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客家民間俗語,牛牽江西還係牛

語意:借指愚蠢之人本性難改。

客家人俗稱一生勞碌之命為“做牛馬”, 稱不用腦筋、只知道埋頭苦幹的愚笨之人為“死牛”, 稱魯莽、遲鈍而有大力氣的人為“蠻牛”。

儘管客家社會對牛這種家畜非常尊重, 但將人比喻成牛的時候, “牛”便成了“愚蠢”的代名詞。

兩宋時期, 贛南一帶客家先民有利用農閒外出經商的傳統, 主要是上廣東從事販牛、販私鹽等營生。 《宋會要輯稿·食貨》記載說:“贛、吉之民, 每遇農畢, 即相約人南(指嶺南, 即廣東)販牛, 謂之作冬。 初亦將些小土布前去博買。 及至買得數牛, 聚得百十人, 則所過人牛, 盡驅人隊。 ”

廣泛流傳於粵東各地的客家俗語“牛牽江西還係牛”, 正是對上述歷史的民間記錄, 同時也表明贛粵兩地客家源遠流長的關係。

其實愚蠢並不是因為做了蠢事, 而是做了蠢事還到處宣揚。 所謂大智若愚, 講的是為人要善於隱藏自己智慧和缺陷,

也就是說, 當你置身于一個人人都愚蠢的群體中時, 你要有先知先覺, 但卻要表現得無知、愚昧。 古羅馬《朝聖者便箋》雲:“在行動中, 智慧女神跟著大多數人走。 ”

可見愚蠢與聰慧並不是絕對的, 所謂“牛牽江西還係牛”也是相對的。 因為知識過多憂愁而死的, 是蠢人, 正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 真正無思無想、恍若白癡的人, 是極少數。

再看一些智者、刁人的所謂聰明吧, 總是讚美昨天的事物, 固執地認為外面的世界才精彩, 又或者嘲笑一切, 悲歎一切。 要我說, 這才是真正的“牛”, 缺乏理性, 毫無豁達, 還自以為聰明絕頂。 (客家阿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