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曾國藩富厚堂的悠悠書香

曾國藩富厚堂的悠悠書香

□遊宇明

中國有公共圖書館的歷史並不長, 有關資料記載:清光緒二十六至二十八年(1900—1902年), 鄉紳徐樹蘭獨家捐資“銀三萬二千九百六十餘兩”, 在自己家鄉紹興府城古貢院創辦的古越藏書樓, 是我國公共圖書館之始。 在漫長的時間裡, 中華文明在文字上的傳承一直依賴兩種途徑, 一是皇家藏書, 二是民間藏書。 皇家藏書毀於兵災的很多, 影響有限, 民間藏書則起了主力軍的作用, 比如我國近代就有山東聊城楊氏“海源閣”、江蘇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浙江歸安陸氏“皕宋樓”、浙江杭州丁氏“八千卷樓”等著名民間藏書樓。

然而, 藏書樓也像人一樣, 幹的事大同小異, 有的名聲赫赫, 有的默默無聞, 前者如上面提到的幾家藏書樓, 後者如位於雙峰荷葉的富厚堂藏書樓。

在荷葉這樣一個偏僻的鄉間, 富厚堂其實非常惹人注目。 它占地4萬多平方米, 建築面積也有近萬平方米, 房子有九十多間, 功能齊全, 有正宅, 有待客的地方, 有專門的宴會廳, 特別是其規模宏大的藏書樓, 更為湖南近代文化一大奇觀。

富厚堂的主人曾國藩是一個視書為神物的人。 在北京做翰林院檢討時,他經常去琉璃廠逛書店,購置了相當一批書籍。 在兩江總督任上,儘管軍務繁忙, 他依然大量買書。 朋友們知道他的愛好, 經常以好書相贈,

比如袁漱六送過他北宋版《漢書》、宋版《莊子》, 莫友芝贈予他武英殿聚珍版《水經注》等。 每當書積累到一定的規模, 他立即派人送回荷葉老家珍藏。

富厚堂正宅之南有藏書樓兩座, 一為求闕齋書樓, 即後人所稱“公記”書樓, 收藏曾國藩本人的書籍。 與其平行的是歸朴齋書樓, 後人稱為“朴記書樓”, 是他的大兒子曾紀澤的藏書之所。 以前還有藝芳館藏書樓, 與“樸記”對稱, 為他的另一個兒子曾紀鴻藏書的地方, 今已不存。 每幢藏書樓都有三層, 上面兩層用來藏書。 在樓頂置一滑輪, 二三樓的方形缺口用欄杆圍住, 這樣, 搬書很方便, 人員也非常安全。 據說富厚堂藏書樓書籍最多時達到了30萬卷, 而近代四大藏書樓, 每家的藏書都只有二十萬卷左右。

曾國藩是清代中興第一名臣, 位列太子太保、一等毅勇侯、武英殿大學士, 根據清廷對漢人“生不封公, 死不封王”的規矩, 已是漢人做官的極致。 所有這些, 本來都可以使藏書樓大出風頭。 然而, 歷史最會開玩笑, 當年清廷視曾國藩為漢人第一功臣, 後人對他的評價卻毀譽參半, 藏書樓湮沒在歷史的塵煙裡。 近年來, 隨著旅遊經濟的火爆, 我們才記起有這樣一位名人, 曾氏藏書樓也才得以重見天日。

深秋的陽光在書樓房的天井裡跳著溫柔的舞蹈, 靜靜地走在明亮的藏書樓上, 我一直在想:曾國藩不積錢財, 不置田產, 只是留下大批書籍給後人, 的確是一個絕對聰明之舉。 錢是可以用完的, 田產可以敗光, 唯有知識裝在肚子裡,

風吹不掉水洗不去, 何況, 在那個時代, 一個人要想出人頭地, 首先就得考科舉, 而要考科舉, 讀書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曾家自曾氏兄弟之後, 每代都有傑出的人才, 這與曾國藩書禮傳家的觀念是分不開的。

曾國藩和一個時代一起離我們遠去了, 他的功過是非, 還將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成為我們討論的物件。 不過, 有一點可以肯定, 曾國藩的一些人生理念並沒有過時, 富厚堂的悠悠書香還在哺乳著每一個用腳步用心靈走近這所古宅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