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漫畫」六十個神話傳說,炎黃子孫都應該知道!(1)

傳說太古時候, 天地不分, 整個宇宙像個大雞蛋, 裡面混沌一團, 漆黑一片, 分不清上下左右, 東南西北。 但雞蛋中孕育著一個偉大的英雄,

這就是開天闢地的盤古。 盤古在雞蛋中足足孕育了一萬八千年, 終於從沉睡中醒來了。 他睜開眼睛, 只覺得黑糊糊的一片, 渾身酷熱難當, 盤古發起怒來, 抓起一把與生俱來的大斧, 用力一揮, 大雞蛋驟然破裂, 其中輕而清的東西向上不斷飄升, 變成了天, 另一些重而濁的東西, 漸漸下沉, 變成了大地。

二、女媧造人

傳說女媧用泥土仿照自己創造了人類。 又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 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 繁衍後代, 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 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 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 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 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

三、伏羲畫卦

伏羲時常盤坐卦臺山巔, 苦思宇宙的奧秘。 仰觀日月星辰的變化, 俯察山川風物的法則, 有一天, 他的眼前出現了一派美妙的幻境, 一聲炸響之後, 渭河對岸的龍馬山豁然中開, 但見龍馬振翼飛出, 悠悠然順河而下, 直落河心分心石上, 通體卦分明, 閃閃發光。 這時分心石亦幻化成為立體太極, 陰陽纏繞, 光輝四射。 此情此景驟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 太極神圖深切映入他的意識之中, 他頓時目光如炬, 徹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碼;原來天地竟是如此的簡單明瞭——唯陰陽而已。

四、神農嘗百草

神農氏本是五氏之一, 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裡, 傳說身體透明,

頭上長有兩角, 即牛頭人身。 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 長大後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 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 稱炎族, 大家就稱他為炎帝。 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 由此發明了五穀農業, 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 大家又稱他為神農。

五、夸父追日

相傳在黃帝王朝時代, 誇父族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 於是開始逐日, 和太陽賽跑, 在口渴喝幹了黃河、渭水之後, 在奔於大澤路途中渴死, 手杖化作桃林, 身軀化作誇父山。

六、雷澤華胥

相傳, 雷澤神剛烈威猛, 專司的工作是行雷布雨, 人首龍身, 神通廣大, 雷澤神得知女媧造人,並按女媧自己的模樣造了聖女華胥,便懷抱好奇之心,苦心打探華胥一族所在,終於在昆侖東南相見。為試探心意,在華胥聖女行進的前方,用腳踏出了一個巨大的腳印,最終華胥走進雷澤神的腳印,有情人終成眷屬,誕下天帝伏羲(讀:xī)。

七、西聖王母

西王母是西華至妙之氣化生而成,與東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僅次於三清,十分崇高。 相傳王母住在昆侖仙島,王母的瑤池蟠桃園,園裡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亦稱為金母、瑤池金母、瑤池聖母、西王母。

八、精衛填海

相傳太陽神炎帝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的名字叫瑤姬,小女兒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宮無聊,有一天,女娃駕船遊東海而溺,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鳥,棲息在發鳩山,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人們便將此鳥叫作精衛鳥。精衛銜草石由發鳩山飛往東海投入,誓言要填平東海。後人常用“精衛填海”這句成語,比喻既定永恆目標,更有堅韌不拔的精神為後盾。

九、北溟鯤鵬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這鯤鵬精於變化,通靈萬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為九天鯤鵬。

十、千年應龍

古代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禹治洪水時有應龍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相傳應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過蚩尤,並殺了蚩尤而成為功臣。在禹治洪水時,神龍曾以尾掃地,疏導洪水而立功,此神龍又名為黃龍,黃龍即是應龍,因此應龍又是禹的功臣。

十一、羲(讀:xī)和禦日

屈原《離騷》:“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古神話傳說,太陽乘坐六龍牽拉、由羲和駕馭的車,每日在天上行走。現以“羲和馭日”借指日月旋轉,周而復始,亦喻時光易逝。

十二、常羲沐月

常羲又被稱為“女和月母”,因為常羲生十二月,所以稱之為“月母”,而所謂“女和”,則大概是因為她擔當著調和陰陽的重任。陰陽合曆方便百姓使用,說到這裡,就可明白月神常羲為什麼叫“女和月母”了,因為常羲負責制定陰曆月份,因此她必須保證陰曆月份能夠與陽曆的季節相協調,也就是說調和陰陽,所以以“女和”為名。常羲所從事的仍是維護宇宙之秩序的工作,所以也屬於創世之神之列。常羲為少昊之母,她與姐姐羲和開創了新天地。

十三、後羿射日

後羿,又稱“夷羿”,相傳是夏王朝東方族有窮氏的首領,善於射箭。當時夏王“啟”的兒子“太康”耽于遊樂田獵,不理政事,被後羿所逐。太康死後,後羿立太康之弟仲康為夏王,實權操縱於後羿之手。但後羿只顧四出打獵,後來被親信“寒浞”所殺。神話傳說“後羿”是“嫦娥”的丈夫。後羿在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燒得草木,莊稼枯焦,後羿為了救百姓,一連射下九個太陽,從此地上氣候適宜,萬物得以生長。他又射殺死了猛獸毒蛇,為民除害。民間因而奉他為“箭神”。

十四、嫦娥奔月

嫦娥是為了保護老百姓不被逢蒙所害,吃了仙藥,奔月升天的。所謂嫦娥,是一個神話人物選自東漢高誘注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後羿之妻。 後羿的妻子姮娥,演變為傳說中的嫦娥、後羿的妻子。

十五、吳剛伐桂

相傳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吳剛便開始伐桂,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亮上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因而後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十六、東聖王公

東王公與西王母共為道教尊神的東王公,又稱“木公”,“東華帝君”。究其源,可追溯到戰國時期,當時楚地信仰“東皇太一”神,又稱“東君”,即為神化了的太陽神(太陽星君),此為東王公之前身。原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男神,後經道教增飾奉為男仙領袖,南、北二宗則奉為始祖。

十七、刑天斷首

刑天是山海經裡提到的一位無頭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黃帝在阪泉之戰打敗之後,刑天便跟隨在炎帝身邊,定居在南方。當時,蚩尤起兵復仇,卻被黃帝鏟平,因而身首異處,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著利斧,殺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門外,指名要與黃帝單挑獨鬥。最後刑天不敵,被黃帝斬去頭顱。而沒了頭的刑天並沒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來,並把胸前的兩個乳頭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為沒了頭顱,所以他只能永遠的與看不見的敵人廝殺,永遠的戰鬥。

十八、共工觸天

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之後,水神共工一向與火神祝融不合,他率領蝦兵蟹將,向火神發動進攻。火神祝融駕著遍身冒著烈焰的火龍出來迎戰。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獲得了全勝。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回頭一看,追兵已近。共工又羞又憤,就一頭向山腰撞去,“嘩啦啦”一聲巨響,不周山竟給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災難降臨了。原來不周山是根撐天的大柱,柱子一斷,半邊天空就坍塌下來,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頓時天河傾瀉,洪水氾濫。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於這場大戰。後來才有了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的事蹟,大地重回正常。

十九、女媧補天

女媧氏,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象蛇一樣苗條。女媧補天的故事和盤古開天的故事一樣,都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女媧時代,隨著人類的繁衍增多,社會開始動盪了。兩個英雄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戰,結果共工氏因為大敗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媧用五彩石補天等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動人故事。女媧補天是一個很著名的傳說。

二十、臾區劃五行

又作鬼容區,號大鴻。傳說上古醫家,黃帝臣,曾佐黃帝發明五行,詳論脈經,於難經究盡其義理,以為經論。

雷澤神得知女媧造人,並按女媧自己的模樣造了聖女華胥,便懷抱好奇之心,苦心打探華胥一族所在,終於在昆侖東南相見。為試探心意,在華胥聖女行進的前方,用腳踏出了一個巨大的腳印,最終華胥走進雷澤神的腳印,有情人終成眷屬,誕下天帝伏羲(讀:xī)。

七、西聖王母

西王母是西華至妙之氣化生而成,與東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僅次於三清,十分崇高。 相傳王母住在昆侖仙島,王母的瑤池蟠桃園,園裡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亦稱為金母、瑤池金母、瑤池聖母、西王母。

八、精衛填海

相傳太陽神炎帝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的名字叫瑤姬,小女兒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宮無聊,有一天,女娃駕船遊東海而溺,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鳥,棲息在發鳩山,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人們便將此鳥叫作精衛鳥。精衛銜草石由發鳩山飛往東海投入,誓言要填平東海。後人常用“精衛填海”這句成語,比喻既定永恆目標,更有堅韌不拔的精神為後盾。

九、北溟鯤鵬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這鯤鵬精於變化,通靈萬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為九天鯤鵬。

十、千年應龍

古代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禹治洪水時有應龍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相傳應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過蚩尤,並殺了蚩尤而成為功臣。在禹治洪水時,神龍曾以尾掃地,疏導洪水而立功,此神龍又名為黃龍,黃龍即是應龍,因此應龍又是禹的功臣。

十一、羲(讀:xī)和禦日

屈原《離騷》:“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古神話傳說,太陽乘坐六龍牽拉、由羲和駕馭的車,每日在天上行走。現以“羲和馭日”借指日月旋轉,周而復始,亦喻時光易逝。

十二、常羲沐月

常羲又被稱為“女和月母”,因為常羲生十二月,所以稱之為“月母”,而所謂“女和”,則大概是因為她擔當著調和陰陽的重任。陰陽合曆方便百姓使用,說到這裡,就可明白月神常羲為什麼叫“女和月母”了,因為常羲負責制定陰曆月份,因此她必須保證陰曆月份能夠與陽曆的季節相協調,也就是說調和陰陽,所以以“女和”為名。常羲所從事的仍是維護宇宙之秩序的工作,所以也屬於創世之神之列。常羲為少昊之母,她與姐姐羲和開創了新天地。

十三、後羿射日

後羿,又稱“夷羿”,相傳是夏王朝東方族有窮氏的首領,善於射箭。當時夏王“啟”的兒子“太康”耽于遊樂田獵,不理政事,被後羿所逐。太康死後,後羿立太康之弟仲康為夏王,實權操縱於後羿之手。但後羿只顧四出打獵,後來被親信“寒浞”所殺。神話傳說“後羿”是“嫦娥”的丈夫。後羿在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燒得草木,莊稼枯焦,後羿為了救百姓,一連射下九個太陽,從此地上氣候適宜,萬物得以生長。他又射殺死了猛獸毒蛇,為民除害。民間因而奉他為“箭神”。

十四、嫦娥奔月

嫦娥是為了保護老百姓不被逢蒙所害,吃了仙藥,奔月升天的。所謂嫦娥,是一個神話人物選自東漢高誘注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後羿之妻。 後羿的妻子姮娥,演變為傳說中的嫦娥、後羿的妻子。

十五、吳剛伐桂

相傳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吳剛便開始伐桂,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亮上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因而後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十六、東聖王公

東王公與西王母共為道教尊神的東王公,又稱“木公”,“東華帝君”。究其源,可追溯到戰國時期,當時楚地信仰“東皇太一”神,又稱“東君”,即為神化了的太陽神(太陽星君),此為東王公之前身。原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男神,後經道教增飾奉為男仙領袖,南、北二宗則奉為始祖。

十七、刑天斷首

刑天是山海經裡提到的一位無頭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黃帝在阪泉之戰打敗之後,刑天便跟隨在炎帝身邊,定居在南方。當時,蚩尤起兵復仇,卻被黃帝鏟平,因而身首異處,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著利斧,殺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門外,指名要與黃帝單挑獨鬥。最後刑天不敵,被黃帝斬去頭顱。而沒了頭的刑天並沒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來,並把胸前的兩個乳頭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為沒了頭顱,所以他只能永遠的與看不見的敵人廝殺,永遠的戰鬥。

十八、共工觸天

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之後,水神共工一向與火神祝融不合,他率領蝦兵蟹將,向火神發動進攻。火神祝融駕著遍身冒著烈焰的火龍出來迎戰。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獲得了全勝。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回頭一看,追兵已近。共工又羞又憤,就一頭向山腰撞去,“嘩啦啦”一聲巨響,不周山竟給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災難降臨了。原來不周山是根撐天的大柱,柱子一斷,半邊天空就坍塌下來,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頓時天河傾瀉,洪水氾濫。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於這場大戰。後來才有了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的事蹟,大地重回正常。

十九、女媧補天

女媧氏,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象蛇一樣苗條。女媧補天的故事和盤古開天的故事一樣,都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女媧時代,隨著人類的繁衍增多,社會開始動盪了。兩個英雄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戰,結果共工氏因為大敗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媧用五彩石補天等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動人故事。女媧補天是一個很著名的傳說。

二十、臾區劃五行

又作鬼容區,號大鴻。傳說上古醫家,黃帝臣,曾佐黃帝發明五行,詳論脈經,於難經究盡其義理,以為經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