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訪山西晉中那塊“靈石”

資深中年人

遊覽王家大院後, 乘車沿靜升河西行, 至靜升河與汾河交匯處, 便到了靈石縣城。 靈石之地戰國時為周平縣, 後改屬介休。 隋初文帝楊堅北巡太原, 途經此地傍汾開道時, 獲一石, 據《靈石縣誌》載此石“滿身孔洞, 似鐵非鐵、似石非石, 其色蒼蒼, 其聲錚錚”, 文帝以為靈瑞, 遂賜其名為“靈石”, 並下旨割介休西南地與霍州之北地設縣治, 取名為“靈石縣”。 其後靈石縣郡屬雖有變化, 縣名、治地再無更改, 至今已有1400餘年歷史。

作為晉中之行最後一站的靈石縣城, 本來就是個搭頭, 之所以來是因為要在此搭乘1485次列車回家,

在此處唯一要看的就是那塊神奇的石頭。 行前查知, 所謂“靈石”其實是古代降落的隕石, 原來放置在縣城舊城北門外的呂祖廟裡, 後廟被拆毀, 在其址修起“天石公園”, 將靈石放置在一個高臺上, 上築八角小亭“靈石亭”, 亭兩側對聯寫著“縣以石名, 石因縣靈, 隋皇聖明置斯邑;山為人美, 人緣山秀, 蒼天鍾情惠吾民。 ”於是來到靈石縣城後, 我就打聽天石公園, 可連問數人, 都不知道有此公園, 不過說一靈石, 卻無人不曉。 按著他們的指點, 很快就找到了。

靈石安放在一個十分寬闊的廣場上, 在平地不多的靈石縣城, 能擠出這麼大的空間建廣場, 也算是一個奇跡, 只是廣場的主角和中心卻不是這塊“縣以石名”的靈石。 靈石立在廣場的一角, 石上建有一座“後現代”風格的建築, 其狀恰如一隻倒扣巨鼎, 高逾十米;靈石卻高僅約三米, 無論形狀還是顏色都毫不起眼, 遠不是想像中的樣子, 與它的名氣極不相符, 也與這氣派的廣場有些不協調。 好在廣場中間的主建築“靈石文化藝術中心”卻是十分氣派,

完全配得上這樣宏闊的廣場。 建築由兩部分構成, 後部是一棟外形似一本打開的書樣的辦公樓, 樓高十層, 長度卻約有高度的兩倍, 所以顯得格外壯觀;樓前是近似圓柱狀的劇院, 建築也不算高卻十分寬闊;兩部分外牆全部貼以寶石藍玻璃裝飾, 整個建築充滿了現代風格, 在燦爛的陽光下, 猶如兩顆巨大的寶石, 熠熠生輝。 這樣一棟建築, 別說是不發達的縣城, 就是置之于繁華的大都市, 也是絲毫不顯寒磣的;所以靈石這樣一個小縣有如此漂亮的一座標誌性建築, 該縣主政者的形象, 就正如 魯迅先生描述的東京留學生時用的話“實在標緻極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