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內新藥研發企業30家大盤點:偏科明顯,長三角最熱

文/武單單 億歐專欄作者

一直以來, 創新藥研發都令我國醫藥企業十分“頭疼”, 因為這門生意真的不太好做:相對于仿製藥, 創新藥意味著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新穎的化學結構和新的治療用途,

對於企業的研發能力來說是一大挑戰;相對于進口藥, 本土創新藥則更有一層“國家自豪”的意味。

研發一款新藥首先要從實驗室發現新的分子或化合物開始, 經過動物實驗瞭解其安全性以及毒性反應, 瞭解在動物體內的代謝過程、作用部位和作用效果, 再經過首次人體試驗, 經歷I期、II期、III期臨床試驗, 證實安全有效及品質可控制之後, 才可以獲得藥物監管機構的批准。

根據塔夫茨藥物開發研究中心提供的一項資料顯示, 開發一個新藥的平均成本大約為26億美元。 一般需要12到15年的時間才能將一個新藥從試驗室走入市場。 不僅如此, 在5000個臨床前化合物中大約只有5個化合物可以進入臨床試驗,

而這5個化合物中, 只有一個才能被批准用於臨床治療病人, 成為真正的藥物。

另一邊, 投資人則“摩拳擦掌”, 期待在國內湧現出更多的創新藥研發“新秀”。 北極光創投以自身發展坦露其對創新藥的關注:2011年起關注醫療器械, 逐漸加入醫療服務, 2013年開始佈局高通量測序(NGS)行業, 而後在2015年進入創新藥投資。 冪方資本梁占超也曾表示, 在新藥研發方向, 小分子創新藥、生物藥這兩個細分領域, 他一直覺得有非常好的機會。

國家層面則也在大力推進和支持我國創新藥研發及上市進程:

三大特徵解析創新藥企業

截至2017年底, 共有55個新藥(化藥1.1類+生物藥1類)獲批臨床, 其中化藥26個, 生物藥29個;縱觀歷年資料, 中國企業獲批新藥臨床批件數目逐年增多, 且生物藥占比呈逐年提升趨勢。

當然, 創新藥界的網紅“恒瑞醫藥”破2000億市值也成為醫藥研發創業公司乃至上市公司眼中的翹楚。 在創新藥如此受資本和市場“追捧”之際, 億歐盤點了30家國內專注於新藥研發的企業,

根據成立時間進行排序, 以探其中的規律和趨勢。

就近期拿融資的幾家創新藥研發企業來說, 勢頭還不錯。 僅今年1月, 就有例如澤璟製藥、開拓藥業、複宏漢霖等創新藥研發企業拿到融資, 而且金額都在億元以上級別。 細究圖表,

不難發現我國的新藥研發企業各具獨特之處, 但有幾點值得注意:

1、“偏科”

在30家新藥研發企業中, 有約50%的主要研發領域定位在腫瘤藥及癌症相關藥類。 這不難理解, 讓我們先看一組數字:據國家家癌症中心發佈的《2017中國癌症報告》, 全國每天約有1萬人確診癌症, 平均每分鐘就有7人確診;中國的癌症病人占全球癌症病人總量的將近40%, 2013年世界新發病例約1409萬, 中國新發癌症病例占世界的1/4。

而在腫瘤原創藥方面, 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於2017年3月17日出臺《關於調整進口藥品註冊管理有關事項的決定》徵求意見稿之前, 一種新藥在歐美等國家上市之後, 國內要應用此藥物, 起碼要有5年以上的“延誤期”, 不僅如此, 上市之後的藥價也是極易讓患者“望而卻步”。

這是我國癌症發病率處於世界平均水準,但死亡率卻高於世界水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難免讓人聯想到,近年一批針對癌症早篩的基因檢測企業、針對重症疾病的跨境醫療服務商和協力廠商體檢機構紛紛開花,是為了補齊這塊“短板”。

2、長三角成為企業“霸據”熱地

據2016年5月國務院批准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長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南京、蘇州、杭州、合肥等在內的26個城市。以上30家企業中,有20家都位於長三角區,其中蘇州最多。為啥是長三角呢?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研發實力國內當屬簇擁國內最高學府的北京最強,論醫藥工業,華南和西南地區優勢也略勝一籌。

億歐查閱資料發現,從19世紀後期開始,中國醫藥產業集群就在長三角形成。21世紀初,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余溫,國際資本逐漸向長三角彙聚。目前,長三角已經形成以上海為主軸、江浙縱深腹地為依託的整體性、一體化的醫藥產業構建。尤其是浙滬寧三地,早些年曾共同設計和規劃了長三角醫藥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整體方案,合力打造“長三角醫藥經濟圈”。

除了長三角外,北京及其以北地區也佔據6家。這一區域因其工業發展優勢和研發實力優勢,在新藥研發企業創業的地域選擇上,也相對熱門。

3、新銳老馬佔據大半邊天

在30家新藥研發企業中,有9家企業已經登錄IPO和新三板,處於融資A-C輪的企業有13家,這兩部分佔據超過70%,而處於“中間”階段的不超過30%。值得注意的是,IPO和新三板的企業幾乎都成立較早,在近五年創立的企業中,為IPO狀態的只有再鼎醫藥一家。

這與新藥研發的特殊性脫不開干係。

業內人士表示,與一般投資專案不同,絕大多數藥物研發項目都最終走向“有”和“無”兩分結局,要麼一舉成功,要麼顆粒無收。即使早期發現癥結,提前結束研發,過去數年時間、人力、資金投入,都一去不復返。

這使得不少藥企望而卻步,但在去年這種情況也有所好轉。隨著人工智慧、大資料、機器人等新技術和新理念在醫藥領域的深入和年輕企業創新藥獲批臨床進度的不斷推進,包括康方生物、德琪醫藥、盟科醫藥在內研發驅動型小型藥企近年頗受投資機構的青睞,也在加速融資和進入二級市場。

賽道上的小學生,藍海裡的潛力股

行業普遍認為,創新製藥是一個“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的行業。雖然國內創新層次主要處於以仿製為主到仿創結合的階段,仿製藥比例高達96%,但總的來說,國內創新藥正由初級階段的“me-too”類藥物正走向更高級的“me-better”。西南證券發佈的研究報告預測,創新藥將是未來10-20年最大的投資機會,中國必將產生數個超千億美元市值的製藥巨頭、數十個過千億人民幣市值的各領域龍頭企業。

除了近些年湧現的新藥研發創企,傳統藥企也紛紛“砸重金”在創新藥研發上,一方面調整研發結構,另一方面和外企進行跨國合作,借力攀登。儘管已有不少企業登錄IPO,但其實還都處於“重投入”階段:貝達藥業2017年上半年淨利1.37億,同比下降35.49%;百濟神州2016年淨虧1.19億美元;譽衡藥業2017上半年淨利2.19億,同比下降38.14%……

但也不用灰心,畢竟,新藥研發是場持久戰,高投入,也有高回報。英國Wellcome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醫藥研發投資回報率高達25%。在賽道上搶佔了一席之地後,國內以研發驅動的創新藥企業仍道阻且長,是否能做好多部門配合以及後期的銷售,對於其是一項挑戰。

文章版權屬北京億歐網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這是我國癌症發病率處於世界平均水準,但死亡率卻高於世界水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難免讓人聯想到,近年一批針對癌症早篩的基因檢測企業、針對重症疾病的跨境醫療服務商和協力廠商體檢機構紛紛開花,是為了補齊這塊“短板”。

2、長三角成為企業“霸據”熱地

據2016年5月國務院批准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長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南京、蘇州、杭州、合肥等在內的26個城市。以上30家企業中,有20家都位於長三角區,其中蘇州最多。為啥是長三角呢?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研發實力國內當屬簇擁國內最高學府的北京最強,論醫藥工業,華南和西南地區優勢也略勝一籌。

億歐查閱資料發現,從19世紀後期開始,中國醫藥產業集群就在長三角形成。21世紀初,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余溫,國際資本逐漸向長三角彙聚。目前,長三角已經形成以上海為主軸、江浙縱深腹地為依託的整體性、一體化的醫藥產業構建。尤其是浙滬寧三地,早些年曾共同設計和規劃了長三角醫藥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整體方案,合力打造“長三角醫藥經濟圈”。

除了長三角外,北京及其以北地區也佔據6家。這一區域因其工業發展優勢和研發實力優勢,在新藥研發企業創業的地域選擇上,也相對熱門。

3、新銳老馬佔據大半邊天

在30家新藥研發企業中,有9家企業已經登錄IPO和新三板,處於融資A-C輪的企業有13家,這兩部分佔據超過70%,而處於“中間”階段的不超過30%。值得注意的是,IPO和新三板的企業幾乎都成立較早,在近五年創立的企業中,為IPO狀態的只有再鼎醫藥一家。

這與新藥研發的特殊性脫不開干係。

業內人士表示,與一般投資專案不同,絕大多數藥物研發項目都最終走向“有”和“無”兩分結局,要麼一舉成功,要麼顆粒無收。即使早期發現癥結,提前結束研發,過去數年時間、人力、資金投入,都一去不復返。

這使得不少藥企望而卻步,但在去年這種情況也有所好轉。隨著人工智慧、大資料、機器人等新技術和新理念在醫藥領域的深入和年輕企業創新藥獲批臨床進度的不斷推進,包括康方生物、德琪醫藥、盟科醫藥在內研發驅動型小型藥企近年頗受投資機構的青睞,也在加速融資和進入二級市場。

賽道上的小學生,藍海裡的潛力股

行業普遍認為,創新製藥是一個“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的行業。雖然國內創新層次主要處於以仿製為主到仿創結合的階段,仿製藥比例高達96%,但總的來說,國內創新藥正由初級階段的“me-too”類藥物正走向更高級的“me-better”。西南證券發佈的研究報告預測,創新藥將是未來10-20年最大的投資機會,中國必將產生數個超千億美元市值的製藥巨頭、數十個過千億人民幣市值的各領域龍頭企業。

除了近些年湧現的新藥研發創企,傳統藥企也紛紛“砸重金”在創新藥研發上,一方面調整研發結構,另一方面和外企進行跨國合作,借力攀登。儘管已有不少企業登錄IPO,但其實還都處於“重投入”階段:貝達藥業2017年上半年淨利1.37億,同比下降35.49%;百濟神州2016年淨虧1.19億美元;譽衡藥業2017上半年淨利2.19億,同比下降38.14%……

但也不用灰心,畢竟,新藥研發是場持久戰,高投入,也有高回報。英國Wellcome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醫藥研發投資回報率高達25%。在賽道上搶佔了一席之地後,國內以研發驅動的創新藥企業仍道阻且長,是否能做好多部門配合以及後期的銷售,對於其是一項挑戰。

文章版權屬北京億歐網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