帶兵打仗方面比不上韓信, 但是這三個人都能為我所用, 所以得到了江山。 但是項羽身邊就範增一個, 還是不可用的人。

劉邦和項羽

性格方面, 劉邦與項羽截然不同。 其一, 劉邦寬容大度、心性豁達, 能容納不同的人和事。 他在當亭長時押送過犯人, 當不斷有人逃跑時, 他乾脆把犯人都放了, 還與他們一同喝酒。 在垓下之戰前夕, 劉邦沒有把握打敗項羽, 但是他在張良的建議下以利益拉攏了英布、彭越、韓信等勢力, 最終合力打敗項羽。 反觀項羽, 心胸狹隘, 為人吝嗇。 每次打完勝仗或者部下立功, 他都不進行嘉賞, 韓信就說他手裡攥著的官印都快要從方的磨成圓的了。 其二, 劉邦冷酷無情, 他被項羽追趕時, 為了自己活命, 三次把自己的孩子踢下車, 登基後對待異性王也絕不手軟。

而項羽太看重情義、英雄氣短, 垓下之圍都火燒眉毛了, 不解決當下危機, 只顧他的虞姬和烏騅馬。 其三, 劉邦能屈能伸, 早年還沒發家之前, 就被鄉里人和父親看不起, 但是他依然喝著他的酒想著幹大事業。 項羽卻在垓下兵敗後不肯逃回江東, 選擇自刎。

政治素養方面, 劉邦要比項羽高。 劉邦有長遠的眼光, 能看清當時的局勢, 夠腹黑, 他先入的關, 不殺投降的嬴子嬰, 收買當地民心, 等項羽一來, 知道自己的勢力不足以抗衡, 就立馬拱手相讓, 送禮請罪。 項羽在政治上顯得很稚嫩, 目光短淺、固執己見、自以為是。 范增看出劉邦不一般, 叫他提防, 他卻不聽。 後來進入咸陽, 他殺掉子嬰, 燒毀秦皇宮, 還屠殺咸陽城, 先前攻下的城都被屠戮過,完全不得民心。

心理素質方面,劉邦面對失敗,能夠冷靜思考應對,項羽心浮氣躁,受到挫折就喪失鬥志了。項羽曾經綁了劉太公威脅劉邦要煮了他,但是劉邦卻用一句“我父親即為你父親”化解了。垓下之戰,項羽大敗,不肯聽亭長的話過江東,全然沒有要東山再起的想法。

漢高祖劉邦的孫子都有哪些

劉邦為西漢王朝的第一代帝王,曾是地痞流氓無所事事,因懂得完善自我,在成大事前堅忍克己,善用能人,最終統一漢王朝。劉邦生性風流,所寵愛的妃子甚多,故有眾兒子留後,但是卻逢呂後擾政,劉邦的孫子有兩個是在呂後的擁立下為傀儡皇帝。

劉啟劇照

呂後之子劉盈繼劉邦之位為漢惠帝,在位僅七年便早逝,遂呂後為了自己能夠更高的掌控朝權,在西元前188年,便擁立劉盈嫡長子劉恭為西漢第三代帝王。劉恭本為劉盈與宮女所生之子,但被呂後設計害死他生母,佯裝為年少的皇后張嫣之子,遂呂後借因前少帝年幼之藉口,臨朝聽政。

後劉恭長大,知道自己身世,便心生記恨,呂後為了保全自己,便將劉恭囚禁於永巷,對外宣稱其患病,後將其殺死。

劉邦的另一個孫子劉弘則成為西漢的第四位帝王,劉弘為劉盈的兒子,西元前184年在位僅四年,被朝臣所廢。他是呂後的另一個傀儡皇帝,他在位聽從呂後之命,老實安穩,而這時呂後病逝,呂氏勢力被朝臣們消滅。

而朝臣認為劉弘可能不是劉盈親生兒子,故非劉氏正統,故將其廢除,在新任皇帝劉恒即位後,劉弘則被處死。

劉邦的另一個孫子劉啟,為劉恒之子,為西漢第六位皇帝,其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勤儉治國,安民安國,與其父劉恒統治時期為“文景之治”,也為其子劉徹的“文武盛世”奠定基礎。

漢高祖劉邦真正的墓地在哪

劉邦的墓也被叫做長陵,它的位址是位於現在的陝西省咸陽市向東方向約20公里的窯店鎮。長陵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長山”,漢高祖劉邦的墓。關於劉邦墓到底是什麼樣的,有哪些關於劉邦墓的歷史,就讓我們一同來瞭解。

劉邦墓遺址

劉邦,字季,是沛縣人。當初秦,秦末率領眾三千弟子一同抵抗秦,後來戰爭勝利,並建立了西漢王朝,成為中國第一位“布衣”皇帝。長陵的地址選在位於咸陽源的最高點,也曾是秦咸陽宮的舊址,遠遠望去,好是鴻偉壯觀。它的南面于未央宮隔海相望,北部面臨九山,若是俯瞰也將是另一種風景。

曾在1970年到1976年期間,陝西省的相關負責人就對這進行了全面的勘察工作,在勘察過程中,發現了大量的文物。大家都知道,長陵是漢高祖劉邦和皇后呂雉的合葬墓,陵墓遺址至今還在。它整個的陵墓的平面呈現是長方形,南北方向約有1000米,東西的寬度約有900米。還曾在陵墓的西牆發現約有23米長的城門遺址,在她的地面上還保留一條很長的夯土遺跡。他的陵塚位於整個陵園的南部,距離高祖陵和呂後陵各約250米左右。長陵的東面的區域是陪葬墓區,面積長度達15裡左右。根據歷史的記載,有很多重要大臣和親戚貴族都陪葬于此。放眼望去,一座連著一座,不禁然人感歎,漢朝萬物的盛況。

漢高祖劉邦的出生地是在什麼地方

漢高祖劉邦,成立了漢朝是西漢第一個皇帝。字季。劉邦出生地是秦朝泗水郡沛縣,也就是如今的江蘇沛縣人,稱沛公。劉邦生於普通家庭,年輕時,不願意勞動,經常被家人訓斥,拿來與其兄長相比。家人們都覺得劉邦好吃懶做,沒有經濟來源,不成氣候,但是劉邦依然我行我素。

劉邦畫像

後來劉邦在自己出生地當了亭長,很快和周圍的一些官員們都混熟,頗有人緣。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劉邦出生地沛縣率先回應陳勝吳廣起義。然後取了呂公的女兒呂雉為妻。劉邦性格豪爽,機靈圓滑,吸引了很多的能人異士,他們也都願意服從他為他效力。項羽不滿劉邦定關中,想去攻打。劉邦自知市里不足,聽從部下的意見,親赴鴻門宴,態度卑微誠懇,被項羽封為漢王。劉邦不滿滅秦的勝利果實歸項羽。開始了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用人不疑,充分利用他人的才能,終於反敗為勝。

劉邦當上皇帝以後,採取了一系列的寬鬆正義的策略。封諸侯,減輕農民的賦稅,允許官兵可以復員,這些舉動深的民心,凝聚深厚的力量,也成就了漢代的文化基礎。劉邦老年時曾回出生地,與父老兄弟們同吃同住,席間作《大風歌》,後來廣為流傳。劉邦將曾經中國混亂的局面統一起來,鼓舞人心,將民心凝聚起來,對漢民族的成立,和中國的統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政績。

故事鴻門宴中劉邦的表現

劉邦在鴻門宴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加上有項羽作對比,充分顯示了劉邦在政治謀略上的能力,也能從中看出一兩點劉邦之所以能夠戰勝項羽的原因。整個事件中,劉邦一共講了三遍“為之奈何”,深入分析一下,也可以看出劉邦的性格和用意。

劉邦

鴻門宴前一天夜晚,項伯跑來通知張良消息,進而傳到了劉邦那裡,他一聽吃驚的說出了“為之奈何”。從這句話中可知劉邦聽到項羽準備攻打自己的消息是驚慌的,不知所措,也沒有想到好的應對策略,只好問足智多謀的張良,這也是劉邦虛心請教、智謀不足的體現。

當張良問劉邦據守函谷關、阻止諸侯進入從而稱王的計策是誰出的以及當前的軍力能否與項羽匹敵時,劉邦再次說出了“為之奈何”。其實張良的言外之意就是,劉邦聽從了不正確的建議想要在關中稱王,而自己又沒有實力與項羽抗衡,正面對抗必然要失敗的,也體現了劉邦有時候也會缺乏判斷,聽信錯誤的計策,在謀略上還是有所欠缺的。

最後一次的“為之奈何”出現在劉邦借機離開營帳後,與前兩次的求教不同,這次並不是在徵詢樊噲的意見。其實,早在宴會上,劉邦就想好了要逃跑,畢竟賬內太不安全,從他假借上廁所出來還順便叫上了樊噲來保護自己就可看出他是有準備的,並且走之前還叮囑張良,安排好了後續的事情。劉邦這一問,就是要讓逃跑的話從耿直的樊噲口中說出,為自己因怕死而逃跑的行為挽回顏面,體現了他的奸詐。

先前攻下的城都被屠戮過,完全不得民心。

心理素質方面,劉邦面對失敗,能夠冷靜思考應對,項羽心浮氣躁,受到挫折就喪失鬥志了。項羽曾經綁了劉太公威脅劉邦要煮了他,但是劉邦卻用一句“我父親即為你父親”化解了。垓下之戰,項羽大敗,不肯聽亭長的話過江東,全然沒有要東山再起的想法。

漢高祖劉邦的孫子都有哪些

劉邦為西漢王朝的第一代帝王,曾是地痞流氓無所事事,因懂得完善自我,在成大事前堅忍克己,善用能人,最終統一漢王朝。劉邦生性風流,所寵愛的妃子甚多,故有眾兒子留後,但是卻逢呂後擾政,劉邦的孫子有兩個是在呂後的擁立下為傀儡皇帝。

劉啟劇照

呂後之子劉盈繼劉邦之位為漢惠帝,在位僅七年便早逝,遂呂後為了自己能夠更高的掌控朝權,在西元前188年,便擁立劉盈嫡長子劉恭為西漢第三代帝王。劉恭本為劉盈與宮女所生之子,但被呂後設計害死他生母,佯裝為年少的皇后張嫣之子,遂呂後借因前少帝年幼之藉口,臨朝聽政。

後劉恭長大,知道自己身世,便心生記恨,呂後為了保全自己,便將劉恭囚禁於永巷,對外宣稱其患病,後將其殺死。

劉邦的另一個孫子劉弘則成為西漢的第四位帝王,劉弘為劉盈的兒子,西元前184年在位僅四年,被朝臣所廢。他是呂後的另一個傀儡皇帝,他在位聽從呂後之命,老實安穩,而這時呂後病逝,呂氏勢力被朝臣們消滅。

而朝臣認為劉弘可能不是劉盈親生兒子,故非劉氏正統,故將其廢除,在新任皇帝劉恒即位後,劉弘則被處死。

劉邦的另一個孫子劉啟,為劉恒之子,為西漢第六位皇帝,其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勤儉治國,安民安國,與其父劉恒統治時期為“文景之治”,也為其子劉徹的“文武盛世”奠定基礎。

漢高祖劉邦真正的墓地在哪

劉邦的墓也被叫做長陵,它的位址是位於現在的陝西省咸陽市向東方向約20公里的窯店鎮。長陵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長山”,漢高祖劉邦的墓。關於劉邦墓到底是什麼樣的,有哪些關於劉邦墓的歷史,就讓我們一同來瞭解。

劉邦墓遺址

劉邦,字季,是沛縣人。當初秦,秦末率領眾三千弟子一同抵抗秦,後來戰爭勝利,並建立了西漢王朝,成為中國第一位“布衣”皇帝。長陵的地址選在位於咸陽源的最高點,也曾是秦咸陽宮的舊址,遠遠望去,好是鴻偉壯觀。它的南面于未央宮隔海相望,北部面臨九山,若是俯瞰也將是另一種風景。

曾在1970年到1976年期間,陝西省的相關負責人就對這進行了全面的勘察工作,在勘察過程中,發現了大量的文物。大家都知道,長陵是漢高祖劉邦和皇后呂雉的合葬墓,陵墓遺址至今還在。它整個的陵墓的平面呈現是長方形,南北方向約有1000米,東西的寬度約有900米。還曾在陵墓的西牆發現約有23米長的城門遺址,在她的地面上還保留一條很長的夯土遺跡。他的陵塚位於整個陵園的南部,距離高祖陵和呂後陵各約250米左右。長陵的東面的區域是陪葬墓區,面積長度達15裡左右。根據歷史的記載,有很多重要大臣和親戚貴族都陪葬于此。放眼望去,一座連著一座,不禁然人感歎,漢朝萬物的盛況。

漢高祖劉邦的出生地是在什麼地方

漢高祖劉邦,成立了漢朝是西漢第一個皇帝。字季。劉邦出生地是秦朝泗水郡沛縣,也就是如今的江蘇沛縣人,稱沛公。劉邦生於普通家庭,年輕時,不願意勞動,經常被家人訓斥,拿來與其兄長相比。家人們都覺得劉邦好吃懶做,沒有經濟來源,不成氣候,但是劉邦依然我行我素。

劉邦畫像

後來劉邦在自己出生地當了亭長,很快和周圍的一些官員們都混熟,頗有人緣。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劉邦出生地沛縣率先回應陳勝吳廣起義。然後取了呂公的女兒呂雉為妻。劉邦性格豪爽,機靈圓滑,吸引了很多的能人異士,他們也都願意服從他為他效力。項羽不滿劉邦定關中,想去攻打。劉邦自知市里不足,聽從部下的意見,親赴鴻門宴,態度卑微誠懇,被項羽封為漢王。劉邦不滿滅秦的勝利果實歸項羽。開始了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用人不疑,充分利用他人的才能,終於反敗為勝。

劉邦當上皇帝以後,採取了一系列的寬鬆正義的策略。封諸侯,減輕農民的賦稅,允許官兵可以復員,這些舉動深的民心,凝聚深厚的力量,也成就了漢代的文化基礎。劉邦老年時曾回出生地,與父老兄弟們同吃同住,席間作《大風歌》,後來廣為流傳。劉邦將曾經中國混亂的局面統一起來,鼓舞人心,將民心凝聚起來,對漢民族的成立,和中國的統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政績。

故事鴻門宴中劉邦的表現

劉邦在鴻門宴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加上有項羽作對比,充分顯示了劉邦在政治謀略上的能力,也能從中看出一兩點劉邦之所以能夠戰勝項羽的原因。整個事件中,劉邦一共講了三遍“為之奈何”,深入分析一下,也可以看出劉邦的性格和用意。

劉邦

鴻門宴前一天夜晚,項伯跑來通知張良消息,進而傳到了劉邦那裡,他一聽吃驚的說出了“為之奈何”。從這句話中可知劉邦聽到項羽準備攻打自己的消息是驚慌的,不知所措,也沒有想到好的應對策略,只好問足智多謀的張良,這也是劉邦虛心請教、智謀不足的體現。

當張良問劉邦據守函谷關、阻止諸侯進入從而稱王的計策是誰出的以及當前的軍力能否與項羽匹敵時,劉邦再次說出了“為之奈何”。其實張良的言外之意就是,劉邦聽從了不正確的建議想要在關中稱王,而自己又沒有實力與項羽抗衡,正面對抗必然要失敗的,也體現了劉邦有時候也會缺乏判斷,聽信錯誤的計策,在謀略上還是有所欠缺的。

最後一次的“為之奈何”出現在劉邦借機離開營帳後,與前兩次的求教不同,這次並不是在徵詢樊噲的意見。其實,早在宴會上,劉邦就想好了要逃跑,畢竟賬內太不安全,從他假借上廁所出來還順便叫上了樊噲來保護自己就可看出他是有準備的,並且走之前還叮囑張良,安排好了後續的事情。劉邦這一問,就是要讓逃跑的話從耿直的樊噲口中說出,為自己因怕死而逃跑的行為挽回顏面,體現了他的奸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