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悅讀|一位女校長的講話傳瘋了:不讀書、不吃苦,你要青春幹嘛!

隨州二中校長王桂蘭女士在開學典禮上發表的一段題為《不讀書、不吃苦, 你要青春幹嘛》的講話, 刷爆了朋友圈!

△隨州二中校長王桂蘭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新年好!

按照慣例, 新學期的第一講由我來給大家講點什麼, 以前給大家講的諸如《什麼是你生命中的核桃》、《愛國請從改變自己做好自己開始》等等不知道大家是否還有印象, 是否對大家有些啟示和影響。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主題是《不讀書、不吃苦, 你要青春幹嘛》。

短暫的寒假結束了, 新的學期開始了。 回憶十來天的假期, 你是否有值得回味的事情和經歷呢?我想, 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收穫和感受。

有的同學“收穫”的胡吃海睡, 做的是“低頭追劇”一族, 並且生活的節奏全部被打亂——該睡的時候不睡, 該起的時候不起, 該吃的時候不吃;而有的同學選擇了認真完成寒假作業之餘適當放鬆;有的同學選擇了放下包袱,

在旅途中放鬆身心, 增長見識;也有的同學撇開喧囂紛擾, 選擇了一本好書, 與偉大的心靈對話, 讓自己的精神旅行;有的同學會利用豐富的網路資源來強化自己的薄弱學科, 實現彎道超越;還有的同學會和自己的良師益友促膝談心, 獲取前進的動力, 感悟人生的真諦!規劃不同, 過法不同, 寒假對於我們的意義就不同。

有的同學可能難以理解, 假期有必要這麼拼, 這麼苦, 這麼累嗎?我的回答是大有必要。

同學們知道嗎?就在隨州市一所縣市的一中高三補課一直補到了臘月二十八;襄陽四中連高一的學生也補到了臘月二十九;我們在羡慕別的學校厲害的時候, 何曾想過他們的學生是多麼的努力,

多麼拼命!這就是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 怕吃苦, 苦一輩子, 不怕苦, 苦一陣子。

2015年熱播了一部電視劇, 叫《羋月傳》, 羋月作為一個女人吃了多少的苦頭, 付出了多大的代價才登上權力之巔, 奠定秦國一統六合的基業!而作為主演孫儷成為“螢屏霸主”何嘗不是如此呢?

孫儷面對媒體採訪時這樣說道:“除了《玉觀音》後歇了三個月, 十年來, 我幾乎再沒有休息過一天, 這比小時候練舞, 比在部隊裡種地、趕豬、掏陰溝要累得多”。

她十年的付出, 換來的身價暴漲, 拍攝《玉觀音》時, 片酬為5000元一集, 《甄嬛傳》時30萬一集, 《羋月傳》時片酬漲到了85萬……出道10年身價暴漲了170倍。 需要知道的是這十年孫儷沒休息過一天。 在完全可以拼“顏值”的時代, 孫儷卻在拼實力, 拼吃苦精神。

人生有兩條道路可以選擇, 要麼向孫儷那樣吃苦十年, 精彩五十年;要麼安逸十年, 吃苦五十年。

而一幫無所事事的男孩聚在一起, 號稱所謂的哥們, 以為有了哥們就有了天下。 他們在一起蹺課、抽煙、打撲克、玩遊戲、看玄幻甚至約架……以為這就是瘋狂,

這就是該有的青春。

他們看不起那些不會化妝、不會打扮、一天到晚只知道讀書的好學生。 還罵那些好學生是書呆子, 罵他們傻, 只知道讀書, 殊不知, 兩三年後, 好學生上一本, 上211, 上985, 甚至上清華北大, 而他們卻要考慮去三本, 去高職高專甚至考慮要不要南下打工。

有的人可能會說, 讀書有什麼用, 現在好多沒讀大學的也混的非常好。 其實, 你們忘記了一個詞語, 這個詞語叫做比例。 而那些占極小比例的沒讀書就成功的人, 那是他們自身具備了成功的一些素質, 而你們是否具備呢?

每個不想念書的學生, 都會不約而同的找一個不讀書就能成功的案例來作為他放縱的最後心理安慰。 那麼我很遺憾的告訴你們, 這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後的中國,這裡再也沒有素質低下而鑽了政策的空子就能一夜暴富的奇跡。

這裡優勝劣汰,這裡適者生存。

叛逆和瘋狂的青春當然可以,但幾年的放縱,換來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層!有一段父子之間經典的對話,告訴了我們努力讀書和不讀書的大不同。兒子剛上學不久就問當農民的父親,人為什麼要讀書。父親說,一顆小樹長1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10年的樹可以做檁條。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傢俱……

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幹不了別的。

如果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小學的知識夠用了。如果初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如果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梁了。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知道了嗎?兒子說知道了。

爸爸又問: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人不丟人?兒子說丟人。爸爸說: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地位就高。

那次談話給兒子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從此兒子在學習上不需要威逼更不需要利誘,就會做出最好的選擇。

恰同學少年的你們,在最能學習的時候你選擇戀愛,在最能吃苦的時候你選擇安逸,自恃年少,卻韶華傾負,卻不知道青春易逝,再無少年之時。同學們,什麼叫吃苦?當你抱怨自己已經很辛苦的時候,請看看在西部的那些窮孩子,他們飯吃不飽,衣穿不暖,凍著腳丫,啃著窩窩頭的情形;

請想一想幾十年如一日起早貪黑的我們的老師們;請你對比一下那些透支著體力卻依舊食不果腹的打工者!在有空調的,有熱水喝的教室裡學習能算吃苦?在有空調,能洗熱水澡的寢室裡休息算是吃苦?在有爸媽當“太子伴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你能算吃苦?

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你來隨州二中幹什麼?你來這兒就是來刻苦學習的,就是來拼個好前程的,不是來荒廢時日揮灑青春的。去年考上清華的張甜柳寒假回母校來看望老師的時候說道,沒有高中三年拼命的我,今天我怎麼能夠和來自北上廣深的優秀學生坐在同一間教室,聆聽中國最優秀的教授講課;怎麼能夠有資格和他們一道徜徉在水木清華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想來這三年的苦真沒有白吃,這三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同學們,若想成為非常之人必須學會吃非常之苦。要知道,青春最好的營養就是刻苦!

著名作家龍應台在給兒子安德列的一封信中這樣寫到: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是啊,如果你優秀,你便擁有了大把的選擇機會,否則你只能被迫謀生。李嘉誠也這樣說:“讀書雖然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財富,但它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機會。”同學們,有機會,才會成功,才會有未來啊!可能有的同學會問,我現在努力,還來得及嗎?

我的回答是:“我說來不及,你就不學了嗎?”

我們應該把重心從問“來不來得及”轉到用功學習上來。有時候你想的越多,越什麼事都幹不成。認准目標就靜下心來幹,總會有結果。

所以接下來的時間,無論是高一、高二的,還是高三的同學們,不要問什麼時間夠不夠,什麼基礎行不行。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你要從現在開始吃苦,開始用功。

40歲的柳傳志不問來不來得及,最終他締造了聯想集團;高考三次落榜的俞敏洪不問來不來得及,最終考上北大並打造了“教育航母”--新東方;經過兩次創業失敗的馬雲不問來不來得及,最終他書寫了電商傳奇,改變了世界。

親愛的同學們,如果老天善待你,給了你優越的生活,請不要收斂了自己的鬥志;如果老天對你百般設障,更請不要磨滅了對自己的信心和奮鬥的勇氣。

當你想要放棄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賣力、天賦還比你高的牛人,他們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個你永遠只能眺望的遠方。

所以,請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沒有誰的青春是在紅地毯上走過。既然夢想成為那個別人無法企及的自我,就應該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付出別人無法企及的努力!

所以我們不僅要有高三無假期的心理預期,更要有高中無假期的鏗鏘誓言!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

最後希望大家新的一年奮力拼搏,不負春光,不負自己!同時也祝我們二中猴年吉祥、高考大捷!謝謝大家!

這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後的中國,這裡再也沒有素質低下而鑽了政策的空子就能一夜暴富的奇跡。

這裡優勝劣汰,這裡適者生存。

叛逆和瘋狂的青春當然可以,但幾年的放縱,換來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層!有一段父子之間經典的對話,告訴了我們努力讀書和不讀書的大不同。兒子剛上學不久就問當農民的父親,人為什麼要讀書。父親說,一顆小樹長1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10年的樹可以做檁條。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傢俱……

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幹不了別的。

如果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小學的知識夠用了。如果初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如果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梁了。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知道了嗎?兒子說知道了。

爸爸又問: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人不丟人?兒子說丟人。爸爸說: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地位就高。

那次談話給兒子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從此兒子在學習上不需要威逼更不需要利誘,就會做出最好的選擇。

恰同學少年的你們,在最能學習的時候你選擇戀愛,在最能吃苦的時候你選擇安逸,自恃年少,卻韶華傾負,卻不知道青春易逝,再無少年之時。同學們,什麼叫吃苦?當你抱怨自己已經很辛苦的時候,請看看在西部的那些窮孩子,他們飯吃不飽,衣穿不暖,凍著腳丫,啃著窩窩頭的情形;

請想一想幾十年如一日起早貪黑的我們的老師們;請你對比一下那些透支著體力卻依舊食不果腹的打工者!在有空調的,有熱水喝的教室裡學習能算吃苦?在有空調,能洗熱水澡的寢室裡休息算是吃苦?在有爸媽當“太子伴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你能算吃苦?

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你來隨州二中幹什麼?你來這兒就是來刻苦學習的,就是來拼個好前程的,不是來荒廢時日揮灑青春的。去年考上清華的張甜柳寒假回母校來看望老師的時候說道,沒有高中三年拼命的我,今天我怎麼能夠和來自北上廣深的優秀學生坐在同一間教室,聆聽中國最優秀的教授講課;怎麼能夠有資格和他們一道徜徉在水木清華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想來這三年的苦真沒有白吃,這三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同學們,若想成為非常之人必須學會吃非常之苦。要知道,青春最好的營養就是刻苦!

著名作家龍應台在給兒子安德列的一封信中這樣寫到: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是啊,如果你優秀,你便擁有了大把的選擇機會,否則你只能被迫謀生。李嘉誠也這樣說:“讀書雖然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財富,但它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機會。”同學們,有機會,才會成功,才會有未來啊!可能有的同學會問,我現在努力,還來得及嗎?

我的回答是:“我說來不及,你就不學了嗎?”

我們應該把重心從問“來不來得及”轉到用功學習上來。有時候你想的越多,越什麼事都幹不成。認准目標就靜下心來幹,總會有結果。

所以接下來的時間,無論是高一、高二的,還是高三的同學們,不要問什麼時間夠不夠,什麼基礎行不行。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你要從現在開始吃苦,開始用功。

40歲的柳傳志不問來不來得及,最終他締造了聯想集團;高考三次落榜的俞敏洪不問來不來得及,最終考上北大並打造了“教育航母”--新東方;經過兩次創業失敗的馬雲不問來不來得及,最終他書寫了電商傳奇,改變了世界。

親愛的同學們,如果老天善待你,給了你優越的生活,請不要收斂了自己的鬥志;如果老天對你百般設障,更請不要磨滅了對自己的信心和奮鬥的勇氣。

當你想要放棄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賣力、天賦還比你高的牛人,他們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個你永遠只能眺望的遠方。

所以,請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沒有誰的青春是在紅地毯上走過。既然夢想成為那個別人無法企及的自我,就應該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付出別人無法企及的努力!

所以我們不僅要有高三無假期的心理預期,更要有高中無假期的鏗鏘誓言!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

最後希望大家新的一年奮力拼搏,不負春光,不負自己!同時也祝我們二中猴年吉祥、高考大捷!謝謝大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