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精神障礙就是“精神病”?

實際上, 真正的精神病性的障礙占這其中的1%, 而這才是大家通常理解的“精神病”。

情緒方面的精神障礙問題約占11%, 我們稱之為心境障礙和焦慮障礙, 如抑鬱症、雙向情感障礙、發作性焦慮、社交焦慮等。

精神障礙指的是大腦機能活動發生紊亂, 導致認知、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總稱。 常見的精神病有:情感性精神障礙、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性精神障礙、更年期精神障礙、偏執性精神障礙及各種器質性病變伴發的精神障礙等。

精神病是指嚴重的心理障礙, 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 常見的類型包括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鬱性精神病、抑鬱症、焦慮症等。 其實, 精神病的診斷也是有一定的標準的, 通過這個標準就可以判斷患者的疾病是哪一種情況, 還有就是要説明患者更好地治療疾病。

精神障礙包含精神病, 精神病是嚴重精神障礙的疾病。

精神障礙有何危害?

嚴重精神障礙有哪些危害呢?精神障礙在不同的人群中, 它所導致的危害也是不同的, 而精神障礙對於患者造成的危害極大, 很多患者會出現緊張、焦慮。 嚴重的患者會出現自殘、自殺的行為。 聽聽祝青梅專家的講解:

第一、社會支持不足:患者長期患病及長期住院往往導致其社會技能喪失, 他們不知道自己在社會環境中哪些行為是正確的, 哪些行為是錯誤的, 對自己所應承擔的社會角色也不能完成。

第二、人際交往困難:重度精神障礙患者不論在家庭或社區, 也不論是工作或娛樂, 常可發現他們程度不同地喪失了與他人正常交往的能力。 一種情況是由於長期住院, 使患者的社會交往能力退化。 另一種是由於精神疾病的影響, 使之缺乏人際交往的動力。

第三、適應不良行為:對自己或他人產生嚴重的軀體威脅, 如自傷或衝動攻擊行為;自我孤立, 不與外界交往, 有時可有拔毛、抓咬等行為;喜怒無常, 尖叫, 辱駡, 生活不能自理, 衛生較差。 這些不良行為往往使患者不易安置與回歸社會, 難於管理。

難於管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