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臣上奏讓皇帝禪位給太子,太子聽了嚇得大病而死

中國歷史上皇帝和太子之間的關係最是複雜。 兩人雖是父子, 卻又是君臣。 皇帝作為現任統治者指點江山, 而太子作為帝國的儲君, 未來的皇帝, 除了學習怎麼做好一個皇帝, 接受家族基業外就是等, 等皇帝死去, 然後自己上位。

歷史上因為等不下去而弑父殺君的太子不在少數, 而為了皇位被皇帝廢掉的太子則更多。 元朝忽必烈的太子便是因為皇位而憂鬱成疾, 最後早早的死去。

忽必烈早期曾重用漢臣, 將自己嫡長子真金的教育交給了漢家儒士, 從小接受三綱五常等儒家思想的薰陶, 使得真金成為了元初漢法派的實際領袖。

立為太子, 喬遷東宮

蒙古大汗的繼位制度和中原漢家王朝不同, 漢家王朝採用嫡長子繼承制, 而蒙古人是幼子繼承制。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 又建立忽裡台大會制度, 其主要功能便是推選大汗。

忽必烈成功奪得汗位後,

採納漢臣的建議, 立嫡長子為儲君, 在至元十年立真金為皇太子。 而忽裡台大會從此便再沒有召開過。

入主東宮之後, 真金以皇太子的身份參與朝廷政事, 重用了一大批漢臣, 並積極推動漢法, 但實際大權仍然掌握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手中。

禪位風波

至元二十二年,

真金在皇太子的位置上做了十二年, 已經是四十餘歲了, 而忽必烈更是邁入了古稀之年。

這一年, 有一位禦史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突然上奏忽必烈, 說道皇帝您年事已高, 應禪位給皇太子, 這樣您也能享享清福了。

看到奏摺後的忽必烈果然勃然大怒,

當即就把那個禦史抓了起來, 而且在他看來, 一個小小的禦史是不敢說出這樣的話的, 背後說不定就有太子真金的影子。

得到消息的真金恐懼不已, 害怕的甚至不敢去見忽必烈。 最後還是在丞相安童等人的力保下才倖免於難。 但是受到驚嚇的真金卻因為此事憂鬱成疾, 生了一場大病, 沒多久便去世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