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餵奶姿勢不對 警惕新生兒中耳炎

剛開始哺乳的新媽媽, 由於沒有經驗, 往往不得要領。 媽媽也累, 寶寶吸得也累, 這是因為餵奶姿勢不正確所致, 而且姿勢不對容易讓寶寶得中耳炎。 正確的餵奶姿勢是“三貼”:胸貼胸、腹貼腹、下頜貼乳房。 媽媽用手托住寶寶的臀部, 媽媽的肘部托住寶寶的頭頸部, 寶寶的上身躺在媽媽的前臂上, 這是寶寶吃奶最舒服的姿勢。

(1)餵奶姿勢不正確, 嬰兒容易得中耳炎

由於嬰兒耳的發育尚未完善, 咽鼓管較短, 且位置低而平直, 其生理峽部又未形成, 故管腔相對寬大。 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縮力較弱, 在鼻咽部開口較低, 所以鼻咽部的液體容易流入中耳。

大多數嬰幼兒中耳炎患上都是媽媽或保姆圖省事, 餵奶姿勢不當, 讓嬰兒平臥餵奶, 或人工餵養時奶瓶口開得過大, 餵奶過多、過急, 使嬰兒來不及吞咽而嗆咳, 這些都可能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 從咽鼓管進入中耳導致急性中耳炎。

另外, 餵奶時間間隔太長, 孩子的饑餓感增加, 吮吸強烈, 吸入的空氣過多, 容易發生溢奶現象, 也容易使乳汁嗆入中耳而發生中耳炎。

(2)一個姿勢給孩子餵奶, 媽媽手臂酸痛

不少媽媽剛坐完月子, “月子病”就得上身, 頸、肩、腰酸痛, 一開始還以為是風濕, 其實是哺乳姿勢不當造成的。

首先在哺乳期間, 媽媽由於身體內部內分泌激素的變化, 常使肌肉、肌腱的彈性和力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關節囊和關節附近的韌帶也會出現張力下降, 因而導致關節鬆弛。 在這種情況下, 哺乳姿勢不正確, 媽媽老是用一種姿勢, 長時間來餵奶, 固定的姿勢變得僵硬, 這就會使本來已經薄弱的關節、肌腱、韌帶負擔過重而出現疼痛。

(3)餵奶姿勢不對, 孩子變成“地包天”

正常的母乳餵養給上下牙骨帶來一定的功能性刺激, 促進上下牙骨的正常發育。 如果媽媽的餵養姿勢不對, 嬰兒吮吸運動會對牙骨的生長發育起到不正常的引導作用。 例如在餵養時, 嬰兒下巴過度向前伸, 很可能會讓嬰兒的下巴向前過度發育, 發展成“地包天”。 母乳餵養時最好採用搖籃式抱法, 有利於嬰兒自然吮吸。 同時, 也切勿讓寶寶長時間含著奶瓶頭睡覺, 以避免奶瓶壓迫牙頜骨的發育。

四種姿勢餵奶, 媽媽可以換著來

母乳餵養姿勢有四種:分別是搖籃式、橄欖式(環抱式)、交叉式、側臥式(見圖片所示)。

(1)搖籃式:這是最傳統的姿勢。 用一隻手的手臂內側支撐寶寶的頭部, 另一隻手放在乳房、乳暈上。

在寶寶身下墊一個墊子, 哺乳起來會更輕鬆。

(2)交叉式:相比於搖籃式的姿勢, 把寶寶的身體稍微傾斜一點, 這樣寶寶吃奶時, 嘴的角度會有所變化, 更容易吸奶。

(3)橄欖球式(環抱式):這個哺乳姿勢特別適合剖宮產的媽媽, 可以避免寶寶壓迫在媽媽腹部手術切口。 乳房很大、寶寶太小或是喂雙胞胎的媽媽也很適合。 就像在腋下夾一個橄欖球那樣, 用手臂夾著寶寶的雙腿放在身體側腋下, 寶寶上身呈半坐臥位姿勢正對媽媽胸前, 用枕頭適當墊高寶寶, 手掌托住寶寶的頭, 另一隻手指張開呈“八字形”貼在乳頭、乳暈上。

(4)側躺式:這種姿勢適合夜間哺乳, 身體側臥, 用枕頭墊在頭下。 嬰兒側身和媽媽正面相對,

腹部貼在一起。 為了保證寶寶和媽媽緊密相貼, 最好用一個小枕頭墊在寶寶的背後。

經常變換抱寶寶吃奶的姿勢, 既可以很好疏通乳腺又能緩解媽媽手臂的固定姿勢, 以免過於酸痛。 在孩子吃奶吃到一半的時候, 換一下手臂, 稍作休息, 同時也順便輕拍孩子背部使其打一打嗝。 一般來說, 孩子一次吃奶時間以20分鐘左右為宜, 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 那種讓孩子叼著乳頭睡的方式是有害的, 是不可取的。

值得注意的是, 媽媽在給新生兒進行側躺式哺乳時, 要注意孩子的口鼻。 因為小嬰兒的頭、頸部力量均很弱, 一旦母親哺乳時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乳房堵住了孩子的口鼻而孩子又沒有足夠的力量避開, 就可能因窒息而發生意外。 當孩子4個月後,才具備抬頭躲避和用手推開母親乳房,或用身體動作將母親驚醒的能力。

讓母嬰感覺更舒適

除了以上四種正確的哺乳姿勢外,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才能保證媽媽和寶寶都得到最舒適的感覺:

體位舒適。喂哺可以因人而異、因地而異採取不同姿勢,重要的是媽媽應當瞭解:心情愉快,體位舒適,全身肌肉鬆弛,有益於乳汁排出。

母嬰必須緊密相貼。無論怎麼樣抱寶寶,喂哺時寶寶的身體都應與媽媽身體相貼。寶寶的頭與雙肩朝向乳房,嘴巴處於乳頭相同水準的位置。

防止寶寶鼻子受壓。喂哺全過程,應保持寶寶的頭和頸略微伸展,以免鼻部壓入乳房而影響呼吸,同時還要防止寶寶頭部與頸部過度伸展造成吞咽困難。

手的正確姿勢。把拇指放在乳房上方或下方,托起整個乳房喂哺。除非奶流量過急,寶寶嗆奶時,不要以剪刀式手勢托夾乳房。這種手勢會反向推動乳腺組織,阻礙寶寶把大部分乳暈含進小嘴裡,不利於充分擠壓乳竇內的乳汁排出。

當孩子4個月後,才具備抬頭躲避和用手推開母親乳房,或用身體動作將母親驚醒的能力。

讓母嬰感覺更舒適

除了以上四種正確的哺乳姿勢外,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才能保證媽媽和寶寶都得到最舒適的感覺:

體位舒適。喂哺可以因人而異、因地而異採取不同姿勢,重要的是媽媽應當瞭解:心情愉快,體位舒適,全身肌肉鬆弛,有益於乳汁排出。

母嬰必須緊密相貼。無論怎麼樣抱寶寶,喂哺時寶寶的身體都應與媽媽身體相貼。寶寶的頭與雙肩朝向乳房,嘴巴處於乳頭相同水準的位置。

防止寶寶鼻子受壓。喂哺全過程,應保持寶寶的頭和頸略微伸展,以免鼻部壓入乳房而影響呼吸,同時還要防止寶寶頭部與頸部過度伸展造成吞咽困難。

手的正確姿勢。把拇指放在乳房上方或下方,托起整個乳房喂哺。除非奶流量過急,寶寶嗆奶時,不要以剪刀式手勢托夾乳房。這種手勢會反向推動乳腺組織,阻礙寶寶把大部分乳暈含進小嘴裡,不利於充分擠壓乳竇內的乳汁排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