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個35歲放棄夢想,選擇賺錢的文藝青年茅侃侃最後卻走了!

據介面新聞確認, 茅侃侃1月24日在家中開煤氣自殺, 家人發現時已去世, 未留下遺書。

在他最後一次的朋友圈寫到:“嗯, 我愛你不後悔,

也尊重故事的結尾。 ”

眾多創投人士公開表示哀悼和惋惜。

無論是在媒體的報導中, 還是在他的朋友、同事口中, “幹練”、“樂觀”、“陽光”等詞常常用來描述他。

1

年少成名:23歲身家6000萬

作為80後創業的代表人物, 茅侃侃年少成名, 23歲便創業成功, 成立Majoy公司。 與李想、戴志康、高燃成了那個時候80後年輕人的創業偶像, 受到了追捧。

➤2004年底, 茅侃侃正式運營MaJoy:把網路遊戲搬到線下、模仿其後臺資料運行, 但用實景、由玩家實際扮演。 項目總投資 3億元, 茅侃侃佔有20%的股份。 據此推算, 那時他的身家已達到六千萬元。

➤Majoy之後, 他做了移動醫療領域的App和提供即時路況資訊的App“哪兒堵”。

➤2013年加入GTV, 進入電競行業。

➤2015年9月, 他與萬家文化合資成立萬家電競, 任CEO。

2

創業失敗, 面臨破產

據創業家報導, 萬家電競成立後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而茅侃侃被“逼到絕路”的消息也於去年11月以後相繼傳出。

根據上市公司財報,

2016年電競公司實現歸屬于少數股東的損益為-1073.72萬元, 期末少數股東權益餘額為1199.89萬元。 2017半年報顯示, 當期歸屬于少數股東的損益為虧損約215萬元;負債合計約為4812.7萬元。 報導稱, 他當時已面臨公司瀕臨破產, 60名員工仲裁、抵押車房的窘境。

不過茅侃侃並沒有放棄, 他一直在用一種樂觀和戲謔的態度去對抗內心深處的不甘和攀比(相對于戴志康、李想的成功)。

但命運卻在他離成功近在咫尺, 將他直逼穀底。

三個月前, 茅侃侃的電競公司已經拖欠員工薪200萬, 賬上只有1000多元, 連交電費都不夠。 於是公司關閉了連電費都負擔不起的辦公室, 打算破產清算。

3

生命的終結

35歲, 人生的一道難題。

➤茅侃侃深陷破產危機和債務泥潭, 無能為力,

讓這位創業老兵身心俱疲。

在壓力面前, 有些人已經承受了九分, 但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花光了所有力氣。

35歲, 是每一個人職業生涯的高峰期, 這個時間點上, 你的職業規劃, 和你前半生學到的技能, 往往會決定著今後數十年一直到你退休那一天的職業方向。

這個年紀, 大部分人都已結婚生子, 都已承擔起支撐整個家庭的責任。 你職場中的每一個決定, 都不會再像你年輕時那樣輕狂。 你的生活如履薄冰, 戰戰兢兢。

35歲意味著, 你投遞求職簡歷可能會收到“年齡不合要求”的拒信;

35歲意味著, 哪怕你在華為這樣的大公司, 也有被清理的風險;

35歲意味著, 哪怕你不用保溫杯, “中年危機”已經如影隨形……

4

賺錢與夢想, 哪個更重要?

都說經濟基礎才能決定上層建築,成功是否比夢想更重要?

很多人都曾經有過自己的夢想,但後來又被現實打敗,夢想難道不應該比成功和金錢都重要嗎?

之前有一部很火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好評如潮,但是小儒關注好評的同時,卻對網路的一些惡評印象深刻。說的是一個父親,強行把自己未竟的摔跤夢安在女兒頭上,逼她們訓練,最後獲得世界冠軍的故事。整個邏輯體系是:不是自己喜歡的事,贏了又如何?獲得全世界,失去了夢想就什麼也不是。

等自己看完電影,才恍然明白他們的評價多麼不靠譜:如果不曾進行摔跤訓練,兩姐妹也就是少女新娘中的一員,是父親識出她們的運動天賦,帶領甚至逼迫她們訓練,讓她們不再受縛于印度傳統女性的命運。

這不免讓人思索:對於我們來說,到底是夢想更重要,還是成功本身更重要?如果單有成功沒有夢想,好歹也贏得了一些東西;反過來,單有夢想沒有成功,那你還剩下什麼?

就像有時我們遇到的那些一生懷有文學夢、藝術夢、創業夢等而一事無成的中老年人,往往只被熟人當作吹牛大王:真那麼牛,去做呀,吹什麼吹。

就像《摔跤吧!爸爸》中的兩個女兒,不管喜歡做什麼,功成名就後,她們可以體面地急流勇退、鞠躬退役,然後,想讀書讀書,想創業創業,想做賢妻良母,都OK,因為成功已經為她們提供了相當的金錢、社會地位、自信與尊嚴。

有一句話流行了很多年,是這樣說的:人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麼。這句話其實荒謬:大部分人要的東西,是差不多的,具體是要什麼,小儒相信你肯定懂得。

不管是不是35歲的中年危機,作為一個成年人,大部分人必須要面對這樣一個事實:我的家庭,要求我必須儘快進入到一個成年人的狀態,要求我要學會成年人的處事圓滑和舉止親和不帶鋒芒,要我從事成年人的工作,過成年人的生活,擔起成年人該有的責任。因為一直以來,我都只是按著自己後知後覺又自以為是的意願,自顧自地活著。而現在,我的父母、姊妹需要我。

所以,“我”不能臨陣脫逃,不能“不面對”、“不作為”。

即使“我”也有所熱愛,即便這些喜好不值提起,渺小可悲。

既然他們將大半生(準確來說幾近一生)都耗在了“我”的身上,又一無所獲。所以,如果能用前半生換他們後世安穩,也並不覺得有多麼可惜。

這是報恩。

後半生再純純粹粹地為自己而活。

這就是血緣的平等。

談及夢想,萬千人有萬千的定義和心中所屬。實現夢想,也可以被稱作是成功。有人視功成名就(金錢、權力和欲望的滿足)為成功,有人覺得家庭和睦、家人平安康健即為圓滿,有些人定要實現心中偏執,有些人覺得碌碌無為、庸俗無常也是一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

最後的最後,小儒想說一句:在夢想與賺錢的現實之間,沒有絕對的孰對孰錯,只要好好活著,我們還都有機會。

我們可能經常聽說,你無法預知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其實我們可能沒有拓寬生命寬度的力量,但我們有可以延長生命的機會!

你覺得呢?

你的觀點不一定影響所有人,但這裡的人可能會因你的觀點而受益!

作者:小儒

都說經濟基礎才能決定上層建築,成功是否比夢想更重要?

很多人都曾經有過自己的夢想,但後來又被現實打敗,夢想難道不應該比成功和金錢都重要嗎?

之前有一部很火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好評如潮,但是小儒關注好評的同時,卻對網路的一些惡評印象深刻。說的是一個父親,強行把自己未竟的摔跤夢安在女兒頭上,逼她們訓練,最後獲得世界冠軍的故事。整個邏輯體系是:不是自己喜歡的事,贏了又如何?獲得全世界,失去了夢想就什麼也不是。

等自己看完電影,才恍然明白他們的評價多麼不靠譜:如果不曾進行摔跤訓練,兩姐妹也就是少女新娘中的一員,是父親識出她們的運動天賦,帶領甚至逼迫她們訓練,讓她們不再受縛于印度傳統女性的命運。

這不免讓人思索:對於我們來說,到底是夢想更重要,還是成功本身更重要?如果單有成功沒有夢想,好歹也贏得了一些東西;反過來,單有夢想沒有成功,那你還剩下什麼?

就像有時我們遇到的那些一生懷有文學夢、藝術夢、創業夢等而一事無成的中老年人,往往只被熟人當作吹牛大王:真那麼牛,去做呀,吹什麼吹。

就像《摔跤吧!爸爸》中的兩個女兒,不管喜歡做什麼,功成名就後,她們可以體面地急流勇退、鞠躬退役,然後,想讀書讀書,想創業創業,想做賢妻良母,都OK,因為成功已經為她們提供了相當的金錢、社會地位、自信與尊嚴。

有一句話流行了很多年,是這樣說的:人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麼。這句話其實荒謬:大部分人要的東西,是差不多的,具體是要什麼,小儒相信你肯定懂得。

不管是不是35歲的中年危機,作為一個成年人,大部分人必須要面對這樣一個事實:我的家庭,要求我必須儘快進入到一個成年人的狀態,要求我要學會成年人的處事圓滑和舉止親和不帶鋒芒,要我從事成年人的工作,過成年人的生活,擔起成年人該有的責任。因為一直以來,我都只是按著自己後知後覺又自以為是的意願,自顧自地活著。而現在,我的父母、姊妹需要我。

所以,“我”不能臨陣脫逃,不能“不面對”、“不作為”。

即使“我”也有所熱愛,即便這些喜好不值提起,渺小可悲。

既然他們將大半生(準確來說幾近一生)都耗在了“我”的身上,又一無所獲。所以,如果能用前半生換他們後世安穩,也並不覺得有多麼可惜。

這是報恩。

後半生再純純粹粹地為自己而活。

這就是血緣的平等。

談及夢想,萬千人有萬千的定義和心中所屬。實現夢想,也可以被稱作是成功。有人視功成名就(金錢、權力和欲望的滿足)為成功,有人覺得家庭和睦、家人平安康健即為圓滿,有些人定要實現心中偏執,有些人覺得碌碌無為、庸俗無常也是一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

最後的最後,小儒想說一句:在夢想與賺錢的現實之間,沒有絕對的孰對孰錯,只要好好活著,我們還都有機會。

我們可能經常聽說,你無法預知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其實我們可能沒有拓寬生命寬度的力量,但我們有可以延長生命的機會!

你覺得呢?

你的觀點不一定影響所有人,但這裡的人可能會因你的觀點而受益!

作者:小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