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光明日報:自強不息師德巍巍

近日, 看到中山大學百歲學者夏書章的報導, 感慨良多。 夏書章先生一生傾注于中國行政管理學, 執教七十載仍堅持在家中給博士生開題、授課, 百歲高齡仍在高頻率寫作, 並時刻關注最前沿的學科發展和國家治理議題。 從他身上, 我感受到了老一輩學人身上的師德。

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 培養有道德的人才, 需要有道德高尚的教師。 “學高為師, 身正為範”, 啟功先生為北京師範大學題的校訓是:“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 ”老一輩學者正是用學高與身正, 生動地詮釋了師德的內涵。

何為“學高”?首先, 學高指有較多的知識,

有勤學、好學的精神。 若要給學生一勺水, 教師應有一桶水。 其次, 教師要有很高的智慧。 只有知識還不夠, 對知識要融會貫通, 要充分把握, 形成智慧, “學而時習之”“轉識成智”。 古人講“傳道”“授業”, “道”不是簡單傳授, 教師“傳道”是啟發學生思考, 在反復思考、討論、練習中逐漸領會“道”, 提高自己的智慧。 再次, 知識是無限的, 教師與學生術業有專攻, 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關係。 這樣, 教師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 虛心學習學生的優長, 也是學高的一項內容, 也是師德的重要方面。 最後, 學無止境, 活到老, 學到老, 研究任何問題, 得出結論, 都不是最後定論, 都是在發展中。 教師將自己研究成果公佈了, 允許學生提各種不同意見, 特別是反對意見,
教師要跟學生平心靜氣地擺事實講道理, 平等地討論。 教師還應該綜合創新。 按教材照本宣科、不讓學生提問題或者不冷靜考慮學生的意見, 都是師德的缺陷, 學問也一定不會高。

馬克思認為, 給工人提供不是最好的東西, 那就是犯罪。 教師給學生的如果不是自己最好的東西, 同樣是犯罪。 教師要樹立這種觀念, 講每一節課, 都要精心備課, 儘管講過多遍, 也還要修改、補充, 甚至改變體系, 重組模式。 我給本科生講“中國哲學史”課程, 九年改了十稿, 每一次都不一樣, 後來定稿出版, 書名《中國傳統哲學》。 我送給朋友們, 有人反映說我收集的資料真多。 我告訴他, 這是花十年時間, 不斷收集和積累起來的。

“身正為範”, 何謂“身正”?身正就是以行為端正為學生做示範。

老一輩學者不貪圖富貴, 不貪圖享樂, 老有所為, 自強不息, 甘坐冷板凳, 潛心真學問, 正是師德的重要表現。 我于1978年考上研究生, 開始研究王充哲學。 王充講“天”很多, 為了弄清他對“天”的看法, 我細讀《中國古代天文學簡史》, 並訪問作者陳遵媯先生。 他告訴我, 想寫一本書, 將以前寫的書去掉兩個詞“古代”“簡”, 那就是要寫《中國天文學史》, 包括近代史、現代史。 我問這本書要寫多少萬字, 他說:“大概兩百萬字。 ”那一年, 陳先生八十歲。 這部著作於1980年出版了第一冊, 1982年出版第二冊, 1985年出版第三冊, 差不多平均兩年出一冊。 最後一本第四冊拖到1989年才出版。 他曾說, 如不長壽, 看不到書出齊。 完成這部花十年寫成、出齊的巨著後,
我問他今後還做什麼事, 還寫什麼書?他說“再寫一些回憶錄”。 他是中國天文學近代史、現代史的見證人。

馮友蘭先生九十歲雙目失明, 還在助手的幫助下寫完《中國哲學史新編(修訂本)》(共七冊)。 任繼愈先生九十三歲, 還拿著放大鏡審讀稿件, 我勸他要多休息, 不能累了。 他說:“我沒時間了, 不能跟你們比。 ”過了約半年, 他就與大家永別了。 在八寶山告別儀式那天, 天降大雨, 天人同悲。

在北京師範大學也有一批自強不息、老有所為的老教授。 白壽彝九十歲主編完成22冊《中國通史》巨著;何茲全九十八歲在陽光下審核自己的選集清樣;鐘敬文九十九歲感冒住院, 在醫院還指導博士生撰寫學位論文。 他們的行為是教師的學習榜樣,

當然也是世人的榜樣, 正如校訓所言“行為世範”。

師範院校應特別重視師德, 老教授是教師的師德榜樣, 教師應該給青年學生樹立師德的榜樣。 這樣, 中華優秀的師德傳統就會傳承下去, 為世界文明保留一份文化精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