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它是古代漢人王朝擴張的極限,因前蘇聯的破壞而即將乾涸

中亞鹹海, 1960年測得水域面積達到6.8萬平方公里, 當年名列世界第四大湖。 而如今, 它去即將乾涸消亡。 據《大唐地理志》記載, 在武則天時代,

咸海地區屬於北庭都護府管轄。 事實上, 鹹海是中國古代王朝向西擴張的極限, 得益於中亞兩大內流河錫爾河(現注入北鹹海)和阿姆河(注入南鹹海, 現注入東鹹海和西鹹海)源源不斷的河水注入, 在古代這一帶是乾旱缺水的中亞地區唯一適合農耕的地帶, 錫爾河和阿姆河兩條河流之間的土地被稱為“河中府”, 是中亞最富饒的地方。 這也是為什麼大唐王朝能夠在這裡長久立足, 因為這裡正好適合中原農耕文明的發展。

鹹海, 位於中亞的哈薩克和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的鹹水湖, 哈薩克是中亞領土最大的國家, 烏茲別克斯坦是中亞人口最多的國家, 這兩個國家都是由前蘇聯分裂而來, 夾在兩個嗷嗷待哺的年輕國家之中, 鹹海的命運自然不會太好。 然而, 真正將鹹海推向深淵的則是它的前宗主蘇聯。

鹹海的悲劇源自于它被蘇聯所占擁有, 這個曾經的超級強國, 有著天生粗蠻狂暴的基因, 好大喜功, 素有“水庫狂魔”的稱呼。 如今從衛星地圖看前蘇聯領土上的各個國家, 還可以看到大江大河無一例外都建造了大型水庫、引水設施等, 甚至網傳前蘇聯專家用核彈炸水庫的段子還讓人拍案叫絕。

在蘇聯最發達的時候, 即20世紀50和60年代, 蘇聯政府突發奇想, 開始在匯入鹹海的兩條主要河流:錫爾河和阿姆河上建造著名的托克托古爾大壩、運河和其他水利設施, 目的是為了引用兩條河流的水進行灌溉, 把其他地方的沙漠變成棉花和其他農作物的良田。 蘇聯人一心想的是發展農業, 種植高耗水卻經濟價值極高的棉花產業, 讓蘇聯的中亞地區成為世界上棉花產量最大的地區。

然而, 這個世界之最的頭銜是建立在犧牲鹹海的基礎之上。

乾旱地區的湖泊原本就生存不易, 既要面臨水源不足、蒸發量大、降雨不足的困境, 還要為人生活動提供生存必須的水資源, 再遇上大旱年份, 乾涸消失是必然的事。 事實上,鹹海的衰亡也是從蘇聯人開始建大壩開始,自那之後,鹹海的水位日漸下降,加之70年代以來氣候持續乾旱,導致湖面積急劇減小和湖水鹽度增高,魚產量減少,多種魚類滅絕,湖盆附近地區大量幹鹽堆積,植物受到破壞。咸海就此消失,形成了南鹹海與北鹹海。後來湖中的復活島與大陸相連,將南鹹海分為東西兩部分。而這引發的後果就是依賴鹹海的漁業崩潰了,狂風吹起湖底的鹽塵成為公眾健康的危害。

據科學家估計,短短50年,鹹海水面消失了60000平方公里,而且僅存的水域還在持續消失之中,這一擁有550萬年曆史的古老湖泊正在被人類悄然榨幹。

喜歡我的文章內容,請關注頭條號【吉融易】,每天都有好玩、有趣的新鮮內容分享哦!

事實上,鹹海的衰亡也是從蘇聯人開始建大壩開始,自那之後,鹹海的水位日漸下降,加之70年代以來氣候持續乾旱,導致湖面積急劇減小和湖水鹽度增高,魚產量減少,多種魚類滅絕,湖盆附近地區大量幹鹽堆積,植物受到破壞。咸海就此消失,形成了南鹹海與北鹹海。後來湖中的復活島與大陸相連,將南鹹海分為東西兩部分。而這引發的後果就是依賴鹹海的漁業崩潰了,狂風吹起湖底的鹽塵成為公眾健康的危害。

據科學家估計,短短50年,鹹海水面消失了60000平方公里,而且僅存的水域還在持續消失之中,這一擁有550萬年曆史的古老湖泊正在被人類悄然榨幹。

喜歡我的文章內容,請關注頭條號【吉融易】,每天都有好玩、有趣的新鮮內容分享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