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精准發力打贏三大攻堅戰

□本報記者 付生 於菲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聚焦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硬任務,精准發力、合力攻堅,為“四個城市”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打贏三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跨越的關口,是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實踐,《政府工作報告》為我市打好三大攻堅戰進一步明確了工作重點和目標任務,各級有關部門圍繞貫徹落實,作出了一系列補短板、強弱項的硬措施。

把防控風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人民銀行濰坊市中心支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牢固樹立在發展中化解風險的理念,打好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將按照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層層壓實責任”的要求,切實把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引導銀行和企業樹立共濟意識,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對於無法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企業,堅持在市縣政府的統一領導和債權委員會的統一協調下,及時處置、化解企業風險。 構建跨部門、跨領域的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定期公佈失信單位和人員名單,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社會信用格局,維護良好的經濟金融秩序。

市金融辦、市銀監局、市安監局、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也圍繞各自職能向記者介紹了他們在加強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工作中採取的計畫和措施。

加強金融風險防控。 加大銀行業信用風險處置化解力度,確保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逐年降低。 扎實做好不良擔保圈、擔保鏈“破圈解鏈”工作,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涉眾型經濟犯罪和惡意逃廢金融債務行為。 強化金融風險應急處置,壓緊壓實屬地責任,健全完善應急預案,力爭在最早的環節、最低的層級,用最小的成本,解決最大的問題,達到最佳的綜合效果,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 持續抓好安全生產。 深入開展“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年”活動。 健全網格化監管體系,實行安全監管“實名制”。 年內所有規模以上企業、高危行業企業完成標準化規範化達標創建,建成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兩個體系”。
以“一竿子插到底”的決心和韌勁,抓好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 建設消防遠程控制指揮中心、石油危化品應急救援中心暨真火真煙綜合訓練基地。 將重點危化品企業及其重大危險源納入線上監控範圍。 實現全市交通運行狀態即時監控。 著力維護社會穩定。 創建國家防震減災示範城市,籌建市救災物資儲備中心。 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 深化“平安濰坊”建設,夯實以“五張網”為核心的社會治安基層基礎工作,加快市縣鎮村四級綜治中心平臺建設。 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深化“打霸治痞”專項行動,打好三年禁毒人民戰爭,確保社會安全穩定。

確保完成全部兜底脫貧年度任務目標

市委副秘書長、市扶貧辦主任鞠寶祥表示,今年是我市兜底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全市扶貧開發工作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圍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更加注重開髮式扶貧與保障性扶貧相結合,更加注重脫貧品質和成效鞏固,更加注重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盡銳出戰,精准施策,確保完成全部兜底脫貧年度任務目標、走在全省前列。

大力推進產業就業扶貧做“加法”,千方百計增加貧困群眾收入。 深入發揮“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扶貧模式作用。

組織動員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都加入合作社參與生產經營,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閒置房屋等資產入股加入合作社獲取股份分紅。 集中打造產業扶貧示範項目。 在全市培育形成30家左右扶貧龍頭示範企業,進一步解決非貧困村無扶貧專案帶動群眾增收問題。 繼續堅持“轉、培”並重,積極開展就業創業扶貧。 加強“扶貧車間”和扶貧示範基地建設,開展精准扶貧專項招聘活動,免費培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擴大一般勞動技能貧困人口就業面。

完善落實“311”兜底政策體系做“減法”,大幅度減少貧困群眾生活大項支出。 著眼解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保障“三保障”問題,在這三個方面基本實現“零支出”,2016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開針對貧困人口的醫療商業補充保險、家庭財產保險、人身意外保險,制定了“311”兜底保障政策。 “3”,就是市委、市政府出臺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障暫行辦法》《貧困戶學生資助暫行辦法》《貧困戶危房改造暫行辦法》。兩個“1”,分別是低保線與扶貧線“兩線合一”和民生綜合保險政策。在新的一年裡,將完善提升教育、醫療、住房安全保障“三個暫行辦法”。針對市委、市政府出臺的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三個暫行辦法2018年底到期的實際,在落實好的同時,對政策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研判,及時進行修訂,在“三保障”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加強省“扶貧特惠保險”與我市民生綜合保險、商業醫療補充保險等政策的銜接,確保不出現因病、因災、因意外致貧返貧問題。將更高水準實施商業醫療補充保險和民生綜合保險。加強省“扶貧特惠保險”與我市民生綜合保險、商業醫療補充保險等政策的銜接,商業醫療補充保險在每人120元的基礎上計畫提高到200元,確保不出現因病致貧問題。將繼續做好農村低保線與貧困線“兩線合一”工作。搞好低保制度與扶貧政策銜接。

完善特殊貧困群體脫貧解困辦法。老弱病殘等特殊貧困群體,是下步穩定脫貧的難點,也是我們的工作重點。圍繞幼有所育、老有所養、弱有所扶,在發揮好“311”民生公共政策體系兜底作用的基礎上,對老弱病殘特殊貧困群體,綜合運用民政各項救助政策、資產收益、實物供給、孝善扶貧、鄰里互助等方式進行兜底保障。通過設立互助養老公益崗位、政府集中供養、醫養結合等方式,為貧困老人、失能特困供養人員提供幫扶。倡樹孝親敬老家風,引導子女自覺履行贍養義務。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及時進行診斷治療,有條件的集中收治。對無生活自理能力的殘疾人,研究解決照料辦法。

聚焦聚力重點貧困地區,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融合。持續加大資金、專案、舉措向重點貧困地區傾斜力度,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起來,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加快貧困地區發展。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先難後易,優先推進省扶貧重點村加快建設美麗鄉村,把脫貧攻堅過程變成鄉村振興過程。繼續實施貧困村提升工程,確保年內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取得顯著效果,基本公共服務和美化亮化綠化水準進一步提升。

著力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廣泛宣傳依靠自身努力脫貧典型,樹立脫貧的信心和鬥志,挖掉貧困群眾精神窮根。通過提供就業崗位、創業資金等方式,引導、動員、幫助貧困群眾就業創業,依靠辛勤勞動穩定脫貧。開展實用技能免費培訓,提高貧困群眾素質能力和脫貧技能。推進移風易俗,豐富村規民約,倡樹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等文明新風,為貧困群眾“人情帳本”減負。

不斷優化大扶貧格局。切實發揮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特別是15個扶貧行業指揮部職能作用,全面落實行業扶貧攻堅實施方案和年度計畫,推進各項扶貧開發政策落實落地。廣泛開展社會扶貧,探索創新“互聯網+”社會扶貧模式,完善社會扶貧供需對接機制,積極動員社會組織、企業、個人等參與脫貧攻堅。認真做好駐村幫扶工作,更好地發揮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的扶貧作用。扎實推進扶貧協作。實施好現代農業、經貿、就業、生態旅遊等幫扶工程。

持續推進基礎工作提質增效。用好建檔立卡動態調整成果,深入分析貧困人口區域分佈、致貧原因、年齡結構、健康狀況等情況,為精准施策提供依據。科學用好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制定實施細則,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統籌用於脫貧攻堅。加強專案管理維護,完善資產收益扶貧機制,為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狠抓扶貧幹部作風建設。扎實開展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打造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扶貧“鐵軍”,為高品質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保障。實施最嚴格的督查考核,確保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實落地。充分發揮《關於激勵改革創新幹事創業建立容錯糾錯盡職免責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作用,保護和激勵廣大扶貧幹部的實幹熱情和工作積極性。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我們將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措施要求,圍繞一個總目標,打贏三大保衛戰,實施十二大重點舉措,實現四個新提升,推動環保工作再上新臺階。”市環保局副局長李國秀向記者介紹說。

一個總目標: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各項環保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空氣優良天數持續增加,PM2.5、PM10同比改善5%以上;市控以上河流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COD、氨氮同比改善5%以上;重大環境污染事故零發生。

採取十二大重點舉措,打好三大保衛戰:打贏藍天保衛戰。推進能源、工業和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從根源上解決“霧霾”和“異味”兩大突出問題。一方面,“減煤、遷企、控車、降塵”四措並舉,綜合治霾。另一方面,近控遠遷相結合,強力治味。打贏碧水保衛戰。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涉水企業和汙水處理廠升級,推進雨汙分流改造,強化水源地管理。打贏淨土保衛戰。推進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開展土壤環境調查與監測,加強環境風險防控。

實現四個新提升:以環保督察為契機,在壓力傳導上激發新動力。通過環保督察回饋問題整改,層層壓實環保責任,實現責任覆蓋無盲區、壓力傳導無衰減,實現環境品質考核延伸到鎮街。以轉變作風為抓手,在隊伍建設上打開新局面。抓住環保垂直管理改革的有利時機,優化整合部門工作職能和內設機構,全面整頓工作作風,增強環保隊伍凝聚力和戰鬥力。以線上監控為載體,在智慧監管上拓展新途徑。推進“互聯網+環保”建設,整合提升環境線上監控系統,構建全方位、全覆蓋的立體監控大資料平臺。發揮基層網格員作用,聯動查處超標污染源。以技術導則為支撐,在精准治汙上探索新實踐。全面梳理整合煤場、保潔、施工等方面治理標準,建立大氣、水污染防治技術行業導則,配套出臺實施方案、考核辦法,實現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加強散煤清潔化治理,市經信委黨委書記、主任馬中平介紹說,2018年,他們將繼續抓好散煤清潔化治理這項惠民工程、民心工程,緊緊圍繞型煤配送、爐具安裝等重點工作及關鍵環節,強化組織領導,細化推進措施,全力完成全年推廣清潔型煤80萬噸、節能環保爐具8萬台的任務目標。具體工作中,一是制定實施好專項方案和推進計畫,採取專人盯靠配送企業、加強配送力量等措施,切實做好型煤配送和爐具安裝工作,確保按時、有序配送入戶;二是加強煤質監管,為群眾把好品質關;三是強力推進聯合執法,打擊劣質煤非法銷售及流動商販,取締不法經營網點;四是強化輿論宣傳引導,為散煤清潔化治理營造濃厚氛圍。

市畜牧獸醫局黨委書記、局長常祖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將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和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目標任務,繼續對標“四個城市”建設要求,著力培育新動能,進一步提升畜牧業綠色發展水準。

繼續深化生態迴圈發展模式。堅持保供給與保生態的有機統一,大力推廣生態養殖模式,探索建立專業化生產、市場化運營的畜禽廢棄物集中處理體系,優化三元種植結構,促進種養結合、農牧迴圈,實現資源永續利用。

切實加強畜禽糞汙治理行動。堅持保供給與保生態的有機統一,在全面完成禁養區關停搬遷的基礎上,對可養區內規模養殖場、專業戶實施糞汙治理“五大工程”,即:養殖場標準化改造提升工程。對現有的4786家規模養殖場全部改造提升,年內改造提升標準化養殖場500家以上,全部達到“12321”糞汙治理要求。種養結合一體化推進工程。培育50個“畜禽—糞肥(沼渣、沼液)—種植(林、果、菜)”種養迴圈養殖場,實現養殖系統與種植系統迴圈連結。有機肥加工工程。規劃建設10處區域性有機肥加工中心,形成有機肥加工、銷售、利用新產業鏈。沼氣專案建設工程。每年規劃建設50個大型沼氣工程示範專案,打造能源化、肥料化利用示範基地。生物技術推廣工程。培育壯大3處生物技術研發生產基地,在規模養殖場全面推廣應用生物技術糞汙治理模式,每年培育500家生物技術治理糞汙養殖場。

市農業局副局長楊廷文告訴記者,他們將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為建設生態宜居城市貢獻力量。抓好耕地品質提升和減肥增效工作。建設壽光、青州耕地品質提升和化肥減量增效示範縣,總結形成2—3套主要作物減肥增效技術模式。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示範工程,建設安丘設施蔬菜有機肥替代化肥示範區,試驗推廣有機廢棄物堆肥還田、秸稈生物反應堆、商品有機肥等3種技術模式。建設臨朐、昌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水肥一體化技術示範區,在新建蔬菜大棚推行滴灌施肥技術,新建規模化果園都推行微灌施肥技術,力爭2018年全市新增水肥一體化面積15萬畝。

大力開展綠色防控。建設好臨朐、昌邑、高密3個省級病蟲害智慧化監測預警專案,打造青州番茄、安丘生薑、高密韭菜綠色防控技術集成應用示範區,力爭全市綠色防控面積達到480萬畝次以上,統防統治面積達到300萬畝。

努力提高農業廢棄物利用率。支持推進玉泉窪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與加州大學大衛斯分校合作的生物質綜合利用項目、與臺灣豐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蔬菜廢棄物提取液體菌肥專案,昌邑中科生物研發中心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的昌邑中科生物技術研發中心專案等,重點開展對大薑等蔬菜秸稈和尾菜的資源化利用技術的試驗研究,儘快形成技術示範,解決蔬菜主產區蔬菜秸稈和尾菜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

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著力抓好水生態保護與修復,今年他們將以推進河長制工作、開展節水城市建設、實施水生態治理工程作為重點工作來抓,使河湖變得水更清、河更暢、岸更綠、景更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更加堅實的水生態支撐和保障。

推進河長制工作。按照“一三四”工作思路,全面做好河長制各項工作。一即實現一個總體目標,在確保全省先進行列的基礎上,努力爭創全國先進。三即開展三項專項行動。開展“清水行動”,主要實施入河排污口整治、水源地保護、黑臭水體整治等重點工作。開展“暢河行動”,主要開展河道綜合治理、重點河段沿堤道路建設和堤防缺口堵複、清河行動回頭看等重點工作。開展“綠岸行動”,在市級8條河流和縣級主要河流適宜綠化的河流河段在保障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開展河流護堤林、護岸林綠化工作。四即實施四個方面提升。實施河長制組織體系再提升,進一步健全完善河長制組織體系;實施河長制規範管理再提升,進一步建立健全河長制制度體系;實施河長制智慧水準再提升,全面啟動實施“智慧河長”建設;實施河長制文化內涵再提升,全面啟動實施“文化河長”建設。

開展節水城市建設。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開展全民節水行動,爭取全市20%的縣市區完成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

實施水生態治理工程。實施小流域治理,完成省廳下達的年度水土流失綜合防治任務,組織實施好2018年沂蒙山區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和省財政安排的水土保持工程;根據加快綠色發展實施河流濕地生態保護工程(2016—2020)總體目標,按計劃實施河道生態治理、濕地公園建設、中水綜合利用、水系綠化等工程;實施地下水漏斗區治理工程,完成壽光巨澱湖濕地生態修復及塌河、益壽新河等河道生態治理年度任務。

市市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圍繞打造美麗城市,進一步提升行業管理水準、市容環境管理水準、市政公用設施安全運行水準、城市管理執法水準。城市淨化方面。實施白浪河景觀帶改造、生活垃圾處理廠提升、餐廚廢棄物處理擴容等專案。引入環衛行業考核監督協力廠商監管,全面推行道路深度保潔模式,適時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結合美麗鄉村創建活動,持續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城市綠化方面。實施重要節點綠化、增花添彩、口袋公園、景區設施改造等綠化提升工程。城市美化方面。全面整治提升城區戶外廣告,深入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大力整治黑臭水體,做好道路揚塵、渣土車揚塵污染的管控整治,完成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年度任務,加強露天燒烤管理,加快實施城區雨汙分流改造。

“3”,就是市委、市政府出臺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障暫行辦法》《貧困戶學生資助暫行辦法》《貧困戶危房改造暫行辦法》。兩個“1”,分別是低保線與扶貧線“兩線合一”和民生綜合保險政策。在新的一年裡,將完善提升教育、醫療、住房安全保障“三個暫行辦法”。針對市委、市政府出臺的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三個暫行辦法2018年底到期的實際,在落實好的同時,對政策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研判,及時進行修訂,在“三保障”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加強省“扶貧特惠保險”與我市民生綜合保險、商業醫療補充保險等政策的銜接,確保不出現因病、因災、因意外致貧返貧問題。將更高水準實施商業醫療補充保險和民生綜合保險。加強省“扶貧特惠保險”與我市民生綜合保險、商業醫療補充保險等政策的銜接,商業醫療補充保險在每人120元的基礎上計畫提高到200元,確保不出現因病致貧問題。將繼續做好農村低保線與貧困線“兩線合一”工作。搞好低保制度與扶貧政策銜接。

完善特殊貧困群體脫貧解困辦法。老弱病殘等特殊貧困群體,是下步穩定脫貧的難點,也是我們的工作重點。圍繞幼有所育、老有所養、弱有所扶,在發揮好“311”民生公共政策體系兜底作用的基礎上,對老弱病殘特殊貧困群體,綜合運用民政各項救助政策、資產收益、實物供給、孝善扶貧、鄰里互助等方式進行兜底保障。通過設立互助養老公益崗位、政府集中供養、醫養結合等方式,為貧困老人、失能特困供養人員提供幫扶。倡樹孝親敬老家風,引導子女自覺履行贍養義務。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及時進行診斷治療,有條件的集中收治。對無生活自理能力的殘疾人,研究解決照料辦法。

聚焦聚力重點貧困地區,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融合。持續加大資金、專案、舉措向重點貧困地區傾斜力度,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起來,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加快貧困地區發展。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先難後易,優先推進省扶貧重點村加快建設美麗鄉村,把脫貧攻堅過程變成鄉村振興過程。繼續實施貧困村提升工程,確保年內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取得顯著效果,基本公共服務和美化亮化綠化水準進一步提升。

著力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廣泛宣傳依靠自身努力脫貧典型,樹立脫貧的信心和鬥志,挖掉貧困群眾精神窮根。通過提供就業崗位、創業資金等方式,引導、動員、幫助貧困群眾就業創業,依靠辛勤勞動穩定脫貧。開展實用技能免費培訓,提高貧困群眾素質能力和脫貧技能。推進移風易俗,豐富村規民約,倡樹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等文明新風,為貧困群眾“人情帳本”減負。

不斷優化大扶貧格局。切實發揮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特別是15個扶貧行業指揮部職能作用,全面落實行業扶貧攻堅實施方案和年度計畫,推進各項扶貧開發政策落實落地。廣泛開展社會扶貧,探索創新“互聯網+”社會扶貧模式,完善社會扶貧供需對接機制,積極動員社會組織、企業、個人等參與脫貧攻堅。認真做好駐村幫扶工作,更好地發揮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的扶貧作用。扎實推進扶貧協作。實施好現代農業、經貿、就業、生態旅遊等幫扶工程。

持續推進基礎工作提質增效。用好建檔立卡動態調整成果,深入分析貧困人口區域分佈、致貧原因、年齡結構、健康狀況等情況,為精准施策提供依據。科學用好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制定實施細則,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統籌用於脫貧攻堅。加強專案管理維護,完善資產收益扶貧機制,為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狠抓扶貧幹部作風建設。扎實開展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打造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扶貧“鐵軍”,為高品質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保障。實施最嚴格的督查考核,確保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實落地。充分發揮《關於激勵改革創新幹事創業建立容錯糾錯盡職免責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作用,保護和激勵廣大扶貧幹部的實幹熱情和工作積極性。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我們將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措施要求,圍繞一個總目標,打贏三大保衛戰,實施十二大重點舉措,實現四個新提升,推動環保工作再上新臺階。”市環保局副局長李國秀向記者介紹說。

一個總目標: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各項環保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空氣優良天數持續增加,PM2.5、PM10同比改善5%以上;市控以上河流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COD、氨氮同比改善5%以上;重大環境污染事故零發生。

採取十二大重點舉措,打好三大保衛戰:打贏藍天保衛戰。推進能源、工業和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從根源上解決“霧霾”和“異味”兩大突出問題。一方面,“減煤、遷企、控車、降塵”四措並舉,綜合治霾。另一方面,近控遠遷相結合,強力治味。打贏碧水保衛戰。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涉水企業和汙水處理廠升級,推進雨汙分流改造,強化水源地管理。打贏淨土保衛戰。推進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開展土壤環境調查與監測,加強環境風險防控。

實現四個新提升:以環保督察為契機,在壓力傳導上激發新動力。通過環保督察回饋問題整改,層層壓實環保責任,實現責任覆蓋無盲區、壓力傳導無衰減,實現環境品質考核延伸到鎮街。以轉變作風為抓手,在隊伍建設上打開新局面。抓住環保垂直管理改革的有利時機,優化整合部門工作職能和內設機構,全面整頓工作作風,增強環保隊伍凝聚力和戰鬥力。以線上監控為載體,在智慧監管上拓展新途徑。推進“互聯網+環保”建設,整合提升環境線上監控系統,構建全方位、全覆蓋的立體監控大資料平臺。發揮基層網格員作用,聯動查處超標污染源。以技術導則為支撐,在精准治汙上探索新實踐。全面梳理整合煤場、保潔、施工等方面治理標準,建立大氣、水污染防治技術行業導則,配套出臺實施方案、考核辦法,實現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加強散煤清潔化治理,市經信委黨委書記、主任馬中平介紹說,2018年,他們將繼續抓好散煤清潔化治理這項惠民工程、民心工程,緊緊圍繞型煤配送、爐具安裝等重點工作及關鍵環節,強化組織領導,細化推進措施,全力完成全年推廣清潔型煤80萬噸、節能環保爐具8萬台的任務目標。具體工作中,一是制定實施好專項方案和推進計畫,採取專人盯靠配送企業、加強配送力量等措施,切實做好型煤配送和爐具安裝工作,確保按時、有序配送入戶;二是加強煤質監管,為群眾把好品質關;三是強力推進聯合執法,打擊劣質煤非法銷售及流動商販,取締不法經營網點;四是強化輿論宣傳引導,為散煤清潔化治理營造濃厚氛圍。

市畜牧獸醫局黨委書記、局長常祖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將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和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目標任務,繼續對標“四個城市”建設要求,著力培育新動能,進一步提升畜牧業綠色發展水準。

繼續深化生態迴圈發展模式。堅持保供給與保生態的有機統一,大力推廣生態養殖模式,探索建立專業化生產、市場化運營的畜禽廢棄物集中處理體系,優化三元種植結構,促進種養結合、農牧迴圈,實現資源永續利用。

切實加強畜禽糞汙治理行動。堅持保供給與保生態的有機統一,在全面完成禁養區關停搬遷的基礎上,對可養區內規模養殖場、專業戶實施糞汙治理“五大工程”,即:養殖場標準化改造提升工程。對現有的4786家規模養殖場全部改造提升,年內改造提升標準化養殖場500家以上,全部達到“12321”糞汙治理要求。種養結合一體化推進工程。培育50個“畜禽—糞肥(沼渣、沼液)—種植(林、果、菜)”種養迴圈養殖場,實現養殖系統與種植系統迴圈連結。有機肥加工工程。規劃建設10處區域性有機肥加工中心,形成有機肥加工、銷售、利用新產業鏈。沼氣專案建設工程。每年規劃建設50個大型沼氣工程示範專案,打造能源化、肥料化利用示範基地。生物技術推廣工程。培育壯大3處生物技術研發生產基地,在規模養殖場全面推廣應用生物技術糞汙治理模式,每年培育500家生物技術治理糞汙養殖場。

市農業局副局長楊廷文告訴記者,他們將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為建設生態宜居城市貢獻力量。抓好耕地品質提升和減肥增效工作。建設壽光、青州耕地品質提升和化肥減量增效示範縣,總結形成2—3套主要作物減肥增效技術模式。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示範工程,建設安丘設施蔬菜有機肥替代化肥示範區,試驗推廣有機廢棄物堆肥還田、秸稈生物反應堆、商品有機肥等3種技術模式。建設臨朐、昌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水肥一體化技術示範區,在新建蔬菜大棚推行滴灌施肥技術,新建規模化果園都推行微灌施肥技術,力爭2018年全市新增水肥一體化面積15萬畝。

大力開展綠色防控。建設好臨朐、昌邑、高密3個省級病蟲害智慧化監測預警專案,打造青州番茄、安丘生薑、高密韭菜綠色防控技術集成應用示範區,力爭全市綠色防控面積達到480萬畝次以上,統防統治面積達到300萬畝。

努力提高農業廢棄物利用率。支持推進玉泉窪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與加州大學大衛斯分校合作的生物質綜合利用項目、與臺灣豐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蔬菜廢棄物提取液體菌肥專案,昌邑中科生物研發中心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的昌邑中科生物技術研發中心專案等,重點開展對大薑等蔬菜秸稈和尾菜的資源化利用技術的試驗研究,儘快形成技術示範,解決蔬菜主產區蔬菜秸稈和尾菜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

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著力抓好水生態保護與修復,今年他們將以推進河長制工作、開展節水城市建設、實施水生態治理工程作為重點工作來抓,使河湖變得水更清、河更暢、岸更綠、景更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更加堅實的水生態支撐和保障。

推進河長制工作。按照“一三四”工作思路,全面做好河長制各項工作。一即實現一個總體目標,在確保全省先進行列的基礎上,努力爭創全國先進。三即開展三項專項行動。開展“清水行動”,主要實施入河排污口整治、水源地保護、黑臭水體整治等重點工作。開展“暢河行動”,主要開展河道綜合治理、重點河段沿堤道路建設和堤防缺口堵複、清河行動回頭看等重點工作。開展“綠岸行動”,在市級8條河流和縣級主要河流適宜綠化的河流河段在保障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開展河流護堤林、護岸林綠化工作。四即實施四個方面提升。實施河長制組織體系再提升,進一步健全完善河長制組織體系;實施河長制規範管理再提升,進一步建立健全河長制制度體系;實施河長制智慧水準再提升,全面啟動實施“智慧河長”建設;實施河長制文化內涵再提升,全面啟動實施“文化河長”建設。

開展節水城市建設。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開展全民節水行動,爭取全市20%的縣市區完成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

實施水生態治理工程。實施小流域治理,完成省廳下達的年度水土流失綜合防治任務,組織實施好2018年沂蒙山區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和省財政安排的水土保持工程;根據加快綠色發展實施河流濕地生態保護工程(2016—2020)總體目標,按計劃實施河道生態治理、濕地公園建設、中水綜合利用、水系綠化等工程;實施地下水漏斗區治理工程,完成壽光巨澱湖濕地生態修復及塌河、益壽新河等河道生態治理年度任務。

市市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圍繞打造美麗城市,進一步提升行業管理水準、市容環境管理水準、市政公用設施安全運行水準、城市管理執法水準。城市淨化方面。實施白浪河景觀帶改造、生活垃圾處理廠提升、餐廚廢棄物處理擴容等專案。引入環衛行業考核監督協力廠商監管,全面推行道路深度保潔模式,適時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結合美麗鄉村創建活動,持續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城市綠化方面。實施重要節點綠化、增花添彩、口袋公園、景區設施改造等綠化提升工程。城市美化方面。全面整治提升城區戶外廣告,深入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大力整治黑臭水體,做好道路揚塵、渣土車揚塵污染的管控整治,完成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年度任務,加強露天燒烤管理,加快實施城區雨汙分流改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