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王珪勸諫唐太宗

貞觀初年的某一天, 唐太宗很高興, 散朝之後請幾個大臣喝酒。 都有誰參加了這次宴會記載已經不很清楚, 但是門下省的副長官王珪反正是參加了。 王珪是前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大臣, 玄武門事變後, 他也跟魏征一樣, 接受李世民的招安, 成為貞觀時代著名的大臣。

唐太宗請客, 應該是在皇宮內的一個院落, 有美人在側, 幫助皇帝裡外張羅。

看著大家疑惑的眼神, 唐太宗就主動給大家介紹:你們知道她是誰嗎?她啊, 是廬江王李瑗的夫人。

唐高祖時, 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爭奪未來皇權, 彼此拉幫結夥。 廬江王是李建成的人, 李建成安排他當了幽州(今北京)都督。 玄武門事變, 李建成被殺, 這一派算是失敗了。 掌權的李世民派人通知李瑗到長安報到。 李瑗沒了主意, 找部下王君廓商量。 在王君廓的忽悠下, 李瑗決定起兵反抗李世民。 他還沒準備好,

王君廓就領人把他幹掉了。 於是王君廓立功, 成了幽州都督。 而李瑗的夫人作為罪犯家屬, 沒入掖庭——那是專門給內宮服務的一個部門, 負責宮裡的洗浣縫補等粗活。

李世民接著給大家介紹廬江王夫人的來歷。 原來, 這位美人在屬廬江王之前已經嫁人。 廬江王到幽州任都督後, 殺其夫, 將她奪了過來。 李世民很有感觸地跟大家說:“廬江不道, 賊殺其夫而納其室。 暴虐之甚, 何有不亡者乎!”廬江王后來的失敗, 是因為暴虐過分, 不亡是不正常的。

美人的來歷清楚了。 但是皇帝跟這位美人是一種什麼關係呢?很顯然, 是一種不正當的男女關係。 這位美人, 用唐代的概念描述, 就是唐太宗的“別宅婦”。 所謂別宅婦, 就是男人婚外的同居情人,

如同現在的“二奶”。 唐玄宗時, 曾經專門發過文件:大官養別宅婦, 是要受到貶官處分的。

看見皇帝美滋滋的樣子, 在座大臣有點發暈。

王珪決定發表意見。 他正襟危坐地問唐太宗:“陛下以為廬江王做得對, 還是不對呢?”

太宗答:“殺其人而取其妻, 卿乃問朕是非, 什麼意思?”

王珪說, “善善而不能用, 惡惡而不能去”, 知道什麼是對的, 但是不採用;知道什麼是錯的, 但是不能改正。 現在美人在側, 說明皇上心裡是肯定廬江王的, 而且是在繼續廬江王的行為。

如果唐太宗辯護, 不是沒有理由。 因為畢竟他沒有殺人奪妻。 按照唐朝法律規定, 廬江王的夫人也是罪人, 李世民把她安排在自己身邊, 對其個人來講, 還是一種解放。 在皇帝身邊伺候皇上, 當然比在掖庭勞動好多了。 她個人一定更願意選擇伺候皇上。

可是, 聽了王珪的話, 李世民沒有自我辯護, 而是“稱為至善, 遽令以美人還其親族”(《貞觀政要》卷二·納諫第五)。 唐太宗稱讚了王珪, 立刻把美人歸還給了她的家族。

這件事情涉及皇帝的隱私。

王珪作為一個臣下, 去干涉皇帝的私生活, 是不是有一點過分?但是, 奇怪的是王珪就是敢於諫議, 而皇帝竟然沒有勃然大怒。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因為皇帝的形象就是國家的形象, 皇帝的作用就是榜樣的作用。 王珪明白這個道理, 皇帝也明白這個道理。 君臣之間有這個共識,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唐人是質樸的,他們不是用捂蓋子的辦法掩蓋皇帝的過錯,而是立刻改正。或許唐太宗知道,國家要取信於民,首先要直面君主自身的錯誤。

不論是皇帝還是國家,犯錯都不要緊,關鍵是能夠知錯就改。

君臣之間有這個共識,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唐人是質樸的,他們不是用捂蓋子的辦法掩蓋皇帝的過錯,而是立刻改正。或許唐太宗知道,國家要取信於民,首先要直面君主自身的錯誤。

不論是皇帝還是國家,犯錯都不要緊,關鍵是能夠知錯就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