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的日記,你偷看了嗎?

孩子的日記, 你偷看了嗎?

隨著作文在三年級的正式亮相, 許多學生越來越學會用文字來描述一件事情的過程或者表達一時的感悟。

到了高年級, 孩子的生理心理都開始發育, 慢慢有了自己的主見, 也開始有了自己的秘密, 曾經有一份調查表明, 近40%中小學生的日記和信件被父母偷看過。

作為家長, 你有偷看過孩子的日記嗎?

不要用“關心”、“擔心”、“交流”這樣的詞來包裹你的好奇窺探之心。 在沒看日記之前, 很多孩子其實根本沒有表現出反叛的傾向, 但是看了, 就一定會引發這種情緒。

這一點小編也經歷過, 我當年也寫日記, 我媽也看, 不過她沒有偷看。

那會兒是六年級, 我在學校門口花3塊5買了個高檔綠青蛙封面的帶鎖密碼本。 其實我當初買這個本子的時候, 純粹是覺得帶鎖的高級而這個綠青蛙長得又很討喜。

買回去之後我犯了好一陣子愁:這麼好看的本子,

肯定要用來寫日記, 可是這一天天過得就是起床上課放學寫作業的日子, 有啥好寫的?

可是為了填滿這個令我虔誠的密碼日記本, 我還是沒話找話的寫了一些內容, 扉面還附上了那時候最喜歡的歌——蔡依林的《說愛你》裡面的一段歌詞。

然後事情就發生了。

那天風和日麗, 晴空萬里。 我背著書包回家吃午飯, 一進門就看見我的綠青蛙日記本被放在客廳桌上。 我媽從廚房裡走出來, 手裡端著菜, 毫不在意地說:“把你那日記本的鎖給我打開。 ”

我當時都懵了, 既然有鎖, 你不明白鎖的意義嗎?鎖就是不想人看見, 不想人打開啊!

然後我很慫的把鎖打開了。

我媽又發話:“從第一篇開始讀。 ”

一家人都坐在飯桌旁, 都盯著我看,

我剛進門放下書包, 現在這算什麼?才藝表演朗誦嗎?

其實很多孩子和我一樣, 我們是有日記, 是寫日記, 可是寫的並不是什麼影響我們身心發展的100個句子, 就是些普通的生活記錄, 自己的一些感悟。 家長不看, 我們自己也不會釀成什麼滔天大禍,

因為有秘密的開始, 是有思考的開始。

我們開始思考, 思考老師說的話, 思考同學的行為, 思考今天的天氣, 思考爸媽是否尊重我們。

我自從六年級經歷了公開朗讀日記事件, 就再也沒寫過日記。 直到今日, 我也不相信任何秘密能被安全的記錄下來。

其實孩子發育到一定的年齡階段, 積累了一些生活經驗之後, 有自己的想法不想告訴別人是很正常的事。 孩子不想告訴別人, 不代表這個被掩藏的想法有多麼的大逆不道, 只是他在渴望邁向長大成人的那一步。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就如同相互碰撞的氣泡, 孩子從你的氣泡中衍生出來, 漸漸地他越長越大, 父母周身有限的環境已經容不下他成長, 所以他探出了你的保護層,

露出一部分去張望外面的世界, 然後露出的部分越來越多, 但留在父母身邊的部分看上去變小了, 實際上始終都沒有變化。 很多家長偷看孩子的日記, 源于孩子長大, 與孩子產生距離感的恐慌, 想要重新回到初始的狀態, 這就是強行將孩子的氣泡和你的擠在一塊, 兩邊都受累。

瞭解孩子的方法和途徑有很多, 但是偷看日記是最最容易弄巧成拙的一招。

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說, 家長偷看自己的日記, 就跟大冬天的清晨被窩被一把掀開了似的, 本來捂著的也不是啥寶貝, 但是爸媽掀開了, 孩子就受涼了。

作為父母永遠要記得尊重孩子,如果感覺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出現了斷層,那只能說明是做父母的不夠盡責,不應該要求孩子來為你的疏遠買單。

別拿關心孩子做藉口偷看孩子日記,你是懶。

作為父母永遠要記得尊重孩子,如果感覺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出現了斷層,那只能說明是做父母的不夠盡責,不應該要求孩子來為你的疏遠買單。

別拿關心孩子做藉口偷看孩子日記,你是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