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破譯中統密碼,葉劍英為其請功毛主席點頭同意,他名字卻鮮為人知

作者:小兵兵

歷史就像灰塵一樣, 能夠淹沒一切, 但也能珍藏一切。

比如, 宋兆宜就是在這種淹沒下珍藏的一顆璀璨明星。

以現在的視角來看,

宋兆宜絕對是一個“關係兵”。

1921年出生于河北蠡縣, 家庭條件優越, 父親是一個開明紳士。

在漢語中的語境中, 中國的紳士與西方的紳士有所不同。 中國的紳士在那個年代是指有勢力的地主或退休的官僚。 實際上, 宋兆宜家在當地, 不僅有錢, 而且還很有影響力。

宋兆宜有一個大他12歲的姐姐叫宋璉。

宋璉從小就叛逆, 不纏小腳, 還拒絕包辦婚姻, 是全縣第一個女共產黨員。

在那個年代, 成為一個共產黨員, 是隨時都有可能被殺頭的。 而宋璉則在1931年1月當上了北平女子師範大學黨支部書記, 當時宋璉22歲。

後來宋璉被國民黨逮捕。 父親心疼女兒, 找到同村本家親戚閻錫山愛將楚溪春“活動”周旋, 才算保住了性命, 被判刑入獄。

在南京的監獄裡, 宋璉同後來曾任中組部副部長的帥孟奇和監察部第一任部長錢瑛等關在一起。

出獄之後, 宋璉曾在延安任中央保育委員會主任, 抗戰勝利後帶領一隊家屬冒著國民黨的炮火輾轉數千公里赴東北。 新中國成立後, 曾任北京市副檢察長。 著名的話劇《延安保育院》中的故事, 就發生在宋蓮當主任的時期。

俗話說, 打虎親兄弟, 上陣父子兵。

宋兆宜從小受到姐姐的影響。 16歲時, 就在姐姐的安排下到蠡縣青年抗日救國會工作。

第二年, 宋璉被選派到抗大學習。 第一堂課就是從河北走到延安。 歷時3個月, 行程達3600公里。

當時, 以宋家同楚溪春的關係, 宋兆宜完全可以不冒這麼大的風險到延安去。 可是, 他卻沒有猶豫。

1939年10月, 宋兆宜從抗大五期畢業後被分配到了軍委二局工作。

對於現在的人來說, 剛從軍校畢業就進入大機關, 是多麼的可遇不可求啊!可年輕的宋兆宜卻不太情願, 他希望到作戰部隊去打鬼子。

雖然心裡有想法, 但宋兆宜還是愉快地服從了命令。

軍委二局當時是一個大牛局。 到底有多牛呢?

毛主席曾說過:“長征有了二局, 我們好像打著燈籠走夜路。 ”

當然, 這是一個不讓隨便記筆記的局。 第一任局長曾希聖, 第二任局長曹祥仁都是密碼破譯和情報收集的高手。

長征途中, 二局除了川軍和滇軍的密碼之外, 對於蔣介石中央軍的密碼, 就像自家的一樣。

到了軍委二局後, 經過半年的速成訓練, 宋兆宜就走上了工作崗位。

延安時間, 軍委二局的一張合影照。

當時, 由於國共合作, 共同抗戰, 再加上大多數的國民黨密碼已經掌握了, 所以在軍事情報方面, 已經到了無密可破的地步。 所以, 二局只好“改行”搜集政治情報。

最初搜集“中統”(CC)、“軍統”(復興社)兩大系統的情報。

宋兆宜由於上手快, 被安排破譯中統系統的情報。 在這裡, 宋兆宜一干就是6年。

雖然後方, 不像前方那樣要每天都要經歷炮火硝煙的考驗, 但工作的艱苦程度可想而知。

那時, 不像現在有超級電腦, 一秒鐘能算上億億次。 那個年代, 破譯密碼只能從大量的電文中尋找規律, 既燒腦子,還燒身子,是一個苦力活兒。

延安時期,學員們在艱苦的條件下學習研究無線電設備。

6年裡,宋兆宜身在斗室之中,截獲了大量的中統情報,幾乎破譯了所有中統總部的密碼。毫不誇張地說,對於宋兆宜,中統總部發往各地的密電,就相當於在“裸奔”。

當然,也並不是沒有遇到過困難。

1944 年夏天,中統系統的密碼突然出現了改變。

幾個重要的密碼始終破解不開。一時間,提供給中央的情報大幅減少。上級要求一個月內解決。

宋兆宜非常著急。經過深入的研究,他發現幾處可疑的數碼均屬不等距離、不等數量的現象。敏感地意識到,這可能與數學公式有關。只上過中學的宋兆宜於是找到了名牌大學畢業生蘇開宏,得知代數中有一個“不定方程式”。

經過組織批准,在蘇開宏的説明下,宋兆宜運用這一辦法,很快獲得成功。

而宋兆宜也正是憑此,受到時任中央軍委參謀長葉劍英的極力推薦,經毛主席同意被授予“特等模範”。

當時,還沒有立功一說。“特等模範”屬於最高榮譽。由於宋兆宜的特殊身份,就連獎狀也沒有發,只是往檔案裡放了一張證明。

我黨我軍從事隱蔽戰線工作的人,很多人一輩子都不談工作上的事情,一生都鮮為人知。

退休後的宋兆宜,聽收音機的姿勢好像監聽電臺一樣。

不像臺灣的谷正文,到了老年出書,對自己的“事蹟”大書特書,往臉上貼金。

在網路和公開出版物上,關於宋兆宜的資料非常少。

民間流傳最廣的,也最讓大家津津樂道的是:當年宋兆宜從中統的電文中獲取了德國計畫進攻蘇聯的情報。情報後來被轉交到了蘇聯,最終擺在了史達林的面前。

而史達林得知情報來自中共後,未作任何表態,就把情報放在了一邊。

現在看來,這件事可信度不是很高。因為,德軍進攻蘇聯這樣的大事,肯定是絕對保密的。根據中統的情報搜集能力,很難獲取不說,就是獲得了,也不會將其作為一般電文進行處理。這些都不太符合常識。當然,情報工作本身就是複雜的,也不是絕對不可能。

新中國成立以後,宋兆宜脫下軍裝進入外交部當了一名外交官,繼續著自己的情況搜集工作,直到80年代退休。

2012年12月29日,宋兆宜去世,享年91歲。令人欣慰的是,這個為革命事業和國家建設做出過重大貢獻的“懸崖上的聽風者”,目賭了這盛世。

既燒腦子,還燒身子,是一個苦力活兒。

延安時期,學員們在艱苦的條件下學習研究無線電設備。

6年裡,宋兆宜身在斗室之中,截獲了大量的中統情報,幾乎破譯了所有中統總部的密碼。毫不誇張地說,對於宋兆宜,中統總部發往各地的密電,就相當於在“裸奔”。

當然,也並不是沒有遇到過困難。

1944 年夏天,中統系統的密碼突然出現了改變。

幾個重要的密碼始終破解不開。一時間,提供給中央的情報大幅減少。上級要求一個月內解決。

宋兆宜非常著急。經過深入的研究,他發現幾處可疑的數碼均屬不等距離、不等數量的現象。敏感地意識到,這可能與數學公式有關。只上過中學的宋兆宜於是找到了名牌大學畢業生蘇開宏,得知代數中有一個“不定方程式”。

經過組織批准,在蘇開宏的説明下,宋兆宜運用這一辦法,很快獲得成功。

而宋兆宜也正是憑此,受到時任中央軍委參謀長葉劍英的極力推薦,經毛主席同意被授予“特等模範”。

當時,還沒有立功一說。“特等模範”屬於最高榮譽。由於宋兆宜的特殊身份,就連獎狀也沒有發,只是往檔案裡放了一張證明。

我黨我軍從事隱蔽戰線工作的人,很多人一輩子都不談工作上的事情,一生都鮮為人知。

退休後的宋兆宜,聽收音機的姿勢好像監聽電臺一樣。

不像臺灣的谷正文,到了老年出書,對自己的“事蹟”大書特書,往臉上貼金。

在網路和公開出版物上,關於宋兆宜的資料非常少。

民間流傳最廣的,也最讓大家津津樂道的是:當年宋兆宜從中統的電文中獲取了德國計畫進攻蘇聯的情報。情報後來被轉交到了蘇聯,最終擺在了史達林的面前。

而史達林得知情報來自中共後,未作任何表態,就把情報放在了一邊。

現在看來,這件事可信度不是很高。因為,德軍進攻蘇聯這樣的大事,肯定是絕對保密的。根據中統的情報搜集能力,很難獲取不說,就是獲得了,也不會將其作為一般電文進行處理。這些都不太符合常識。當然,情報工作本身就是複雜的,也不是絕對不可能。

新中國成立以後,宋兆宜脫下軍裝進入外交部當了一名外交官,繼續著自己的情況搜集工作,直到80年代退休。

2012年12月29日,宋兆宜去世,享年91歲。令人欣慰的是,這個為革命事業和國家建設做出過重大貢獻的“懸崖上的聽風者”,目賭了這盛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