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高血壓和高血壓病有何不同

高血壓和高血壓病有何不同

在現實中, 不少人把高血壓和高血壓病混為一談, 認為只要是血壓高就是高血壓病, 或者把高血壓病簡稱為高血壓。 其實, 高血壓並非高血壓病, 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具有如下的不同之點。

1.高血壓是症狀:高血壓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 而只是由某些疾病所引起的血壓升高的一種症狀。 在出現高血壓症狀的病人中, 約有10%的人是與高血壓病的性質不同的。 由於體內某一器官病變或者某系統的功能失調所引起的, 是繼發於某種疾病的, 所以稱之為繼發性高血壓, 又因是某種疾病的一種症狀, 故又稱之為“症狀性高血壓”。 其實, 繼發性高血壓, 實質上是某種疾病的一種症狀。 可以表現為高血壓症狀的疾病, 主要的有以下幾種:①腎臟疾病。 比如急性、慢性腎盂腎炎、腎小球腎炎、尿石症或者腎臟血管方面的疾病等, 因為不能正常分泌高血壓蛋白原酶,

而引起高血壓症狀, 或者因腎動脈粥樣硬化或腎動脈血栓, 也可以使血壓升高。 如果血壓很高, 又伴有水腫、食欲不振、乏力、尿少、尿頻、尿急等, 應考慮是否為腎臟疾病所引起的高血壓。 這種腎性高血壓, 因臉色蒼白, 故有稱“白臉高血壓”, 好發于年輕人。 ②甲狀腺機能亢進。 因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 病人常有收縮壓升高。 同時伴有心悸、消瘦、多汗、無端情緒激動等, 是否是患了甲狀腺機能亢進所引起的高血壓。 ③糖尿病。 因內分泌失調, 致使某些激素失衡, 引起血壓升高, 加上血小板的黏度偏高, 血液流動緩慢, 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而引起高血壓症狀。 如果血壓高, 有伴有口渴、皮膚瘙癢、消瘦、多飲等,
就應該考慮是高血糖所引起。 ④肺部病症。 由於機體缺氧, 出現應激反應, 使外周血管阻力升高, 發生“肺動脈高血壓”, 引起血壓升高。 左心疾病也常繼發II型肺動脈高壓(PAH)。 ⑤頸椎病。 當第二頸椎發生退行性變化, 碰上旁邊的椎動脈, 影響同側椎動脈的血液供應, 又因頸椎骨增生等, 並刺激交感神經發生血管痙攣, 就會引起血壓升高, 稱之為“頸源性高血壓”。 除了血壓高以外, 還常見頭痛、頭暈、眼花等。 當頸椎病得到有效治療後, 血壓也隨之降到正常或者接近正常。 此外, 還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即阻塞性呼吸睡眠障礙, 既血壓高, 又睡覺“打呼嚕”)、某些心血管先天性缺陷、腦炎、焦慮症和神經系統疾病等, 也會引起繼發性高血壓。

2.高血壓是獨立病:高血壓病是一種獨立的疾病, 又稱原發性高血壓, 約占高血壓病人的90%以上。 其發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多與肥胖、高鹽飲食、吸煙、飲酒和遺傳等有關。 臨床上以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特徵, 但隨著病情加重, 常常使心、腦、腎等臟器受累, 發生功能性或器質性病變,

如高血壓性心臟病、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腦出血等併發症。 這種原發性高血壓是真正意義上的高血壓病。

3.治療各不同:由於病因病理不同, 治療原則也不相同。 原發性高血壓經積極治療, 才能有效地防止併發症。 而繼發性高血壓首先是治療原發病, 才能夠有效地控制高血壓發展,僅用降壓藥控制血壓是很難見效的,所以,高血壓病人必須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高血壓,才能診斷為高血壓病。

才能夠有效地控制高血壓發展,僅用降壓藥控制血壓是很難見效的,所以,高血壓病人必須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高血壓,才能診斷為高血壓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