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瓷器上的紋飾各有深意

中國古代瓷器上的裝飾花紋, 不僅題材豐富, 技法巧妙, 而且“圖必有意, 意必吉祥”, 常用諧音表意和象徵手法寄託吉祥的寓意。 不同的紋飾有其獨有的韻味。

1

牡丹紋

唐代人崇尚牡丹, 金銀器等常以牡丹紋為裝飾題材。 宋代人受其影響, 視牡丹為富貴花, 瓷器上盛行牡丹紋飾, 宋定窯、磁州窯、耀州窯、景德鎮窯等在瓶罐、盤碗、盒枕等器皿上大量採用。

表現技法有刻花、印花、繪畫等;形式有獨枝、交枝、折枝、串枝、纏枝等。 定窯器上常出現一枝獨秀的單朵牡丹, 耀州窯瓷器上多見花朵兩兩相對, 磁州窯枕面上還可見隨雲頭形曲線繪畫三朵牡丹。 構圖方式有適合式、對稱式、均衡式等。

2

海石榴紋

海石榴紋從伊朗傳入, 最早出現在唐三彩陶器上, 多與寶相花、蓮花、葡萄等相配, 有模印貼化, 也有刻花施彩手法。

其形象是在盛開的花朵中心露出飽綻的石榴果, 或花苞之中滿是石榴子, 有的稱“海石榴花”。 凶石榴“千房同膜, 千子如一”, 被民間視為象徵多子的祥瑞之果, 海石榴紋成為一種占祥紋飾。

3

寶相花紋

寶相花紋是將自然界花卉(主要是蓮花)的花頭作藝術處理, 使之圖案化、程式化。 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平麵團形, 以8片平展的蓮瓣構成花頭, 蓮瓣尖端呈五曲形, 各瓣內又填飾三曲小蓮瓣, 花心由8個小圓珠和8瓣小花組成。

這種團形寶相花多用於唐三彩裝飾, 上海博物館藏唐三彩寶相花紋盤為典型器。 另一種是立面層疊形, 以層層綻開的半側面勾蓮瓣構成。

此種寶相花紋多見於明清景德鎮瓷器上, 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永樂影青暗花纏枝韋相花紋碗、明成化青花寶相花紋碗為代表。

4

纏枝紋

纏枝紋是我國傳統瓷器裝飾紋樣之一, 明清時期尤為盛行。 因其圖案花枝纏轉不斷而得名, 明代稱為“轉枝”。

構圖機理是以波狀線與切圓線相組合,

作二方連續或四力連續展開, 形成波卷纏綿的基本樣式, 再在切圓空間中或波線上綴以花卉。 並點以葉子, 便形成枝莖纏繞、花繁葉茂的纏枝花莖紋或纏枝花果紋。

纏枝蓮、纏枝菊、纏枝牡丹、纏枝石榴、纏枝靈芝、纏枝寶相花等紋樣, 統稱纏枝紋。

5

卷草紋

卷草紋又稱“卷枝紋”、“卷葉紋”,是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紋樣,因其以柔和的波曲狀線組成連續的草葉紋樣裝飾帶而得名。

唐代已十分流行,日本人稱之為“唐草”。圖案為植物枝莖作連續波卷狀變形,構圖機理似纏枝紋,是以波狀線與切圓線相組合,作二方連續展開,形成波卷纏綿的基本樣式,再以切圓線為基幹變化出有規則的草葉或莖蔓,形成枝蔓纏卷的裝飾花紋帶。

卷枝紋與纏枝紋最大的不同是僅出現枝莖或草蔓,不出現花卉或花果。纏枝紋雖也圖案化,但寫實性仍較強,而卷枝紋則較凝煉概括,更具抽象性。卷草紋與卷葉紋也有細微差異。卷草紋只見莖蔓,不見葉形。

卷葉紋則葉形明顯,極類忍冬紋。卷枝紋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流行的忍冬紋,但更規範也更細緻,通常只作為輔助紋飾。

6

瓜果紋

瓜果紋指以各種植物果實為主題的紋飾。歷代裝飾手法有模印、貼塑、雕刻、彩繪等。

始見於唐代,唐宋兩代陶瓷器上多見葡萄紋和石榴紋,有纏枝葡萄、嬰戲葡萄、嬰戲石榴等圖案,均含多子多孫的寓意。表現方式有圖案性與寫實性兩類,構圖方法多樣。

7

蓮花紋

蓮花紋是南北朝以後流行的瓷器裝飾紋樣之一。南北朝至唐代,蓮花紋常作為瓷器的主題紋飾,碗、盞、缽、盤的外壁或內劃複綫仰蓮,有的盤心還飾蓬萊紋,酷似盛開的蓮花。

亦見雕刻成立體狀的蓮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蓮花尊,五代的蓮花形盞托等。宋代開始變為輔助紋飾。

元至清代,蓮花紋的變化較多,有纏枝蓮、把蓮等,並常於動物紋樣組合在一起,如:蓮池水禽、蓮池遊魚等。

卷草紋又稱“卷枝紋”、“卷葉紋”,是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紋樣,因其以柔和的波曲狀線組成連續的草葉紋樣裝飾帶而得名。

唐代已十分流行,日本人稱之為“唐草”。圖案為植物枝莖作連續波卷狀變形,構圖機理似纏枝紋,是以波狀線與切圓線相組合,作二方連續展開,形成波卷纏綿的基本樣式,再以切圓線為基幹變化出有規則的草葉或莖蔓,形成枝蔓纏卷的裝飾花紋帶。

卷枝紋與纏枝紋最大的不同是僅出現枝莖或草蔓,不出現花卉或花果。纏枝紋雖也圖案化,但寫實性仍較強,而卷枝紋則較凝煉概括,更具抽象性。卷草紋與卷葉紋也有細微差異。卷草紋只見莖蔓,不見葉形。

卷葉紋則葉形明顯,極類忍冬紋。卷枝紋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流行的忍冬紋,但更規範也更細緻,通常只作為輔助紋飾。

6

瓜果紋

瓜果紋指以各種植物果實為主題的紋飾。歷代裝飾手法有模印、貼塑、雕刻、彩繪等。

始見於唐代,唐宋兩代陶瓷器上多見葡萄紋和石榴紋,有纏枝葡萄、嬰戲葡萄、嬰戲石榴等圖案,均含多子多孫的寓意。表現方式有圖案性與寫實性兩類,構圖方法多樣。

7

蓮花紋

蓮花紋是南北朝以後流行的瓷器裝飾紋樣之一。南北朝至唐代,蓮花紋常作為瓷器的主題紋飾,碗、盞、缽、盤的外壁或內劃複綫仰蓮,有的盤心還飾蓬萊紋,酷似盛開的蓮花。

亦見雕刻成立體狀的蓮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蓮花尊,五代的蓮花形盞托等。宋代開始變為輔助紋飾。

元至清代,蓮花紋的變化較多,有纏枝蓮、把蓮等,並常於動物紋樣組合在一起,如:蓮池水禽、蓮池遊魚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