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媽媽,我想您了……” 重慶大渡口一街道開通親情視頻聊天室

“媽媽, 我想您了……”看著久未見面的媽媽, 7歲的陳安樂不禁眼圈通紅;一句“媽媽”, 讓視頻那頭的李肖芬潸然淚下。 這是1月26日上午, 大渡口區茄子溪街道在親情聊天室開展的“明月千里寄相思·連線親情”現場一幕。

上游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瞭解到, 每逢春節前, 大渡口區茄子溪街道都會組織轄區留守兒童到這裡, 通過親情視頻與遠在異鄉的父母“見面”, 相互傾訴彼此的思念。 此次活動, 共成功連線6位父母, 幫孩子們完成心願。

今天, 寒風夾著小雨, 吹得臉生疼。 大渡口區的室外溫度, 在4℃左右徘徊。 對於7歲的陳安樂來說, 寒假生活正式開啟。 小夥伴們邀約一起玩耍, 但他拒絕了。

上午9點, 在爺爺陳繼財陪同下, 步行15分鐘, 早早從惠豐社區的家頭來到茄子溪街道, 守候在“親情聊天室”的電腦前。

在工作人員幫忙下, 很快, 視頻電話接通。 陳安樂立即對著耳麥呼喊:“媽媽,

您能聽見我說話嗎?”

媽媽拿著手機, 信號不是很穩定, 隔了好一陣, 才傳來媽媽熟悉的聲音:“樂樂, 能看見媽媽的樣子嗎?”

“媽媽, 我能聽見、能看見。 深圳那邊冷不冷?吃得好不好?”陳安樂立馬大聲回應道。

在陳安樂3歲時, 父母跟隨建築隊南下到深圳打工。 4年間, 一家人聚少離多。 唯有過年時, 陳安樂的父母才匆匆趕回家, 待上十天半月。

“媽媽, 你和爸爸在那邊不要省錢, 冬天冷了不要吃冷飯。 ”“爺爺、奶奶身體都好, 你們放心。 ”……留守生活, 讓陳安樂變得比同齡孩子更成熟。

10分鐘的時間, 眨眼而過。 媽媽工地上有些忙, 在叮囑“要聽爺爺奶奶的話”後, 電腦螢幕變黑了。

“爸媽在工地上忙得很, 能抽出時間和我聊這麼久, 已經很好了。 ”摘下耳機, 陳安樂喃喃自語地安慰著自己,

儼如一個小大人。

新聞縱深>>>

借助網路, 把親情留在身邊

“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很重要, 有的父母因為生計常年在外務工, 孩子們嘴上不說, 但心裡卻會難過, 甚至自卑。 ”茄子溪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通過視頻聊天、親情電話等,

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家的溫暖和關愛, 快樂地生活和學習。

據介紹, 有許多和陳安樂一樣的留守兒童, 他們的父母為了給下一代創造更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 忍痛“割捨”親情, 遠赴異地打拼。

“親情缺失在留守兒童身上顯得尤為突出。 ”該負責人告訴上游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考慮到留守家庭普遍用的是老年手機, 街道于2015年底成立親情聊天室, 只要上班時間都免費對外開放。 截至目前, 已為留守兒童提供服務1000餘人次。

親情聊天室的建立, 讓留守兒童能夠和他們的父母通過視頻聊天, 溝通思想、交流情況, 使留守兒童感受到親情的關愛, 使遠在他鄉的父母也能及時瞭解子女情況, 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

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重慶晚報慢新聞APP, 全心關注重慶, 深度解讀重慶, 名家名記名專欄齊聚, 做最有重慶特色的小、精、深原創用戶端。 並且還能加入重慶晚報抗癌愛心互助會, 為家人健康做一個保障哦!蘋果商店及部分安卓商店可以下載。

——END——

上游慢新聞—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鄭友 文/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