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特斯拉員工爆料Model 3量產困難:電池要靠手動組裝,質檢員竟是臨時工?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1月27日報導(編譯:田小雪)

日前, 多位特斯拉員工表示, 公司位於內華達州斯帕克斯的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 在最新款電動汽車Model 3的電池生產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問題。

而且, 實際情況要比公司之前公開承認的情況更加嚴重。 不單單會進一步造成Model 3的交貨延遲, 同時還可能會導致某些品質上的問題。 具體說來, 目前遇到的問題包括, 員工需要手動製造和裝配某些電池, 以及公司還要從供應商處借用大量員工, 以幫助完成新車電池的手動裝配工作。

對於特斯拉來說, 如果新車Model 3能夠實現自動化批量生產, 那或許會幫助自己發展為一家真正面向大眾市場的汽車製造商。 目前, 已經有超過40萬的消費者預定了這款售價3.5萬美元的新車基本款, 而且還交了1000美元的定金。 當然, 如果出現什麼意外情況, 這筆定金是會退還給消費者的。

眾所周知, 就在不久前,

特斯拉針對Gigafactory工廠的問題進行了公開回應, 說是要推遲新車的生產。 去年十一月一日, 埃隆·馬斯克就這一問題, 在盈利電話會議中向投資者作出保證, 承諾公司將會盡最大努力修正Model 3在製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以便在最短時間內順利完成新車的生產交付工作。

但一個多月過後, 也就是十二月中旬, 公司一些工程師和之前幾個月在Gigafactory工廠工作的人表示, 新車的部分電池研發和生產工作, 仍然停留在手工裝配階段, 並沒有按照預期實現完全自動化生產。 他們表示, 公司不得不從松下借些人手來幫助完成新車的手動裝配工作。 而之所以選擇松下, 主要是因為松下不僅是特斯拉的合作夥伴, 同時也是公司鋰離子電池組的供應商。

據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指出, 特斯拉目前還是沒有足夠的能力, 來實現新車電池的自動化批量生產工作。

針對這一問題, 特斯拉發言人回應道:“在我們實現完全生產之前, 其中某些零部件的生產工作, 還是無法實現百分之百的自動化, 因而更加偏向於手動裝配。 這個問題, 埃隆和公司首席技術官斯特勞貝爾(JB Straubel)已經在第三季度的收益電話會議中進行了廣泛而詳細的討論。 不過, 可以肯定的是, 這將不會對公司現階段生產的電池的品質和安全產生任何影響。 ”

除了工程師和員工, 外部投資者對公司新車的生產工作, 也是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 Mark B. Spiegel是全球知名對沖基金Stanphyl Capital的創始人, 他表示:“雖然我知道,

特斯拉最終肯定能夠順利解決新車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但是成本問題卻不容忽視, 公司在每款新車的生產上至少需要投入4萬多美元。 另外, 最後新車的銷售業績, 也可能不是那麼令人滿意, 或許達不到公司設定的40萬輛的年度目標。 即便公司到後期提高新車的銷售價格, 那也有可能無法實現預期設立的盈利目標。 ”

無法實現預期目標, 也不是第一次了

其實, 對於特斯拉來說, 最開始設立雄心勃勃的目標, 但到最後卻無法實現, 也不是第一次了。

根據相關報導, 當初它是計畫在2014年完成Model X的所有生產工作, 並且正式進入大眾銷售階段的。 但最後, 到2016年都沒能實現這個目標。

去年, 埃隆·馬斯克承諾說要在第三季度完成1600輛Model 3的生產工作,

並且真正送到消費者手中。 但最後, 只完成了220輛。 在去年八月的一次股東會議上, 他表示, 按照計畫, 到2017年年底, 公司每個星期應該要完成5000輛Model 3的生產工作。 可是到十一月, 他便下調了目標, 說是到2018年三月, 公司每個星期能完成2500輛優質Model 3的生產工作, 到六月才能將每個星期的新車產量上調到5000輛。

另一方面, 特斯拉股東表示, 根據相關統計資料, 到2017年年底, 公司完全生產結束的Model 3, 連2000輛都不到, 而且還都是那些售價比較高的優質車。 到一月中旬, 售價3.5萬美元的基本款, 連一輛都沒能真正發貨。

知情人士表示, 現階段Gigafactory工廠出現的問題, 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公司的生產能力, 使其無法按照計畫實現預期目標。 而且, 新車的延遲交付不僅會影響員工士氣, 還是對消費者耐心的極大考驗。最為重要的是,或許還會給雪弗蘭、日產和比亞迪這類競爭對手留有更大獲益空間。

不過,上面都是一些較為謹慎甚至是消極的想法。其實,還是有不少投資者對特斯拉新車生產持樂觀和積極態度的。在他們看來,新車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那些問題,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不會對公司整個宏大的銷售計畫產生影響。Ben Kallo是市場研究公司R.W. Baird的高級分析師,他表示:“對於特斯拉,我們仍然是信心十足。我們堅信,它有能力去修正新車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隨著早期用戶的正面體驗和評價,新車的市場需求將會進一步受到激發。所以,我們認為,到最後,新車的可獲取市場規模將會大大超出預期。”

對於這種觀點,一些之前在特斯拉工作過的工程師也表示認可。他們指出,生產製造過程中的問題,和新車的品質問題,不能混為一談,而要分開來看。畢竟生產製造過程,向來都是困難重重。比如說可能遇到的風險,以及需要達到的品質標準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公司去花時間搞清楚並且想辦法解決。

新車電池組究竟需要些什麼

一直在說Model 3的電池問題,那究竟是什麼問題?它的電池都需要些什麼?新車電池組包括四個模組,每個模組包括七根散熱管,管體上還有配備有鋰離子電池組。而這些鋰離子電池組,則需要精確對齊和部署。而電池生產過程中的手動裝配工作,則主要是用螺栓擰緊、固定好這些鋰離子電池組以及整體電池組的外部結構。

可事實上,這些電池組想要精確手動組裝起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要麼會太高,要麼會太低,再或者就是對不齊。

去年十二月,一位在Gigafactory工作的工程師表示,工廠的所有員工都已經盡自己最大努力,用最快速度在組裝電池了。

根據相關消息來源,只要Gigafactory工廠中的機器能夠以等同於人工的速度,或是快於人工的速度進行組裝工作,特斯拉就不再需要松下員工幫忙了,到時候就會讓他們回到松下繼續自己原本的工作。

不過,一位在工廠工作的工程師表示,目前公司的自動裝配流水線還沒有達到生產能力上限。因此,一旦某個環節出了問題,那所有流程都會受到影響而停工。也就是說,真正讓人擔憂的,還是品質問題。

目前,工廠內的不少質控人員,都缺乏足夠多的經驗,計算能力比較弱,也無法敏銳識別生產缺陷。公司一些員工透露,許多質檢員都是通過仲介機構招來的臨時工,根本沒有自動化生產這方面的工作經驗。

針對這一點,特斯拉也承認是自己沒有考慮周到。接下來,公司在雇用與電池生產環節相關的員工時,一定會讓他們接受相關的合格培訓,其中包括安全培訓。

公司一些工程師表示,雖然他們已經在內部提出了與電池生產相關的問題,但還是沒能引起經理足夠的重視,甚至連一點點的關注都沒有。

不過,對於這些外界評論,特斯拉發言人予以了否認。他表示,這些都是不符合事實的惡意指控。與此同時,他還針對公司向消費者提供危險電池這一說法予以了否認。具體情況,他在一封郵件中表示:“外界有人認為,特斯拉向消費者提供存在潛在危險的電池。在這裡,我想強調,這種說法是絕對錯誤的。不僅毫無證據支持,而且完全背離事實。”

最後,還有兩位工程師表示,按照慣例,市場上的電子設備生產商或汽車製造商,都是要進行特定“壓力測試”的。但是,在此次Model 3的電池生產過程中,特斯拉並沒有真正落實這樣的測試。要知道,這類測試是能夠有效幫助特斯拉找到電池組裝過程中存在的缺陷的。

同樣,針對這一問題,公司也給予了否認。它表示,自己雖然沒有進行這類慣常測試,但卻已經通過其他很多方式來對電池進行了測試。其中包括撞擊、震動、高溫和濕度測試。除此之外,還在整個設計過程和出樣過程中,進行了熱迴圈耐力測試。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07924

還是對消費者耐心的極大考驗。最為重要的是,或許還會給雪弗蘭、日產和比亞迪這類競爭對手留有更大獲益空間。

不過,上面都是一些較為謹慎甚至是消極的想法。其實,還是有不少投資者對特斯拉新車生產持樂觀和積極態度的。在他們看來,新車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那些問題,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不會對公司整個宏大的銷售計畫產生影響。Ben Kallo是市場研究公司R.W. Baird的高級分析師,他表示:“對於特斯拉,我們仍然是信心十足。我們堅信,它有能力去修正新車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隨著早期用戶的正面體驗和評價,新車的市場需求將會進一步受到激發。所以,我們認為,到最後,新車的可獲取市場規模將會大大超出預期。”

對於這種觀點,一些之前在特斯拉工作過的工程師也表示認可。他們指出,生產製造過程中的問題,和新車的品質問題,不能混為一談,而要分開來看。畢竟生產製造過程,向來都是困難重重。比如說可能遇到的風險,以及需要達到的品質標準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公司去花時間搞清楚並且想辦法解決。

新車電池組究竟需要些什麼

一直在說Model 3的電池問題,那究竟是什麼問題?它的電池都需要些什麼?新車電池組包括四個模組,每個模組包括七根散熱管,管體上還有配備有鋰離子電池組。而這些鋰離子電池組,則需要精確對齊和部署。而電池生產過程中的手動裝配工作,則主要是用螺栓擰緊、固定好這些鋰離子電池組以及整體電池組的外部結構。

可事實上,這些電池組想要精確手動組裝起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要麼會太高,要麼會太低,再或者就是對不齊。

去年十二月,一位在Gigafactory工作的工程師表示,工廠的所有員工都已經盡自己最大努力,用最快速度在組裝電池了。

根據相關消息來源,只要Gigafactory工廠中的機器能夠以等同於人工的速度,或是快於人工的速度進行組裝工作,特斯拉就不再需要松下員工幫忙了,到時候就會讓他們回到松下繼續自己原本的工作。

不過,一位在工廠工作的工程師表示,目前公司的自動裝配流水線還沒有達到生產能力上限。因此,一旦某個環節出了問題,那所有流程都會受到影響而停工。也就是說,真正讓人擔憂的,還是品質問題。

目前,工廠內的不少質控人員,都缺乏足夠多的經驗,計算能力比較弱,也無法敏銳識別生產缺陷。公司一些員工透露,許多質檢員都是通過仲介機構招來的臨時工,根本沒有自動化生產這方面的工作經驗。

針對這一點,特斯拉也承認是自己沒有考慮周到。接下來,公司在雇用與電池生產環節相關的員工時,一定會讓他們接受相關的合格培訓,其中包括安全培訓。

公司一些工程師表示,雖然他們已經在內部提出了與電池生產相關的問題,但還是沒能引起經理足夠的重視,甚至連一點點的關注都沒有。

不過,對於這些外界評論,特斯拉發言人予以了否認。他表示,這些都是不符合事實的惡意指控。與此同時,他還針對公司向消費者提供危險電池這一說法予以了否認。具體情況,他在一封郵件中表示:“外界有人認為,特斯拉向消費者提供存在潛在危險的電池。在這裡,我想強調,這種說法是絕對錯誤的。不僅毫無證據支持,而且完全背離事實。”

最後,還有兩位工程師表示,按照慣例,市場上的電子設備生產商或汽車製造商,都是要進行特定“壓力測試”的。但是,在此次Model 3的電池生產過程中,特斯拉並沒有真正落實這樣的測試。要知道,這類測試是能夠有效幫助特斯拉找到電池組裝過程中存在的缺陷的。

同樣,針對這一問題,公司也給予了否認。它表示,自己雖然沒有進行這類慣常測試,但卻已經通過其他很多方式來對電池進行了測試。其中包括撞擊、震動、高溫和濕度測試。除此之外,還在整個設計過程和出樣過程中,進行了熱迴圈耐力測試。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07924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