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鼯鼠的知識

鼯鼠也稱飛鼠或飛虎, 是對松鼠科下的一個族的物種的統稱, 稱為鼯鼠族(Pteromyini)。 全世界現存13屬34種, 中國有7屬16種, 其中中國特產的有3種:複齒鼯鼠、溝牙鼯鼠和低泡飛鼠。 本類動物多數分佈在亞洲東南部的熱帶與亞熱帶森林中, 僅少數幾種分佈在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的溫帶與寒溫帶森林中。

其飛膜可以幫助其在樹中間快速的滑行, 但由於其沒有像鳥類可以產生升力的器官, 因此鼯鼠只能在樹、陸中間滑翔。 主要分佈于亞洲、歐洲和美洲的熱帶與溫帶雨林中, 已發現多達43個不同種類的鼯鼠。 21世紀初以來,

由於大量獵殺, 鼯鼠很可能滅絕。

現在因容易馴化而被常人們作為通人性的小寵物。 此外, 鼯鼠不屬於松鼠, 它們是鱗尾松鼠亞目的小動物, 常被部分人們搞混。

基本介紹

中文學名: 鼯鼠

鼯鼠

中文別名: 飛鼠或飛虎

英文名: Complex-tooth Fly Squirre

亞目: 松鼠亞目

科: 松鼠科

分佈: 亞洲、歐洲和美洲的熱帶與溫帶雨林中

分佈地區

全世界現存13屬34種, 中國有7屬16種, 其中中國特產的有3種:複齒鼯鼠、溝牙鼯鼠和低泡飛鼠。 本類動物多數分佈在亞洲東南部的熱帶與亞熱帶森林中, 僅少數幾種分佈在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的溫帶與寒溫帶森林中。

其中以複齒鼯鼠最著名, 為典型的樹棲類,與松鼠科親緣關係很近〔二者頰齒(包括臼齒、前臼齒)在頜兩側各為5枚,下頜兩側均各4枚〕,

不同點是前後肢之間有被軟毛的皮褶, 稱飛膜。 當爬到高處後, 將四肢向體側伸出, 展開飛膜, 就可以在空中向下往遠處滑翔, 因而又稱飛鼠, 為我國特有的品種。

形態特徵

一般成年鼠體長約 25 釐米, 尾巴幾乎與身體等長。 當它不開飛膜時, 外形類似松鼠, 背毛呈灰褐或黃褐色, 腹面灰白色, 四足背毛橘紅色。 鼯鼠頭寬、眼大、耳廓發達, 前後肢間有寬而多毛的飛膜, 借此起滑翔作用, 後肢略長於前肢。 鼯鼠主要採食植物性食物, 尤其愛吃松樹、柏樹的籽實、針葉和嫩皮, 也喜歡其它含油脂多的堅果和嫩葉, 偶爾捕食甲蟲等小型動物。

體型多為中等。 小飛鼠屬體長13釐米以上, 大鼯鼠屬體長50釐米以上;多數種類的毛色都比較豔麗;牙齒多為22顆。

鼯鼠又稱“飛鼠”, 但它們並不具備飛行能力, 而是利用肢體與軀幹間好似降落傘一樣的翼膜在空中滑翔。 這種沒有自推進力的滑翔顯然更適於體型較小的齧齒類動物, 這也就是為什麼絕大多數鼯鼠的身長在5到12英寸(約合13到30釐米)之間。 絨鼯鼠是鼯鼠家族的一個另類, 它們的站高達到2英尺(約合61釐米), 濃密的尾巴伸直後的長度也有2英尺。 70多年前, 這種鼯鼠便被打上已滅絕標籤。 1995年, 上紐約州的兩位自然愛好者在巴基斯坦北部地方再次發現絨鼯鼠。 失而複現之後, 絨鼯鼠身上的神秘色彩也再度成為人們的熱門討論話題。 在巴基斯坦的一些亞文化中, 絨鼯鼠的尿液被當成催情劑, 它們的叫聲據說預示著死亡。

生活習性

鼯鼠喜歡棲息在針葉、闊葉混交的山林中。 習性類似蝙蝠, 白天多躲

鼯鼠在懸崖峭壁的岩石洞穴 、石隙或樹洞中休息, 洞內鋪有乾草, 冬季有用乾草封洞口禦寒的習性。 鼯鼠性喜安靜, 多營獨居生活。 夜晚則外出尋食, 在清晨和黃昏活動得比較頻繁, 它行動敏捷, 善於攀爬和滑翔。 [1]

鼯鼠素有“千里覓食一處便”的習性。 無論活動範圍多大, 都固定在一處排泄糞便。 一般在它所棲息的洞穴附近, 選一個較大的洞穴排泄, 其糞便常年堆積而不黴爛。 橙足鼯鼠的乾燥糞便是著名的中藥材五靈脂。

生長繁殖

發情交配

每年春季為鼯鼠的繁殖季節, 交配多在2-4月進行。 人工飼養時, 可在繁殖期間將發情的鼯鼠配對飼養,

讓其自由交配, 也可將雄鼠抓人雌鼠處, 待交配完成後, 再放入另一發情雌鼠籠內。 鼯鼠的發情期一般為1-4天, 此期間雌鼠和雄鼠的生殖器都呈紅色, 並向外翻出。 交配前相互呼喚並追逐, 稍後即開始交配, 一般幾小時內可連續交配多次。 只有雙方配合好才會受精, 否則可能發生咬傷現象。 如果雌鼠在一個發情期內沒有受孕, 大約經過7 天, 還會再次發情交配, 直到受孕, 然後將雌雄鼠分開飼養。 發情期的鼯鼠食欲下降, 應盡可能提供少而精的喜好食物, 如松子、柏葉等。

懷孕產仔

鼯鼠的孕期為70-90天, 一般年產1胎, 每胎產仔1-4 只, 多數為2 只。 懷孕期間應加強雌鼠的營養, 可捉些甲蟲等小動物投喂, 應從中期開始增加精料的比例, 可用玉米煮成粥,再加些食糖喂給雌鼠,另外添加些鈣粉和維生素,以保證胎兒發育的需要。5-7月為鼯鼠的產仔期,臨產前的雌鼠,乳房腫脹,尿頻,產仔多在夜間進行,此期間飼養場內應保持絕對安靜,以免影響雌鼠的正常產仔。

哺乳育幼

剛出生的仔鼠嬌弱無毛,眼睛未開,嗜睡。一般在18日齡以

鼯鼠後睜開眼睛,40日齡開始長毛。哺乳期30-40天,也有長達100-120天的。哺乳期間須調理好母鼠的營養,增加食物的質和量,補喂多維的果蔬和精料,如加糖的玉米粥、胡蘿蔔、野果等,確保母仔正常發育。還要注意觀察母鼠的哺乳情況,發現母鼠乳量不足時(如產仔數多),需及時另找產仔少的母鼠代養或進行人工哺乳。一般每只母鼠僅能哺乳2只仔鼠。 鼯鼠的母性很強,非常愛護仔鼠,不足3月齡的仔鼠均由母鼠帶養,此期可給仔鼠飼喂加糖的玉米麵粥及嫩葉等。直到仔鼠長到3月齡,才可獨立出巢活動採食,此時應及時將母仔分開飼養,以免環境驟變時,母鼠咬傷仔鼠。離母的仔鼠應按大小分群飼養。

飼養溫度

6月初之前還不到兩個月大的小松鼠,晚上就需要注意保暖,尤其北方的氣溫,溫度太低很容易感冒,晚上要給他們多加一點墊材,早上的時候更換墊材,白天注意空氣流通。6月底以後的小鼠,白天就需要注意防暑降溫,氣溫太高引起的中暑對松鼠來說也是致命的。可以採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白天在籠子裡放幾個裝有涼水的瓶子、放一塊瓷磚等,他感覺到太熱就會自己趴在上面降溫,這些都可以預防高溫中暑。

飼養方法

鼯鼠的人工飼養方式主要有箱養、籠養、室養和窯養四種。飼養者可根據條件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方式。

(1)箱養:箱養法是用木板製成一個長、寬、高為100釐米×50釐米×60釐米的箱子,再用木板將箱體分隔成上、下兩層4個小室,上面兩間為休息室,深度為30 釐米,內放墊草,用一根木棍斜置到箱底,供鼯鼠上下活動用,下面兩間分別為採食飲水、排泄糞便所用。箱體的一面用玻璃,以便於觀察。箱的兩端分別設鐵紗網門,以利通風,便於操作。為充分利用空間,可將養殖箱疊壘成2-3層放置,但最底層的飼養箱一定要墊離地面幾釐米以防潮。

(2)籠養:在室內放置若干個較大的鐵絲籠,在距籠底60-80釐米高處設一開口式巢箱,大小為30釐米×40釐米×30釐米。籠內放些較粗的樹枝供其攀爬活動和入巢休息,飲食器具可放在籠底。另外在比鼯鼠巢略高處固定一個木板作為排糞處。籠養的優點是,鼯鼠的活動空間相對大些,運動可以加快鼯鼠的新陳代謝,使排糞量也相應的增多。

(3)室養:可分為洞養和箱養兩種,洞養是在室內牆壁上高 1 米左右處修建若干凹洞,洞口直徑約15釐米,洞深35釐米、高30釐米。為便於糞便的收集,可另建幾個洞口整上,的牆洞,供其定點排糞。食物及飲水放在洞外的地面,在室中央設置一些高1.5米以上的枯樹、假山供其攀爬和滑翔入洞休息,另外放些乾淨的軟草在室內,供其自行營巢。箱養是用40釐米×30釐米×30釐米的木箱固定在牆上代替牆洞供鼯鼠棲息,木箱放置的高度以70-100釐米為宜,在箱體的一端開口供其出人。室內其他設施與窯養相同。

(4)窯養:適合於乾燥的山區養殖,窯洞具有冬暖夏涼的優點,比較接近鼯鼠的野生棲息環境。可利用現有的窯洞或專門挖掘的窯洞作為鼯鼠的養殖場所。窯洞高最好在2米以上,面積大小適中,在70-100釐米高處修建若干洞穴,洞口直徑約15釐米,洞深約40釐米、高30釐米,供一隻鼯鼠棲息。窯洞壁上可插幾塊木板或另建幾個洞口較大的洞,作為鼯鼠排泄糞便的場所。窯內可埋置高1.5米以上的枯木供其攀爬活動,並滑翔入洞,同時備些乾草、枝葉等供其自行營巢。食物及飲水統一放在窯內地面。

飼料選擇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給鼯鼠投喂的飼料多為新鮮的柏樹枝葉、松、榆、棗、杏樹葉以及松籽、橡實、板栗、核桃等。枝葉要新鮮青綠,可在采來的枝葉上灑些水,以保持新鮮,因乾枯的枝葉鼯鼠不愛吃。在鼯鼠的繁殖期(每年2-6月)可用玉米麵煮成糊狀,加少量白糖喂母獸和斷奶仔獸,以補給營養物質。

河北、山西民間飼養較多。發情期一般在12月下旬至1月。從發情到交配約需4-6天。懷孕期74-82天。初生幼仔體長30-50mm,重20-30g。全身裸露,5天后長出稀毛。20-30天睜眼。哺乳期90-120天。2歲以上春、秋季換毛各1次。圈養壽命可達10年以上。

養殖技術

一、中華鼯鼠的用途與效益

中華鼯鼠似松鼠,眼園大,耳廓發達,身被柔毛,灰褐或棕灰

鼯鼠色,前後肢之間有寬而多毛的飛膜,借此從樹上或岩壁上向下滑行。在我國分佈有溝牙鼯鼠、毛耳飛鼠、黑向鼯鼠、紅白鼯鼠、棕足鼯鼠、小鼯鼠、海南鼯鼠、白頰鼯鼠、麗鼯鼠、白斑鼯鼠、臺灣鼯鼠、棕鼯鼠、灰鼯鼠、雲南鼯鼠、低泡飛鼠、飛鼠、黑白飛鼠、複齒鼯鼠等,多產于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臺灣、海南島、甘肅、西藏、福建、青海、河南、新疆、吉林、黑龍江、河北、陝西等省區。鼯鼠有獨特的用途,其糞便是著名的中藥材——五靈脂。五靈脂含有樹脂、尿素、尿酸、維生素A等成分,性味咸溫,具有緩解平滑肌痙攣,止痛活血的功能。主治心絞痛、胃痛,以及婦科血滯腹痛等症。如著名的方劑有“失笑散”等。每只成鼠每月可產五靈脂500g左右,五靈脂市場價每500克約15元。

二、生活習性

中華鼯鼠,主要生活在柏樹林山地中。其生活習性有“六大”特點,一是不壘窩,居住現成的岩壁石縫或洞穴中;二是喜安靜,膽小;三是有“兩怕”,既怕寒冷,又怕高溫;四是晝伏夜出覓食鳴蚪;五是定點排便;六是滑翔。一旦遇到敵害及特殊情況,展開飛膜從上往下滑行逃走。

三、繁殖

中華鼯鼠,其壽命一般為7—10年,繁殖年限7—8年左右。每年2—4月為鼯鼠的交配期,母鼯鼠在發情期發出悠揚而動聽的求偶聲,公鼠聽聲即到,很快達成交配。母鼠懷孕期為75天,每年產1胎,1胎產1—3只,少數達5只以上。小鼯鼠生後,一月睜眼,45天長全毛,一般3個月以後自行採食,轉為獨立生活。

四、飼養管理

①建舍。選地勢乾燥、安靜、排水良好的地方建舍。一般採取飼養或箱養法飼養。一是洞養法。即在牆內修好鼠洞,由三部分構成,內為居室,向前左右兩邊為排便點,食、水器,一般洞穴離地面80釐米以上,洞深40—50釐米,兩側占地30釐米,洞口安裝開閉門或用鐵絲網罩起來。洞內居室墊柔軟雜草,每洞養2—3只。二是籠養法。用鐵絲做適用籠,放或掛在室內,籠由三部分組成,居住室、食、水器點,及排糞地點,為便於集中和收集方便,以放缽盤為宜。

②飼料。人工飼養條件下,為取得鼯鼠排出的糞尿,保證五靈脂的品質,即黑又光亮,投喂飼料必須把“兩關”:一是飼料關。鼯鼠主食柏樹葉及樹籽。為此,要常年投喂柏樹葉及柏樹籽。不可亂喂其它代食品,以免引起糞尿變質;二是新鮮關。鼯鼠喜食新鮮的柏樹葉,于柏樹葉不喜食。為此,喂鼯鼠以當日采當日喂為宜。

③科學飼喂。做到一定時。每天投喂2次,由於鼯鼠有吃夜食的習性,為此,以晚多喂,早適量給食;二自由採食,以不定量為宜,讓其吃飽吃好;三給水。供足清水,讓鼠自由飲,但水質必須清潔,不飲污水。

④加強對仔鼠的管理。專業戶飼養表明,在仔鼠生長期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補喂。對母鼯鼠在繁殖期補喂玉米麵加少量的白糖,煮成糊狀,以提高產奶量;在仔鼠斷奶後,

鼯鼠也要補喂上述飼料;二是不可亂動仔鼠;三是適時換墊草;四是仔鼠自食後要適時分窩。

⑤防治疫病和敵害。堅持“兩早”:一是無病早防。每日清掃洞、籠、喂前刷洗食、水器,嚴禁喂黴變或于柏樹葉,注意防止貓、黃鼠狼、老鷹等天敵的傷害;二是有病早治。經常觀察鼯鼠動態,已發現病症有感冒、腸炎,一旦發現及時治療。

⑥適時出欄。出售種鼯鼠以斷奶後,能自食獨立生活為宜。

五、五靈脂的收取與加工

提高入藥的五靈脂的品質,關鍵在於“五抓”:一抓適時採收。鼯鼠的糞尿,在一年四季均可收取,但以春、秋季為多,且質又高;二抓除雜質。為保五靈脂純潔,要揀淨砂石、泥土等雜物;三抓晾曬。五靈脂要自然乾燥,為此,放在見陽光,有風的地方曬乾;四抓包裝。把自然乾燥好的五靈脂,用紙包裝好,放在箱中保存待銷;五抓防潮。把箱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

藥用價值

鼯鼠的入藥部分是其糞和尿,中藥稱為五靈脂。乾燥零散的鼯

鼯鼠鼠糞粒稱為五靈脂米或散靈脂。糞粒和尿粘結在一起的糞塊稱為靈脂塊或糖靈脂。靈脂塊藥效較高,品質好。一年四季均可採收,但以春、秋季為多。春季采的品質為佳。采得後,揀淨砂石、泥土等雜質,曬乾,用紙包好裝在木箱內,防止受潮,即可作為商品五靈脂出售。 五靈脂的採收及加工

人工飼養的鼯鼠仍保留在固定地點排泄糞尿的習性,使養殖者的收糞工作很方便。設計養殖場所時,可在鼯鼠的排糞處安裝可固定而防銹的淺容器,要求取放自如,尿液不易外流,易形成靈脂塊,提高靈脂的品質。採收時間因季節而有所不同,夏季應該勤收,一般1-2天收1 次,春、秋季節可1-2 周收集1次,冬季則一般在過冬後1次收集。如尿液過多,可適當增加採收次數。

五靈脂的品質高低主要取決於鼯鼠的取食種類。一般在食入松子、核桃等油性大的食物後,排出的糞便含樹脂較多,多為塊狀,中心溏軟,外表潤澤發亮,氣味惡臊,稱作溏靈脂,品質極佳;若過多採食油性較小的闊葉、水果、穀類等物,則排泄的糞便中樹脂少、纖維多,多呈粒狀,稍硬,氣味腥臭,外表深褐色,內部充滿黃綠色的碎植物,鬆軟不能粘連成靈脂米,品質較差。

採收時應注意將品質不同的糞便分開收集。收集好的糞便先去掉雜質,再行曬乾即可。人藥可用酒或醋炒幹,效果較好。

可用玉米煮成粥,再加些食糖喂給雌鼠,另外添加些鈣粉和維生素,以保證胎兒發育的需要。5-7月為鼯鼠的產仔期,臨產前的雌鼠,乳房腫脹,尿頻,產仔多在夜間進行,此期間飼養場內應保持絕對安靜,以免影響雌鼠的正常產仔。

哺乳育幼

剛出生的仔鼠嬌弱無毛,眼睛未開,嗜睡。一般在18日齡以

鼯鼠後睜開眼睛,40日齡開始長毛。哺乳期30-40天,也有長達100-120天的。哺乳期間須調理好母鼠的營養,增加食物的質和量,補喂多維的果蔬和精料,如加糖的玉米粥、胡蘿蔔、野果等,確保母仔正常發育。還要注意觀察母鼠的哺乳情況,發現母鼠乳量不足時(如產仔數多),需及時另找產仔少的母鼠代養或進行人工哺乳。一般每只母鼠僅能哺乳2只仔鼠。 鼯鼠的母性很強,非常愛護仔鼠,不足3月齡的仔鼠均由母鼠帶養,此期可給仔鼠飼喂加糖的玉米麵粥及嫩葉等。直到仔鼠長到3月齡,才可獨立出巢活動採食,此時應及時將母仔分開飼養,以免環境驟變時,母鼠咬傷仔鼠。離母的仔鼠應按大小分群飼養。

飼養溫度

6月初之前還不到兩個月大的小松鼠,晚上就需要注意保暖,尤其北方的氣溫,溫度太低很容易感冒,晚上要給他們多加一點墊材,早上的時候更換墊材,白天注意空氣流通。6月底以後的小鼠,白天就需要注意防暑降溫,氣溫太高引起的中暑對松鼠來說也是致命的。可以採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白天在籠子裡放幾個裝有涼水的瓶子、放一塊瓷磚等,他感覺到太熱就會自己趴在上面降溫,這些都可以預防高溫中暑。

飼養方法

鼯鼠的人工飼養方式主要有箱養、籠養、室養和窯養四種。飼養者可根據條件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方式。

(1)箱養:箱養法是用木板製成一個長、寬、高為100釐米×50釐米×60釐米的箱子,再用木板將箱體分隔成上、下兩層4個小室,上面兩間為休息室,深度為30 釐米,內放墊草,用一根木棍斜置到箱底,供鼯鼠上下活動用,下面兩間分別為採食飲水、排泄糞便所用。箱體的一面用玻璃,以便於觀察。箱的兩端分別設鐵紗網門,以利通風,便於操作。為充分利用空間,可將養殖箱疊壘成2-3層放置,但最底層的飼養箱一定要墊離地面幾釐米以防潮。

(2)籠養:在室內放置若干個較大的鐵絲籠,在距籠底60-80釐米高處設一開口式巢箱,大小為30釐米×40釐米×30釐米。籠內放些較粗的樹枝供其攀爬活動和入巢休息,飲食器具可放在籠底。另外在比鼯鼠巢略高處固定一個木板作為排糞處。籠養的優點是,鼯鼠的活動空間相對大些,運動可以加快鼯鼠的新陳代謝,使排糞量也相應的增多。

(3)室養:可分為洞養和箱養兩種,洞養是在室內牆壁上高 1 米左右處修建若干凹洞,洞口直徑約15釐米,洞深35釐米、高30釐米。為便於糞便的收集,可另建幾個洞口整上,的牆洞,供其定點排糞。食物及飲水放在洞外的地面,在室中央設置一些高1.5米以上的枯樹、假山供其攀爬和滑翔入洞休息,另外放些乾淨的軟草在室內,供其自行營巢。箱養是用40釐米×30釐米×30釐米的木箱固定在牆上代替牆洞供鼯鼠棲息,木箱放置的高度以70-100釐米為宜,在箱體的一端開口供其出人。室內其他設施與窯養相同。

(4)窯養:適合於乾燥的山區養殖,窯洞具有冬暖夏涼的優點,比較接近鼯鼠的野生棲息環境。可利用現有的窯洞或專門挖掘的窯洞作為鼯鼠的養殖場所。窯洞高最好在2米以上,面積大小適中,在70-100釐米高處修建若干洞穴,洞口直徑約15釐米,洞深約40釐米、高30釐米,供一隻鼯鼠棲息。窯洞壁上可插幾塊木板或另建幾個洞口較大的洞,作為鼯鼠排泄糞便的場所。窯內可埋置高1.5米以上的枯木供其攀爬活動,並滑翔入洞,同時備些乾草、枝葉等供其自行營巢。食物及飲水統一放在窯內地面。

飼料選擇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給鼯鼠投喂的飼料多為新鮮的柏樹枝葉、松、榆、棗、杏樹葉以及松籽、橡實、板栗、核桃等。枝葉要新鮮青綠,可在采來的枝葉上灑些水,以保持新鮮,因乾枯的枝葉鼯鼠不愛吃。在鼯鼠的繁殖期(每年2-6月)可用玉米麵煮成糊狀,加少量白糖喂母獸和斷奶仔獸,以補給營養物質。

河北、山西民間飼養較多。發情期一般在12月下旬至1月。從發情到交配約需4-6天。懷孕期74-82天。初生幼仔體長30-50mm,重20-30g。全身裸露,5天后長出稀毛。20-30天睜眼。哺乳期90-120天。2歲以上春、秋季換毛各1次。圈養壽命可達10年以上。

養殖技術

一、中華鼯鼠的用途與效益

中華鼯鼠似松鼠,眼園大,耳廓發達,身被柔毛,灰褐或棕灰

鼯鼠色,前後肢之間有寬而多毛的飛膜,借此從樹上或岩壁上向下滑行。在我國分佈有溝牙鼯鼠、毛耳飛鼠、黑向鼯鼠、紅白鼯鼠、棕足鼯鼠、小鼯鼠、海南鼯鼠、白頰鼯鼠、麗鼯鼠、白斑鼯鼠、臺灣鼯鼠、棕鼯鼠、灰鼯鼠、雲南鼯鼠、低泡飛鼠、飛鼠、黑白飛鼠、複齒鼯鼠等,多產于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臺灣、海南島、甘肅、西藏、福建、青海、河南、新疆、吉林、黑龍江、河北、陝西等省區。鼯鼠有獨特的用途,其糞便是著名的中藥材——五靈脂。五靈脂含有樹脂、尿素、尿酸、維生素A等成分,性味咸溫,具有緩解平滑肌痙攣,止痛活血的功能。主治心絞痛、胃痛,以及婦科血滯腹痛等症。如著名的方劑有“失笑散”等。每只成鼠每月可產五靈脂500g左右,五靈脂市場價每500克約15元。

二、生活習性

中華鼯鼠,主要生活在柏樹林山地中。其生活習性有“六大”特點,一是不壘窩,居住現成的岩壁石縫或洞穴中;二是喜安靜,膽小;三是有“兩怕”,既怕寒冷,又怕高溫;四是晝伏夜出覓食鳴蚪;五是定點排便;六是滑翔。一旦遇到敵害及特殊情況,展開飛膜從上往下滑行逃走。

三、繁殖

中華鼯鼠,其壽命一般為7—10年,繁殖年限7—8年左右。每年2—4月為鼯鼠的交配期,母鼯鼠在發情期發出悠揚而動聽的求偶聲,公鼠聽聲即到,很快達成交配。母鼠懷孕期為75天,每年產1胎,1胎產1—3只,少數達5只以上。小鼯鼠生後,一月睜眼,45天長全毛,一般3個月以後自行採食,轉為獨立生活。

四、飼養管理

①建舍。選地勢乾燥、安靜、排水良好的地方建舍。一般採取飼養或箱養法飼養。一是洞養法。即在牆內修好鼠洞,由三部分構成,內為居室,向前左右兩邊為排便點,食、水器,一般洞穴離地面80釐米以上,洞深40—50釐米,兩側占地30釐米,洞口安裝開閉門或用鐵絲網罩起來。洞內居室墊柔軟雜草,每洞養2—3只。二是籠養法。用鐵絲做適用籠,放或掛在室內,籠由三部分組成,居住室、食、水器點,及排糞地點,為便於集中和收集方便,以放缽盤為宜。

②飼料。人工飼養條件下,為取得鼯鼠排出的糞尿,保證五靈脂的品質,即黑又光亮,投喂飼料必須把“兩關”:一是飼料關。鼯鼠主食柏樹葉及樹籽。為此,要常年投喂柏樹葉及柏樹籽。不可亂喂其它代食品,以免引起糞尿變質;二是新鮮關。鼯鼠喜食新鮮的柏樹葉,于柏樹葉不喜食。為此,喂鼯鼠以當日采當日喂為宜。

③科學飼喂。做到一定時。每天投喂2次,由於鼯鼠有吃夜食的習性,為此,以晚多喂,早適量給食;二自由採食,以不定量為宜,讓其吃飽吃好;三給水。供足清水,讓鼠自由飲,但水質必須清潔,不飲污水。

④加強對仔鼠的管理。專業戶飼養表明,在仔鼠生長期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補喂。對母鼯鼠在繁殖期補喂玉米麵加少量的白糖,煮成糊狀,以提高產奶量;在仔鼠斷奶後,

鼯鼠也要補喂上述飼料;二是不可亂動仔鼠;三是適時換墊草;四是仔鼠自食後要適時分窩。

⑤防治疫病和敵害。堅持“兩早”:一是無病早防。每日清掃洞、籠、喂前刷洗食、水器,嚴禁喂黴變或于柏樹葉,注意防止貓、黃鼠狼、老鷹等天敵的傷害;二是有病早治。經常觀察鼯鼠動態,已發現病症有感冒、腸炎,一旦發現及時治療。

⑥適時出欄。出售種鼯鼠以斷奶後,能自食獨立生活為宜。

五、五靈脂的收取與加工

提高入藥的五靈脂的品質,關鍵在於“五抓”:一抓適時採收。鼯鼠的糞尿,在一年四季均可收取,但以春、秋季為多,且質又高;二抓除雜質。為保五靈脂純潔,要揀淨砂石、泥土等雜物;三抓晾曬。五靈脂要自然乾燥,為此,放在見陽光,有風的地方曬乾;四抓包裝。把自然乾燥好的五靈脂,用紙包裝好,放在箱中保存待銷;五抓防潮。把箱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

藥用價值

鼯鼠的入藥部分是其糞和尿,中藥稱為五靈脂。乾燥零散的鼯

鼯鼠鼠糞粒稱為五靈脂米或散靈脂。糞粒和尿粘結在一起的糞塊稱為靈脂塊或糖靈脂。靈脂塊藥效較高,品質好。一年四季均可採收,但以春、秋季為多。春季采的品質為佳。采得後,揀淨砂石、泥土等雜質,曬乾,用紙包好裝在木箱內,防止受潮,即可作為商品五靈脂出售。 五靈脂的採收及加工

人工飼養的鼯鼠仍保留在固定地點排泄糞尿的習性,使養殖者的收糞工作很方便。設計養殖場所時,可在鼯鼠的排糞處安裝可固定而防銹的淺容器,要求取放自如,尿液不易外流,易形成靈脂塊,提高靈脂的品質。採收時間因季節而有所不同,夏季應該勤收,一般1-2天收1 次,春、秋季節可1-2 周收集1次,冬季則一般在過冬後1次收集。如尿液過多,可適當增加採收次數。

五靈脂的品質高低主要取決於鼯鼠的取食種類。一般在食入松子、核桃等油性大的食物後,排出的糞便含樹脂較多,多為塊狀,中心溏軟,外表潤澤發亮,氣味惡臊,稱作溏靈脂,品質極佳;若過多採食油性較小的闊葉、水果、穀類等物,則排泄的糞便中樹脂少、纖維多,多呈粒狀,稍硬,氣味腥臭,外表深褐色,內部充滿黃綠色的碎植物,鬆軟不能粘連成靈脂米,品質較差。

採收時應注意將品質不同的糞便分開收集。收集好的糞便先去掉雜質,再行曬乾即可。人藥可用酒或醋炒幹,效果較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