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奇葩一幕:2名日本兵勸降被罵,竟直接幫美軍炮轟自己人

日本兵在二戰戰場總給人一種“寧死不屈”甚至是拼死抵抗的感覺, 盟軍士兵在打掃戰場時, 經常會遭遇日軍傷兵懷揣手雷襲擊, 一不小心就會被拉著同歸於盡。 本來美軍出於人道主義考慮還希望能夠救助日軍傷患, 最後被氣得忍無可忍, 乾脆開著坦克直接碾壓死不悔改的日本兵。 澳大利亞軍隊則更加直接, 上來先補一輪槍, 省得夜長夢多。

其實, 並非二戰中所有日軍士兵都如此強硬, 除了著名的第四師團外, 有相當一部分日軍士兵非但不排斥被俘虜, 反而會非常自覺地配合對方的安排, 表現得極有秩序感。 這些日本人會“好”到一種奇葩的程度。 具體有多有趣呢?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1945年2月19日, 美軍發動硫磺島戰役, 旨在開闢一處基地能夠對日本本土形成直接威脅。 此役, 美國出動400多艘各類軍艦, 2000餘架飛機和6萬登陸部隊, 對2.3萬缺少補給的日軍形成碾壓式的優勢。

為了減少傷亡, 美軍對整座島展開了長達74天的轟炸, 日軍對此毫無辦法, 只能龜縮在溶洞裡混日子。 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也向大家描述過戰役的過程, 美軍久攻不下, 乾脆將摻有汽油的海水灌入日軍工事, 日本兵燒死餓死無數, 可謂是非常慘烈。

這場戰役是以日軍最後一次自殺式衝鋒結束的, 值得一提的是, 日軍大本營並沒有下達必須死守的命令, 美軍也提出投降便優待的優厚條件, 日軍指揮官栗林忠道還是選擇自殺身亡。 即便過程如此兇殘, 戰爭中還是出現了相當“和諧”的一幕, 說來也非常有趣。

原來, 越是臨近戰爭勝利, 美軍對傷亡就越發計較。 因此, 美軍方面總是不放棄任何機會勸降日本兵, 不戰而屈人之兵, 畢竟是上上策。 雖然大部分日本兵深受軍國主義思想毒害, 但仍有年輕的日本兵意識到這場戰爭已然沒有意義, 自己也不過是被軍國主義推上戰場的炮灰。 因此, 有士兵欣然響應了美軍的勸降, 主動成為戰俘。

這一小撮日本兵在美軍的戰俘營中吃好喝好,

遠離傷亡的困擾, 過得可謂是消遣自在。 看著同胞們還在拼死抵抗, 每天都有年輕的戰友在工事裡活活餓死;有些人還剩一口氣呢, 傷口就已經潰爛發炎, 甚至爬上了蛆蟲, 有2名日本兵便主動請纓, 希望能夠成為美軍的代言人, 幫助美軍勸降戰友。 美軍一聽這是好事, 誰知過程遠沒有這2名日本兵想像得那樣輕鬆, 昔日的戰友們非但不領情, 反而大罵他們是“漢奸”。

這兩位也是暴脾氣, 被這樣一罵便勃然大怒。 他們怒氣衝衝地回到美軍陣地裡, 說要充當美軍的炮兵觀測員, 幫助美軍觀測前線日軍部隊的工事和集結地位置, 並通過無線電步話機將這些資訊回饋給美軍。 美國人利用這些情報對日軍進行打擊後, 這兩名日本兵再回饋誤差, 以便美軍下一輪進攻更加精准。 雙方配合得十分默契, 日軍大部隊還躲在工事裡鬱悶, 美國人的炮為啥突然變得這麼准?

這事兒雖然看起來奇葩, 但是影響還不小。 硫磺島戰役中, 在這兩名日本兵的幫助下, 日軍的直接損失至少達到一個營。

都說日本兵向來陰狠頑強,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也並不儘然。要說二戰中日軍死不悔改,實際上是沒把他們打服。拉包爾島的日軍士兵被美軍打得抬不起頭,好不容易熬到天皇宣佈“停戰”,他們馬上排好隊向美軍繳械投降。美軍也懶得給這些俘虜搭建營地,就給了材料,讓日軍士兵自己給自己搭窩。從開始到營地建好,看守這千余名戰俘的美軍士兵,一共只有3人,卻從沒有日本兵想要鬧事。

正如美國女學者露絲·本尼迪克特著作《菊與刀》中說得那樣,日軍打起仗來像瘋子,但是一旦被打服後,又會順從得像綿羊。雖然二戰中日本兵在亞洲為非作歹,敢在中華大地上燒殺劫掠,但面對美蘇這樣真正的強國時,立刻變得非常馴服。日本“武士道精神”鼓吹的“勇敢”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說法,實際上,這是日本人自卑與欺軟怕硬本性的表現。

日軍的直接損失至少達到一個營。

都說日本兵向來陰狠頑強,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也並不儘然。要說二戰中日軍死不悔改,實際上是沒把他們打服。拉包爾島的日軍士兵被美軍打得抬不起頭,好不容易熬到天皇宣佈“停戰”,他們馬上排好隊向美軍繳械投降。美軍也懶得給這些俘虜搭建營地,就給了材料,讓日軍士兵自己給自己搭窩。從開始到營地建好,看守這千余名戰俘的美軍士兵,一共只有3人,卻從沒有日本兵想要鬧事。

正如美國女學者露絲·本尼迪克特著作《菊與刀》中說得那樣,日軍打起仗來像瘋子,但是一旦被打服後,又會順從得像綿羊。雖然二戰中日本兵在亞洲為非作歹,敢在中華大地上燒殺劫掠,但面對美蘇這樣真正的強國時,立刻變得非常馴服。日本“武士道精神”鼓吹的“勇敢”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說法,實際上,這是日本人自卑與欺軟怕硬本性的表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