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齊國陶文”在新泰出土記載了怎樣的一段新泰歷史?

圖文無關

2002年4月19日, 新泰市第一中學在施工中發現帶有文字的陶片, 經鑒定, 屬於戰國時期齊國陶文。 這次發現有字陶文、刻符陶片共計387件,

有字陶文分印文陶片和刻文陶片兩類。 陶文絕大多數為“立事”陶文, 鈐印於缽形器和釜形器上腹部。 立事歲陶文只出現在官營制陶作坊產品上, 因此, 陶文發現地應為官營制陶作坊遺址。 根據立事人鄭陽陳得活動于戰國中期齊宣王(前319—前300)時期、陶文“陳”字下部綴“土”等特點推斷, 基本為戰國時期齊國田齊代薑後的遺物。

周朝定鼎, 國家治理實行分封制, 姜太公和周公旦分治齊魯, 兩國的分界線基本是今天殘留的齊魯古長城, 新泰及其北邊的萊蕪大部, 都屬於魯國。 四百多年過去, 隨著兩國國力的消長, 齊國南侵, 今萊蕪已基本被齊國吞併, 魯國不得不于宣公八年(前601)在今新泰城區一帶“城平陽”, 建設一座新的城邑作為橋頭堡鎮守北部邊陲,

這就是新泰城的來歷, 但那時稱作“平陽”。

齊魯長城的走向, 西起黃河東岸的長清縣孝裡鎮, 東至今青島市黃島區薛家島, 全長約620千米, 歷經泰安、章丘、萊蕪、淄博、沂源、臨朐、沂水、安丘、莒縣、五蓮、諸城、膠州、膠南等19個縣市區。 在這其中, 不乏膏腴之地。 為什麼齊國對新泰(平陽)這麼孜孜以求呢?這與新泰的地理位置、物產等息息相關。

按照今天的區域劃分, 新泰在這19個縣市區中, 人口以137萬高居第1位, 而面積卻只占第10位。 地狹人眾, 必有沃野。 古人發動戰爭的原因主要是掠奪財富, 財富的具體體現就是糧食和人口。 新泰的地理位置以柴汶河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是山區, 北部是丘陵和平原, 丘陵地帶適於種植五穀中的粟(穀子)與菽(大豆),

中、西部河流沖積平原特別適宜種植小麥。 新泰西南部南鄰泗水, 過堯山嶺後一馬平川, 魯國國都曲阜再無屏障。 所以說佔領了新泰, 既得人力兵員、又得粟麥糧源, 更是虎視魯都, 盤弓躍如, 因而, 新泰就成了兩國必爭之地。

春秋末期, 新泰已被齊國佔領, 這從魯定公十年(前500)齊魯兩國在邊境夾穀(在今新泰市西南穀裡鎮)會盟, 齊國示好, 歸還過去侵佔魯國的龜陰田(今新泰柴汶河沿岸)就可見端倪;但時間過了不久, 齊國食言, 重新佔領了平陽(新泰)。 所以出土的這批陶器上才出現了齊國的標誌性文字, 這也就是魯地出現齊陶的緣由。

齊國佔據新泰以後, 立即設立官方管理機構, 這可以從1974年在新泰平陽故城遺址——西南關民營制陶作坊出土的鈐印在官量陶器上的陶文“平陽市坿”四個字上找到答案。

這塊印文陶片是陶缽腹部殘片, 印文清晰, 文字為“平陽市坿”。 戰國時期各國普遍形成了公文用璽制度, 主要用於抑印封泥, 作為封緘之用, 也用於頒發、鈐蓋陶量器, 而管理市場的官員更是經常使用璽印。 新泰平陽故城出土的陶文應是由當時“平陽市”的管理者“坿”鈐印的官量陶器。 “坿”字的土字旁, 上橫呈圓點狀, 這是典型的戰國中期齊國文字特徵, 另外“平、市”兩字也是標準的齊系文字寫法。

所謂“市”, 與現代的貿易市場之“市”相似, 是進行商業貿易的場所, 亦是城市商業發展的中心。 古代的市是一個外有門垣, 內有亭肆的建築群,

設有管理機構, 稱作“市亭, 內有官方委派的管理者。 市亭一方面稽查市場的秩序, 一方面向商賈收稅, 上交朝廷。 “市”有管理度量衡的職權, 該陶文表明:這件陶器, 是官方核正的量器, 可以正當使用。 此處出土的帶有“市”字的陶文, 證明這裡是當時平陽官市所在地。 以此可知, 平陽作為齊國的重要城邑, 在此設置關市, 製作有官府管轄的度量衡器物——官量陶器, 說明此地存在有高度發達的城市商業經濟。

除“立事”陶文外, 這次新泰一中還出土一圓形陰文陶文“平陽廩”, 與“立事”陶文一樣, 鈐印在繩紋陶片上。 廩:作為古代儲存糧食的機構, 同時又是廩人的省稱, “平陽廩”的發現, 說明古平陽盛產穀糧, 同時具有較大的倉儲能力, 這是齊國在南部邊境的糧食倉儲基地。由此可知,春秋時期魯國在此建平陽邑,至遲到戰國齊宣王時期,平陽已經屬齊國,為齊的重要邊邑,設廩、設市、設軍隊,並且沿用平陽之名。“平陽市坿”與“平陽廩”的出土,使今人見到了2300多年前“平陽”的實物,這應該是新泰曾經名為“平陽”最確切、也是最古老的明證。

齊國官量陶文以往較為罕見,王恩田先生編輯的《陶文圖錄》一書,收集有3000余件齊國陶文,官量陶文僅有區區80餘件。新泰一次出土就超過了自清同治十一年(1872)陳簠齋首次發現齊國官量陶文至今一百三十年來發現的總和,堪稱齊國陶文的重大發現。

在我國古文字發展史上,戰國文字有突出的地位,特別是齊國文字,自成一發展階段。如“陳”字,下面帶一“土”字,為齊系文字獨特的書寫風格。新泰這次出土的陶文,字體或正或欹,或聚或散,各逞其意,不拘一格。鈐印銘文章法佈局樸素,線條凝重,筆態遒勁,雖然由於鈐壓用力不勻,造成了印跡模糊,但同時也產生了蒼茫古樸的藝術效果。它不僅是研究當時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的重要資料,也是我國一種古老的藝術遺產,必將對書法、篆刻藝術產生深刻的影響。

轉載《齊風魯韻起華章 —— 新泰故事》

見識決定寬度 品味決定高度

歡迎關注【新泰故事】

【新泰故事】主旨就是梳理、採擷歷史研究精髓 ,傳播弘揚地方傳統文化。

畸人 歡迎大家踴躍批評並留言,提供線索資料!

倘有轉載敬請注明。

這是齊國在南部邊境的糧食倉儲基地。由此可知,春秋時期魯國在此建平陽邑,至遲到戰國齊宣王時期,平陽已經屬齊國,為齊的重要邊邑,設廩、設市、設軍隊,並且沿用平陽之名。“平陽市坿”與“平陽廩”的出土,使今人見到了2300多年前“平陽”的實物,這應該是新泰曾經名為“平陽”最確切、也是最古老的明證。

齊國官量陶文以往較為罕見,王恩田先生編輯的《陶文圖錄》一書,收集有3000余件齊國陶文,官量陶文僅有區區80餘件。新泰一次出土就超過了自清同治十一年(1872)陳簠齋首次發現齊國官量陶文至今一百三十年來發現的總和,堪稱齊國陶文的重大發現。

在我國古文字發展史上,戰國文字有突出的地位,特別是齊國文字,自成一發展階段。如“陳”字,下面帶一“土”字,為齊系文字獨特的書寫風格。新泰這次出土的陶文,字體或正或欹,或聚或散,各逞其意,不拘一格。鈐印銘文章法佈局樸素,線條凝重,筆態遒勁,雖然由於鈐壓用力不勻,造成了印跡模糊,但同時也產生了蒼茫古樸的藝術效果。它不僅是研究當時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的重要資料,也是我國一種古老的藝術遺產,必將對書法、篆刻藝術產生深刻的影響。

轉載《齊風魯韻起華章 —— 新泰故事》

見識決定寬度 品味決定高度

歡迎關注【新泰故事】

【新泰故事】主旨就是梳理、採擷歷史研究精髓 ,傳播弘揚地方傳統文化。

畸人 歡迎大家踴躍批評並留言,提供線索資料!

倘有轉載敬請注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