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史上與皇位“擦肩而過”的十位異姓權臣,最後一位四次拒絕

在古代中國, 皇位的稀缺性加上其被賦予的絕對權力, 不僅使得皇室成員間爭得你死我活, 異姓“有志之士”也是趨之若鶩。 某些異性臣子因緣際會, 掌控了朝政, 擁有了改朝換代的便利條件, 但由於種種原因, 卻最終與皇位“擦肩而過”, 這究竟是為何呢?

1.董卓(?-192年)

董卓為東漢末年大軍閥, 受大將軍何進之邀, 進京剷除宦官集團, 尚在觀望之際, 何進已為宦官所害。 袁紹兄弟誅殺宦官時, 京師大亂, 董卓趁機控制朝廷。 189年, 董卓廢少帝, 立陳留王劉協為帝, 自封為相國、太師。

董卓權傾朝野, 不禁動了廢帝自立的野心,

司徒王允為匡救國難, 遂與董卓義子呂布設計剷除董卓。 192年, 董卓在入宮途中被呂布所殺, 並被滅三族。

董卓

2.曹操(155-220年)

曹操以“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名義征伐四方, 先後消滅呂布、袁術、袁紹、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 又征服南匈奴、烏桓、鮮卑, 基本上統一北方,

成為三國時期最有實力的集團。

隨著勢力的壯大, 曹操的官爵也在不斷的上升:208年被封為丞相, 213年進爵為魏公, 216年又進封為魏王、加九錫, 成為實際上的皇帝。 但一直到去世, 曹操也沒有做出正式稱帝的舉動。

曹操

3.司馬昭(211-265年)

司馬昭為曹魏權臣司馬懿之子,

司馬師之弟, 255年繼承兄長擔任的大將軍職務, 專斷曹魏大權。 司馬昭執政後加快篡位奪權的步子, 在弑殺皇帝曹髦、消滅蜀漢以樹立權威的同時, 其官爵不斷上升:263年進爵為晉公, 264年進爵為晉王, 並加九錫, 官拜相國。

司馬昭

265年, 司馬昭計畫廢魏自立,

但在計畫實施前, 卻罹患重病翹了辮子, 未竟的事業只能由兒子司馬炎來完成。

4.桓溫(312-373年)

桓溫因姿貌偉岸、風度不凡, 被晉明帝召為駙馬。 345年, 桓溫被任命為荊州刺史, 以此為根據地西滅成漢政權, 又三次出兵北伐, 因功勳卓著, 被封為大司馬, 執掌朝政十餘年, 權傾朝野。

桓溫晚年急欲稱帝, 於是逼迫朝廷為其加九錫, 居中執政的謝安、王坦之見桓溫病重, 故意拖延不辦, 使得桓溫至死都未能實現心願。 30年後, 其子桓玄稱帝, 桓溫才被追尊為皇帝。

桓溫劇照

5.爾朱榮(493-530年)

北魏孝明帝元詡為逼迫胡太后交權, 於是密詔大軍閥爾朱榮進京, 事情敗露後, 孝明帝為胡太后毒殺。 528年, 爾朱榮藉口為孝明帝報仇, 進兵洛陽並殺死胡太后、幼主元釗及王公大臣兩千余人, 史稱“河陰之變”。

爾朱榮掌控朝廷後, 扶立孝莊帝, 自封為大將軍、太原王, 憑藉鎮壓葛榮、萬俟醜奴叛亂的大功, 意圖稱帝。 530年, 孝莊帝誆騙爾朱榮入宮, 並將其殺死。

6.高澄(521-549年)

高澄為東魏權臣高歡長子,15歲時便進入東魏朝廷輔政,17歲時執掌吏部,19歲時擔任大將軍。547年高歡去世後,高澄繼承父親渤海王、大丞相的職務,時年才26歲!

高澄一旦穩定了政局,便積極謀劃改朝換代之事,只可惜在稱帝前夜離奇地死于廚師蘭京之手,時年才28歲。高洋建國後,追諡兄長為文襄皇帝,廟號世宗。

7.宇文泰(507-556年)

宇文泰起初跟隨北魏大將賀拔岳平定關隴,賀拔嶽被部將暗殺後,餘部推舉宇文泰為主,割據關隴,長期與高歡對峙。534年,宇文泰扶立元寶炬為帝,建立西魏政權,本人則擔任大丞相職務。

宇文泰專斷朝政24年時間,是西魏實際上的皇帝。556年,宇文泰計畫在北巡結束後稱帝,結果卻病死於途中,職位由嫡長子宇文覺繼承。翌年,宇文覺稱帝,追尊宇文泰為文帝。

宇文泰

8.任得敬(?-1170年)

任得敬本為北宋西安州通判,1137年投降西夏,並將其女兒獻于西夏崇宗,因女兒被立為後,官拜都統軍。仁宗即位後,任皇后被尊為太后,任得敬以外戚身份任尚書令、中書令,不久進封為國相,完全控制軍政大權。

1170年,任得敬強迫仁宗分夏國疆土之半歸其統治,建國號為楚,並要求金國承認,被金世宗拒絕。仁宗在金國的支持下,設計捕殺任得敬及其宗黨。

9.楊秀清(1823-1856年)

洪秀全雖是拜上帝會的教主,但楊秀清卻掌握了“代天父傳旨”特權,成了太平軍實際上的主人。永安封王時,楊秀清被封為東王,並擔任太平軍統帥,集教權、政權、軍權於一身,在進入南京後更是權傾朝野。

1856年8月,楊秀清再次動用“帶天父傳旨”特權,要求洪秀全讓位。洪秀全惱羞成恨,密詔北王韋昌輝“勤王”,殺死楊秀清,並將其家屬、部眾全部誅戮。

楊秀清

10.曾國藩(1811-1872年)

曾國藩創立湘軍,浴血奮戰十餘載,終於平定太平天國之亂。此時的曾國藩,不僅手握雄兵百萬,而且掌握江南巨大的財富,若此時兵鋒北指,推翻腐朽沒落的滿清朝廷,自己建國稱帝,可謂不費吹灰之力。

然而面對部眾四次勸進,曾國藩皆以名節大義予以拒絕,終其一生都對滿清衷心擁戴,始終不肯邁出稱帝的步子。1872年,曾國藩病故,被追封為太傅,諡號文正。

6.高澄(521-549年)

高澄為東魏權臣高歡長子,15歲時便進入東魏朝廷輔政,17歲時執掌吏部,19歲時擔任大將軍。547年高歡去世後,高澄繼承父親渤海王、大丞相的職務,時年才26歲!

高澄一旦穩定了政局,便積極謀劃改朝換代之事,只可惜在稱帝前夜離奇地死于廚師蘭京之手,時年才28歲。高洋建國後,追諡兄長為文襄皇帝,廟號世宗。

7.宇文泰(507-556年)

宇文泰起初跟隨北魏大將賀拔岳平定關隴,賀拔嶽被部將暗殺後,餘部推舉宇文泰為主,割據關隴,長期與高歡對峙。534年,宇文泰扶立元寶炬為帝,建立西魏政權,本人則擔任大丞相職務。

宇文泰專斷朝政24年時間,是西魏實際上的皇帝。556年,宇文泰計畫在北巡結束後稱帝,結果卻病死於途中,職位由嫡長子宇文覺繼承。翌年,宇文覺稱帝,追尊宇文泰為文帝。

宇文泰

8.任得敬(?-1170年)

任得敬本為北宋西安州通判,1137年投降西夏,並將其女兒獻于西夏崇宗,因女兒被立為後,官拜都統軍。仁宗即位後,任皇后被尊為太后,任得敬以外戚身份任尚書令、中書令,不久進封為國相,完全控制軍政大權。

1170年,任得敬強迫仁宗分夏國疆土之半歸其統治,建國號為楚,並要求金國承認,被金世宗拒絕。仁宗在金國的支持下,設計捕殺任得敬及其宗黨。

9.楊秀清(1823-1856年)

洪秀全雖是拜上帝會的教主,但楊秀清卻掌握了“代天父傳旨”特權,成了太平軍實際上的主人。永安封王時,楊秀清被封為東王,並擔任太平軍統帥,集教權、政權、軍權於一身,在進入南京後更是權傾朝野。

1856年8月,楊秀清再次動用“帶天父傳旨”特權,要求洪秀全讓位。洪秀全惱羞成恨,密詔北王韋昌輝“勤王”,殺死楊秀清,並將其家屬、部眾全部誅戮。

楊秀清

10.曾國藩(1811-1872年)

曾國藩創立湘軍,浴血奮戰十餘載,終於平定太平天國之亂。此時的曾國藩,不僅手握雄兵百萬,而且掌握江南巨大的財富,若此時兵鋒北指,推翻腐朽沒落的滿清朝廷,自己建國稱帝,可謂不費吹灰之力。

然而面對部眾四次勸進,曾國藩皆以名節大義予以拒絕,終其一生都對滿清衷心擁戴,始終不肯邁出稱帝的步子。1872年,曾國藩病故,被追封為太傅,諡號文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