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東晉的駙馬爺——桓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桓溫是怎樣的人

桓溫, 東晉年間傑出的軍事將領、權臣, 譙國桓氏代表人物, 為晉明帝的女婿, 鎮守荊州, 出兵伐蜀, 三次北征, 晚年一度專權而未能篡取帝位, 他在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 那麼桓溫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桓溫 影視劇照

桓溫在仕途上的成功絕對不是因為他是皇帝的駙馬, 他確確實實有真才實幹, 無論軍事才能和政治抱負, 他都具備, 剿滅成漢, 收復徐州、豫州, 都是實打實的功績, 因此可以說他最後能得到權傾朝野、一手掌權的地位都是他自己打拼下來的。

然而他在歷史上的爭議性, 主要在於他晚期顯露出來的篡權異心, 桓溫野心勃勃, 晚年廢帝專權, 欲求九錫而得皇位, 一度威勢極盛, 連東晉時期地位十分顯赫的謝安見他都俯首遙拜, 甚至以君臣名義相稱, 可見他當時在朝中的地位。

謝安

桓溫為人極具才能, 小小年紀便英氣俱現, 十六歲時便報殺父之仇, 此後在多場戰役上大顯身手, 是個傑出的軍事家。 不過桓溫為人也有些過於自負、主觀以及急功近利, 在北伐戰爭中就因屢屢無視郗超等人的建議而最終告敗。

桓溫說過一句極為經典的話, “既然不能流芳百世, 不如就遺臭萬年!”可見他在政治上確有篡權野心,

不過最終未成而死, 沒有像他的兒子桓玄那樣造成大的結果, 桓溫還是個行事相對慎重的, 且算是個“篡位嫌疑人”吧。

桓溫伐蜀

東晉永和二年, 四川、雲貴一帶成漢大臣李奕發動叛亂, 此時處於荊州的東晉將領桓溫野心勃勃, 欲提高聲望謀求帝位, 於是于當年年底率精兵出征, 順長江沿岸往西, 拉開了滅蜀戰役的序幕。

桓溫出征

桓溫任命袁喬率兵為前鋒, 此時朝中議論紛紛, 認為此去路途艱險遙遠, 桓溫兵力不足難以得勝, 而他完全不顧眾臣的異議堅決出發。 不過當時有一個人認為桓溫定能成功, 就是劉惔, 他與桓溫一起長大, 深知桓溫非有必勝的把握絕不出手, 不過令人擔憂的是唯恐其得勝後會掌控全朝。

起初叛軍李勢仗著地勢艱險不以為然, 直到桓溫領軍長驅直入後方才如夢初醒惶恐起來, 急召眾人迎戰。 敵方不知晉軍何在, 只好駐地乾等, 此時桓溫接受袁喬的意見, 全軍丟棄灶具, 僅帶三天乾糧全力進攻,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桓溫親自引兵直攻成都, 令將士孫盛、周楚領少數精兵駐守, 漢軍李福攻晉被孫盛擊退, 桓溫與李權三戰全勝擊退漢軍, 敵方餘下部隊均人心惶惶不戰而潰。 李勢軍中已無良兵, 他垂死掙扎領兵出城迎敵, 即兩軍之決戰。 晉軍初戰不利, 桓溫馬中箭, 後來得到袁喬擊鼓指揮, 士氣大振, 全軍誓死進攻, 大獲全勝, 火燒成都, 李勢投降, 成漢滅亡。

自302年起共46年, 蜀事向來不斷, 多名蜀將敗于桓溫, 桓溫駐紮成都一個月後回朝, 至349年, 完全平定蜀亂。

桓溫北伐

東晉桓溫

桓溫,東晉年間傑出的軍事將領、權臣,譙國桓氏代表人物,為晉明帝的女婿,鎮守荊州,因出兵伐蜀剿滅成漢而一舉得名,後來又三次出兵北伐未能取得成功,桓溫晚年欲建功業而謀權篡位,未成而死。

桓溫畫像

桓溫並非出生名門望族,家族地位因父親桓彝南渡後有所提升。桓溫自小便展露英氣,受溫嶠稱讚,十六歲時報殺父之仇,成年後娶晉明帝長女,成為駙馬都尉,並繼承父爵,23歲時任琅琊太守,逐漸在政界扶搖直上,展露宏圖。345年,荊州太守去世,桓溫任都督鎮守荊州,為日後專權打下基礎。

346年,由於四川、雲貴一地動亂,桓溫率兵伐蜀,一舉剿滅成漢,平定叛軍,從此威名大振,在朝中勢力大增。司馬昱提升殷浩以抗衡桓溫權勢,最終殷浩北伐告敗,被桓溫進諫貶為庶民,桓溫一度權傾朝野,勢力難擋。

此後野心勃勃的桓溫代替殷浩北伐,發動三次戰爭,欲建立功勳從而提高威望一舉拿下帝位,誰知由於為人自負,不聽取他人意見,導致只有第二次北伐收復洛陽,其餘兩戰均告敗。

桓溫晚年心懷異志,卻因為北伐未勝導致聲名大減,勢力受損,圖謀未遂。不過通過這幾次北伐,桓溫將徐、渝兩州收於囊中,控制東晉政權。371年,桓溫廢司馬奕,立司馬昱為帝,彈劾司馬晞,將其貶為庶人,此後桓溫權勢極盛。此後,桓溫辭職不肯進宮,簡文帝去世以後沒有將帝位傳給桓溫令其大失所望。

後孝文帝登基,桓溫患病後欲求九錫而篡位,受到謝安拖延,未遂而終。403年,其子桓玄建桓楚,追封桓溫為宣武皇。

桓溫北伐

東晉桓溫

桓溫,東晉年間傑出的軍事將領、權臣,譙國桓氏代表人物,為晉明帝的女婿,鎮守荊州,因出兵伐蜀剿滅成漢而一舉得名,後來又三次出兵北伐未能取得成功,桓溫晚年欲建功業而謀權篡位,未成而死。

桓溫畫像

桓溫並非出生名門望族,家族地位因父親桓彝南渡後有所提升。桓溫自小便展露英氣,受溫嶠稱讚,十六歲時報殺父之仇,成年後娶晉明帝長女,成為駙馬都尉,並繼承父爵,23歲時任琅琊太守,逐漸在政界扶搖直上,展露宏圖。345年,荊州太守去世,桓溫任都督鎮守荊州,為日後專權打下基礎。

346年,由於四川、雲貴一地動亂,桓溫率兵伐蜀,一舉剿滅成漢,平定叛軍,從此威名大振,在朝中勢力大增。司馬昱提升殷浩以抗衡桓溫權勢,最終殷浩北伐告敗,被桓溫進諫貶為庶民,桓溫一度權傾朝野,勢力難擋。

此後野心勃勃的桓溫代替殷浩北伐,發動三次戰爭,欲建立功勳從而提高威望一舉拿下帝位,誰知由於為人自負,不聽取他人意見,導致只有第二次北伐收復洛陽,其餘兩戰均告敗。

桓溫晚年心懷異志,卻因為北伐未勝導致聲名大減,勢力受損,圖謀未遂。不過通過這幾次北伐,桓溫將徐、渝兩州收於囊中,控制東晉政權。371年,桓溫廢司馬奕,立司馬昱為帝,彈劾司馬晞,將其貶為庶人,此後桓溫權勢極盛。此後,桓溫辭職不肯進宮,簡文帝去世以後沒有將帝位傳給桓溫令其大失所望。

後孝文帝登基,桓溫患病後欲求九錫而篡位,受到謝安拖延,未遂而終。403年,其子桓玄建桓楚,追封桓溫為宣武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