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魯迅生前從不罵蔣介石,魯迅病逝後蔣介石送他6個字

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 魯迅先生曾是年輕人心中的一面旗幟, 他把文學當成匕首與投槍, 一生都在與黑惡勢力作鬥爭。 眾所周知, 魯迅的“罵”是出了名的, 但凡他看不慣的人和事, 他都會“痛下殺手”, 在全國各大報刊上奮筆疾書“舌鬥群魔”。 魯迅的刀筆犀利, 罵人能罵到入骨三分, 比如我們中學課本曾收錄過魯迅先生的一篇雜文, 叫《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罵的就是當時文化界的著名人物梁實秋的。

魯迅先生

其實, 不只是梁實秋, 被他罵過的不計其數, 大多是社會名流, 諸如:吳稚暉、陳源、徐志摩、章士釗、胡適、林語堂、郭沫若、周揚、夏衍、朱光潛、李四光、施蜇存、丁玲、成仿吾、章克標、邵洵美等等。

魯迅一身都是硬骨頭, 他不會只罵那些無權無勢的文人同道, 對於那些貪官污吏, 更是絲毫不手軟, 就聯手據生殺予奪大權的要人, 他也照罵不誤。 比如戴笠, 那可是個連日本人怕得要命的主兒,

魯迅先生照罵不誤。 但是, 縱觀魯迅一生, 卻從沒罵過作為那個時代黑惡根源的總頭子蔣介石, 這多少讓人有點不解。

魯迅與蔣介石

魯迅與蔣介石是浙江老鄉, 兩人的老家相距不足150公里, 雖然兩人的人生並不無實際“交集”,

但是, 從零星的史料與當事人的文章中, 我們仍可以發現, 兩個人是有些“惺惺相惜”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只要來看看魯迅當年的遭遇就可明白一二。

魯迅所生活的年代, 用我們歷史課本上的話來說就是, 白色恐怖時代, 處於高壓統治下的民眾是不能亂說亂動的, 否則, 一不小心, 就會把命給整沒了。 按照魯迅的“反動”程度, 他就是有一百條性命也不夠折騰的, 因為, 他們要想要魯迅的命易如反掌。 但是, 面對魯迅的“挑釁與漫駡”, 他除了受到口頭上的恐嚇以及幾張無人實施的通緝令外, 魯迅仍能安然無恙地睡覺、寫作、憤世疾俗地活著, 這和蔣介石對魯迅的欣賞與偏袒有很大關係。

魯迅先生

下面再給大家講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從中我們也能窺見一點他們兩人之間的那種微妙關係。

1930年12月, 兼任著教育部長的蔣介石收到密告:“教育部那個特約編輯周豫才, 就是通緝在案的魯迅。 ”告密者的本意是想借此邀功, 沒想到蔣介石卻對告密者說:“你找個他在部中的好朋友去告訴他,

我很高興能與他共事。 我素來很敬仰他, 還想和他會會面。 只要他願意去日本住一段時間, 不但可以解除通緝令, 職位也當然保留;而且如果有別的想法, 也可以辦到。 ”後來, 收到消息的魯迅, 拒絕了蔣的“好意”, 不想與他這個重權在據的浙江老鄉一晤。

蔣介石

魯迅在教育部任職時,一個月有300元現大洋的薪水,後來魯迅在教育部的職務被免,每月300元的現大洋又繼續拿了多年,這不能說與蔣的關照有關。

抗戰前夕,魯迅肺結核病嚴重,乃至臥床不起,當時,魯迅曾想赴蘇聯治療肺病。這件事蔣介石知道後,立刻指示撥出一筆錢幫助魯迅到日本治病。蔣介石說:“我是浙江人,我知道浙江人的脾氣,魯迅是吃軟不吃硬的。送他去日本養病,他就不會罵人了。”

魯迅先生畫像

後來蔣介石還委託蔣夢麟專程去看望魯迅,但是,這次仍然被魯迅拒絕了。魯迅也最終因為肺結核,在1936年10月19日,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雖然魯迅一再拒絕蔣介石的“好意”(蔣只是在打人情牌,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封住魯迅的嘴,聰明如魯迅者,當然不會輕易上當的),但是,他在內心深處對他這個身居高位的小老鄉(魯迅比蔣介石大六歲)也是存有一絲好感或期待的,所以,終其一生,沒在公開場合罵過蔣介石。

魯迅先生畫像

而魯迅先生逝世的噩耗驚動了無數的中國人,在上海,敬仰他的民眾絡繹不絕地參加到治喪的活動中。蔡元培、內山完造、宋慶齡、史沫特萊、沈鈞儒、蕭三、茅盾、胡愈之、胡風、周作人、周建人等十三人組成了魯迅治喪委員會。很多政界名流、知名人士都送了花圈和挽聯。時任財政部長孔祥熙以個人名義送的挽聯為:

一代高文樹新幟,

千秋孤痛托遺言。

而鮮為人知的是,蔣介石還委託上海市長吳鐵城到靈堂致哀,並以他個人名義敬獻花圈——花圈上題寫的很普通的六個字:“魯迅先生千古”。

魯迅先生雕像

有人說,魯迅先生也是識時務者,因為,當初有人勸說魯迅用真名去罵蔣介石時,遭到魯迅拒絕,認為這樣做風險很大,所以魯迅雖然嫉惡如仇,但是仍然要為自己的人身安全考慮。

我們不能對魯迅求全責備,保全生命,才能繼續戰鬥,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嗎。對此,你怎麼看呢?

蔣介石

魯迅在教育部任職時,一個月有300元現大洋的薪水,後來魯迅在教育部的職務被免,每月300元的現大洋又繼續拿了多年,這不能說與蔣的關照有關。

抗戰前夕,魯迅肺結核病嚴重,乃至臥床不起,當時,魯迅曾想赴蘇聯治療肺病。這件事蔣介石知道後,立刻指示撥出一筆錢幫助魯迅到日本治病。蔣介石說:“我是浙江人,我知道浙江人的脾氣,魯迅是吃軟不吃硬的。送他去日本養病,他就不會罵人了。”

魯迅先生畫像

後來蔣介石還委託蔣夢麟專程去看望魯迅,但是,這次仍然被魯迅拒絕了。魯迅也最終因為肺結核,在1936年10月19日,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雖然魯迅一再拒絕蔣介石的“好意”(蔣只是在打人情牌,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封住魯迅的嘴,聰明如魯迅者,當然不會輕易上當的),但是,他在內心深處對他這個身居高位的小老鄉(魯迅比蔣介石大六歲)也是存有一絲好感或期待的,所以,終其一生,沒在公開場合罵過蔣介石。

魯迅先生畫像

而魯迅先生逝世的噩耗驚動了無數的中國人,在上海,敬仰他的民眾絡繹不絕地參加到治喪的活動中。蔡元培、內山完造、宋慶齡、史沫特萊、沈鈞儒、蕭三、茅盾、胡愈之、胡風、周作人、周建人等十三人組成了魯迅治喪委員會。很多政界名流、知名人士都送了花圈和挽聯。時任財政部長孔祥熙以個人名義送的挽聯為:

一代高文樹新幟,

千秋孤痛托遺言。

而鮮為人知的是,蔣介石還委託上海市長吳鐵城到靈堂致哀,並以他個人名義敬獻花圈——花圈上題寫的很普通的六個字:“魯迅先生千古”。

魯迅先生雕像

有人說,魯迅先生也是識時務者,因為,當初有人勸說魯迅用真名去罵蔣介石時,遭到魯迅拒絕,認為這樣做風險很大,所以魯迅雖然嫉惡如仇,但是仍然要為自己的人身安全考慮。

我們不能對魯迅求全責備,保全生命,才能繼續戰鬥,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嗎。對此,你怎麼看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