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廣東今年GDP預期增長7% 落力實體經濟打造“製造強省”(2)

製圖/廖木興

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昨日在廣州隆重開幕

力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3.4萬家

關鍵字4 創新驅動

去年12月,《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正式印發,報告提出,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創新基礎能力,加快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加快推進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

同時,在平臺方面,報告明確建設網路空間科學與技術、再生醫學與健康、材料科學與技術、先進製造科學與技術等4個省實驗室,適時建設第二批省實驗室,力爭申建國家實驗室,支持引進諾貝爾獎科學家領銜來粵建設一批國際化專業化實驗室。

此外,報告指出,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計畫,力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3.4萬家,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掛牌上市。

廣東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彭澎認為,今年的報告釋放一個強烈的信號,廣東將在重大原始創新方面發力,要走向創新的高端、制高點,“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國家層面的部署,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是廣東省層面的部署,報告特意提到了統籌規劃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這強調了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與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工作對接。

加快實現主要城市間1小時“生活圈”

關鍵字5 粵港澳大灣區

報告提出,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著力破解體制機制問題,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首先,探索推進制度創新,在“一國兩制”和三個關稅區條件下的體制機制創新,構建“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網路化空間格局,攜手港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金融樞紐和航運中心。

其次在基礎設施上將實現互聯互通,推動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開通蓮塘/香園圍口岸,加快實現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

林江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涉及“一國兩制”下廣東與港澳的融合發展,要實現灣區融合發展首先要突破“共用”,包括港澳在內的大灣區的相關城市做到人才資源、科技資源、產業資源的共用,為港澳真正融入內地經濟體系作出有益的探索。

推行“優粵卡”解決人才落戶住房問題

關鍵字6 柔性引才

相較于傳統引才,“柔性引才”突破地域、戶籍、身份、檔案、人事關係等限制。 今年,“柔性引才”一詞首次被寫進報告。 在全力打造創新人才高地方面,實施“珠江人才計畫”、“特支計畫”、“揚帆計畫”等重大人才工程,推進博士和博士後人才創新發展。

支援企業設立海外技術研發中心,推進“柔性引才”。

此外,實施技工教育創新發展、高技能人才振興、南粵工匠培養等計畫,打造一批國際化高水準技師學院。 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推行人才“優粵卡”制度,深化職稱制度改革,著力解決人才落戶、住房、子女入學、出入境等突出問題。

彭澎表示,目前廣東省各地市分別出臺了相關的人才政策,比如廣州的“紅棉計畫”、深圳的“孔雀計畫”等。 在全國各省市掀起人才爭奪戰的情況下,報告表示要推行人才“優粵卡”制度,從省的層面“一盤棋”去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著力解決人才落戶、住房、子女入學、出入境等突出問題,這顯示出廣東對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

關鍵字7 協調發展

支持珠三角率先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支援東西兩翼與珠三角

串珠成鏈建設沿海經濟帶

區域經濟發展平衡問題一直廣受關注,今年報告給出了新思路——支持珠三角率先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高標準規劃建設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支持東西兩翼打造廣東經濟新的增長極,與珠三角城市串珠成鏈建設沿海經濟帶。

如何構建沿海經濟帶?報告提出,將打造更具活力和魅力的廣東黃金海岸,建設海洋強省。 大力發展海工裝備、海洋生物產業,加快佈局發展海上風電,開工建設10個以上海上風電項目,裝機容量365萬千瓦以上。

同時,開發利用海洋油氣資源,發展遠洋捕撈、深水網箱養殖等現代漁業,打造廣東特色的濱海旅遊經濟帶。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優化全省高鐵網路佈局,爭取開工建設汕汕、龍梅龍高鐵等項目;加快推進汕昆高速、武深高速、汕湛高速、深中通道、白雲機場第二高速、虎門二橋等公路專案建設;加快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完成惠州機場擴建和珠海通用機場建設。

關鍵字8 鄉村振興

鄉村建設強調“宜居”

擬建3000公里農村公路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報告首次將“宜居”一詞作為鄉村建設的定語。其中明確,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條件,吸引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更多向農村流動,並在年底前粵東西北地方80%以上、珠三角地區全部村莊基本完成農村人居環境基礎整治任務。

此外,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加快垃圾、汙水處理設施和電網、供水、網路等建設,建設農村公路3000公里。支援有條件的地方發展鄉村旅遊,規範發展民宿、農家樂等,加大梅關古道、西京古道等南粵古驛道、古村落活化利用力度。

同時深入推進精准脫貧,健全貧困戶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完善貧困人口動態管理。深入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提高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務工經商技能。

2018年廣東省十件民生實事

1 山區教師生活補助

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學校教師生活補助從每月人均不低於900元提高到不低於1000元。

2 勞動者就業技能提升

提升22萬人次就業技能水準,幫扶10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資助1萬名在粵務工產業工人繼續升學。

3 提高困難群眾救助補助

城鎮、農村低保物件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補差水準,分別從每月457 元、206 元提高到503元、228元;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分別從每人每年1800元、2400元提高到1890元、2520元。

4 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水準

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138元,積極推進參保擴面,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8%以上。

5 改善困難群眾居住條件

落實4.2萬戶農村危房改造補助提標以及新增4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建設任務;新開工各類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2萬套(戶),發放租賃補貼1.7萬戶。

6 推進基層醫療機構升級建設

支持47家中心衛生院(基本完成主體基建工程)、16家縣級中醫院以及160餘家縣級公立醫院升級建設。

7 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化解機制

支援欠發達地區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聘請專職人民調解員,實行“以案定補”制度,加強調解組織規範化建設,力爭調解成功率不低於97.5%。

8 完善全民健身活動設施

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建設城鄉15 分鐘健身圈,為省定貧困村配建一套8件以上器材的健身路徑,切實改善農村健身環境。支援欠發達地區公共體育場館建設完工18 個、動工48個。

9 完成普通國省道改造任務

新改建國省道200公里,改造國省道路面600公里,改造國省道路面確保達到國家要求的路面服務水準,改造國省道危橋,整治急彎陡坡、臨水臨崖等影響安全通行路段2000公里。

10 增加農民農業生產補助

全省7212.42萬畝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的平均每畝補償標準從28元提高到32元,增加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險種,其中水稻每畝每造保額從400元提高到800元。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優化全省高鐵網路佈局,爭取開工建設汕汕、龍梅龍高鐵等項目;加快推進汕昆高速、武深高速、汕湛高速、深中通道、白雲機場第二高速、虎門二橋等公路專案建設;加快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完成惠州機場擴建和珠海通用機場建設。

關鍵字8 鄉村振興

鄉村建設強調“宜居”

擬建3000公里農村公路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報告首次將“宜居”一詞作為鄉村建設的定語。其中明確,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條件,吸引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更多向農村流動,並在年底前粵東西北地方80%以上、珠三角地區全部村莊基本完成農村人居環境基礎整治任務。

此外,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加快垃圾、汙水處理設施和電網、供水、網路等建設,建設農村公路3000公里。支援有條件的地方發展鄉村旅遊,規範發展民宿、農家樂等,加大梅關古道、西京古道等南粵古驛道、古村落活化利用力度。

同時深入推進精准脫貧,健全貧困戶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完善貧困人口動態管理。深入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提高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務工經商技能。

2018年廣東省十件民生實事

1 山區教師生活補助

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學校教師生活補助從每月人均不低於900元提高到不低於1000元。

2 勞動者就業技能提升

提升22萬人次就業技能水準,幫扶10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資助1萬名在粵務工產業工人繼續升學。

3 提高困難群眾救助補助

城鎮、農村低保物件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補差水準,分別從每月457 元、206 元提高到503元、228元;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分別從每人每年1800元、2400元提高到1890元、2520元。

4 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水準

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138元,積極推進參保擴面,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8%以上。

5 改善困難群眾居住條件

落實4.2萬戶農村危房改造補助提標以及新增4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建設任務;新開工各類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2萬套(戶),發放租賃補貼1.7萬戶。

6 推進基層醫療機構升級建設

支持47家中心衛生院(基本完成主體基建工程)、16家縣級中醫院以及160餘家縣級公立醫院升級建設。

7 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化解機制

支援欠發達地區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聘請專職人民調解員,實行“以案定補”制度,加強調解組織規範化建設,力爭調解成功率不低於97.5%。

8 完善全民健身活動設施

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建設城鄉15 分鐘健身圈,為省定貧困村配建一套8件以上器材的健身路徑,切實改善農村健身環境。支援欠發達地區公共體育場館建設完工18 個、動工48個。

9 完成普通國省道改造任務

新改建國省道200公里,改造國省道路面600公里,改造國省道路面確保達到國家要求的路面服務水準,改造國省道危橋,整治急彎陡坡、臨水臨崖等影響安全通行路段2000公里。

10 增加農民農業生產補助

全省7212.42萬畝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的平均每畝補償標準從28元提高到32元,增加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險種,其中水稻每畝每造保額從400元提高到800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