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18件徐悲鴻畫作亮相中國美術館 將貫穿整個春節假期

2018年1月26日訊, 繼去年年底“美在新時代”特展掀起全民觀展熱潮後, 昨天, 中國美術館一口氣推出了三場重磅展覽:“民族與時代——徐悲鴻主題創作大展”“花開盛世——中國美術館藏花鳥畫精品展”“筆墨當隨時代——弘揚新金陵畫派精神江蘇美術采風展”, 三場展覽展期都貫穿整個春節假期, “美術館裡過大年”有望成為今年春節的一道文化景觀。

筆墨當隨時代新——中國美術館2018新年展走筆

20世紀上半葉, 一批胸懷報國理想的知識份子負笈西洋, 尋求藝術真理。 他們在中西比較的文化背景下, 以中西合璧的理念創造新文化。 其中, 徐悲鴻提出以西融中的主張, 成為民族新文化的宣導者和創新者, 影響後世的一代大師。 此次展覽, 徐悲鴻紀念館拿出118件徐悲鴻的作品, 共分為三大篇章展示:第一篇章為“民族精神”, 展出徐悲鴻《愚公移山》《田橫五百士》《徯我後》《巴人汲水》《保衛世界和平大會》《會師東京》等具有代表性的巨制;第二篇章為“圖稿敘事”,

展出徐悲鴻為創作《愚公移山》等作品所繪的畫稿與素描, 其中多件圖稿為首次展出;第三篇章為“家國憂思”, 展出徐悲鴻具有民族象徵意義的《馬》《獅》《鷹》等作品以及為系列主題創作而繪製的圖稿。

徐悲鴻創作的巔峰處於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歷史時期, 因此他的作品與民族性與時代性緊密相連。 比如此次展出的代表作《愚公移山》是徐悲鴻在印度期間完成的, 時值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候, 但畫家堅信中華民族以愚公移山的精神, 艱苦奮鬥, 終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在畫家筆下, 不同年齡的人體有著不同的美感, 不論是揮動鋤頭的大肚力士的一身膘肉、還是青年男子耙地的緊繃筋腱,

還是兒童的稚嫩光滑, 老者的瘦骨嶙峋, 都反映出肌肉強烈的屈張美感。 水墨的濃淡暈染, 使每人膚色各異, 產生了輕重節奏。 遠看此畫, 令人感到氣勢磅礴, 場面宏大, 氣氛熱烈。 展廳中的《愚公移山》有兩幅, 一幅為油畫, 一幅為國畫, 還展示了大量徐悲鴻創作《愚公移山》的素描手稿, 觀眾可以看到這幅巨制是如何從一個個具體的人物的描摹中誕生的。

徐悲鴻之子、著名畫家徐慶平在開幕式上回顧了這些畫作的曲折流傳歷程, 他特別談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徐悲鴻紀念館被拆除時, 大批徐悲鴻作品險遭厄運, 當時他給周恩來總理寫信求助, 信上寫了三個“急”字, 由於周總理的保護, 這些作品才能在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倖存,

展示給今天的觀眾。 “我母親在世時曾寫過, 徐家的後代, 子子孫孫都要記住周總理的恩德。 ”徐慶平說到此處, 不禁哽咽。 他還感謝了多年以來對徐悲鴻作品進行修復工作的專家, 他透露當時重新見到《愚公移山》, 因為缺乏良好的保存條件, 畫面上很多顏色都變成了粉筆末, 後來經過專家的修復工作才還原它本來的面貌。

昨天同時開幕的還有“花開盛世——中國美術館藏花鳥畫精品展”, 這一展覽彙集了中國美術館藏花鳥畫精品一百餘件, 時間跨度自宋元至當代, 不乏陳容、朱耷、徐渭、鄭燮、金農、吳昌碩、齊白石等名家的花鳥作品。 上述兩大展覽均展出至3月4日, 展出在中國美術館一層。

“筆墨當隨時代——弘揚新金陵畫派精神江蘇美術采風作品展”展出了傅抱石等新金陵畫派代表人物真跡和當代江蘇省畫家的采風作品, 該展覽展出至2月26日, 展出在中國美術館二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