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闖出鄉村振興新天地

□本報記者 王曉麗

位於西劉家埠村的盈豐田園綜合體,採摘體驗、觀光遊覽、宿營餐飲,一片生機盎然,實現了農遊一體化發展。 位於馬司四村的中國經濟林種植基地,以一二產業融合發展為主要方向,目前正在規劃建設產品加工區。 歲末年終,農忙間歇,在坊子經濟發展區,田間鄉野卻仍然火熱。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迎來歷史性的重大發展機遇,我們將把握鄉村振興契機,大力調結構、增綠色、提效益,推進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 ”坊子經濟發展區党工委書記韓宏蕾說。 冬日雖寒,改革發展的熱潮卻在不斷湧動。

園區化發展促農業提質增效

在坊子經濟發展區,“農業”一詞已被賦予別具一格的內涵:糧食種植面積相對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特色農業、有機農業、休閒農業。

占地一千餘畝的盈豐田園綜合體,以一三產業融合為主要發展方向,先後建設了花卉交易廳、沃地農莊、花卉盆景培育區、創業服務中心、室內生態酒店等9個功能區。

圍繞“提升種植業、發展旅遊業”工作思路,坊子經濟發展區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農業園區建設、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 坊子經濟發展區黨工委副書記張正起說:“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盤活農村資源,讓‘土疙瘩’生出真金白銀。

”目前轄區內園區面積達到6362畝,面積達到2000畝以上的有蟠龍山現代農業觀光園1家,達到1000畝以上的有中國經濟林協會種植基地、盈豐田園綜合體、銀泰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3家。

特色發展掘金農業“新六產”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促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相銜接,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的重要舉措。

近日,記者在中國經濟林種植基地看到,已經整理的1500餘畝荒山,栽植榛子、櫻桃、玫瑰、牡丹等經濟作物10萬餘株。 “我們正在規劃建設產品加工區,對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農作物附加值。 ”專案負責人說。

注重農業發展向現代農業延伸,著力發展設施農業、高效農業、特色農業,圍繞市場需求轉變農業生產方向,建設特色種植園區。

尤其是應用物聯網、水肥一體化等新技術,培育田園綜合體、創意農業等“新六產”。 “我們將培優做強農業產業作為貫徹產業強市的基礎,通過整合特色農業資源、苗木基地,新建高溫蔬菜大棚等,著力發展現代農業。 結合鄉村民俗風情,延長農業產業鏈。 ”韓宏蕾說。

新產業啟動發展新動能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 坊子經濟發展區充分做好農業三產融合、文化旅遊融合、產業城市融合發展文章,著力培育打造旅遊小鎮、經濟發展區鎮區、濰州路商貿物流產業帶、孝婦河沿線農遊經濟帶、先進製造業園區5大載體。

坊子經濟發展區是全國最大的碳化矽生產基地。 走進位於坊子經濟發展區銀山街南側的濰坊中加碳化矽科技有限公司,一片忙碌景象,這是一家專業生產反應燒結碳化矽陶瓷製品的高科技企業,潛心致力於反應燒結碳化矽陶瓷製品的研究與開發,產品已向礦山機械、航空發動機等高端領域進軍,企業的訂單也已經排到了三月份。

集聚發展,融合發展,突出項目包裝。 先進製造業園區內項目總數達到13家,固定資產投資額超過30億元,成為建設高端製造業聚集區的主要支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