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電動汽車多了,但充電樁不是想建就能建設

隨著新能源行業的發展, 在北京的道路上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 尤其是現在許多車更換了新能源汽車牌照後, 那一抹鮮綠更加明顯。 目前除了一些計程車公司的EU220採用的是換電模式外, 很多家庭用車都是採用充電樁充電, 那隨之而來的充電難, 充電樁少, 車樁不匹配, 油車占位等等問題也都不絕於耳。

很多車主就想:你看我們社區有那麼多的車位, 幹嘛不建設幾個快充樁呀?你看那邊有好幾畝的空地, 為什麼不建設一個充電站呢?

其實呢, 北京地區除了國網外, 還有大大小小幾十家運營商, 如星星充電, 普天, 特來電, 富電等等, 各家運營商一起努力才把北京佈局了大大小小的許多充電網站, 滿足日益增長的新能源車的充電需求。 這麼多的運營商玩家, 肯定有不缺錢的主, 那為什麼不在我說的這個地方建樁呢?

原因很簡單:我想建,

但是臣妾做不到呀!接下來筆者將從三個場景來幫大家分析下, 建設充電樁的難點。

先分析下居住地(社區):

那如果私人充電樁建設不了, 如何解決充電問題呢?那就是在社區建設公共充電樁, 由物業劃出幾個公共車位出來, 由運營商勘察物業配電室剩餘電容與設計施工走線, 做出施工預算與方案後, 由運營商來投資建設公共充電站, 充電樁建設成功後可以由社區業主輪流來充電, 就像是一個小型的加油站。 步驟看起來很簡單, 但是實際上會遇到一些不可抗的因素:

1.首先社區的車位的使用為社區業主們所有, 物業只是管理方, 第一步要征得社區業主委員會的同意後, 才能建設。 (有時會遇到這種情況)

2.看電, 除了國網可以用自己的配電室或者外面電線杆上的柱變外, 其他所有的運營商都要用社區物業自己配電室的電, 如果電量有富裕, 運營商會根據社區實際情況和物業溝通建設幾直幾交;如果沒有富裕電容, 只能建設1-2個交流樁這種, 絕大部分運營商都不會費這個精力去做。

如果電容不足, 那社區就只能增容, 但是因為增容費用高週期長, 物業和運營商也不會去費那個心思, 所以社區的業主就只能去外面公共充電樁充電或者等待著國網有這種自己增容在社區建樁專案(目前有, 但是你確定就是幸運兒嘛?)

3.費用, 因為市場經濟下, 投資收益是每個運營商都要考慮的必要因素。 如果社區的施工線纜過長, 施工難度過大(破路, 不好走線), 而且物業入場費和電費費用過高, 因許多運營商本來現在就是虧損的, 所以也不會非要砸錢要把充電樁在這個社區建設下來。

4.是否對外開放, 因為很多社區是封閉式社區, 建設了公共充電樁後, 意味著充電的用戶只有本社區的業主,

即使在所有建設充電樁的硬性條件都達到後, 有的運營商會考慮到投資收益週期的問題, 按照業主的一輛車充1次電用3天來計算, 因為回本週期過長則會放棄投資建設。 不過有的運營商做的是未來的生意, 因為社區業主買新能源汽車的會越來越多, 而且都是剛性的充電需求, 有的運營商會選擇建設, 所以如果社區物業真正想建設公共充電樁, 不妨多找幾家有實力的運營商。

5.政府的補貼政策影響, 如果要取到北京市發改委的30%獎勵, 就一定要有發改委的備案通知書, 而發改委要求公共充電站的第一點就是場地對外開放。 所以政策的指向性對運營商建設也有較大的影響。

接下來聊聊在工作地和目的地建樁:

如果自己的工作單位有公共充電樁,對於車主那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週末逛個商場,住個酒店,泡個溫泉,滑個雪,如果每個場地都有充電樁,那也就沒有了續航里程焦慮問題,但是為什麼有的地方確實是沒有呢?

1.沒電,這是充電樁建設最核心的問題,因為現在充電設施運營商的直流樁功率已經在大幅度地提高,從剛開始的30KW 40KW升級到90KW,意味著佔用的物業電的餘量也越來越多,一旦沒電,當前情況下小的場地運營商不會去選擇增容,那建樁場地只能放棄建設。

2.物業和開發商不讓,因為充電樁畢竟也是屬於電力設施,在使用過程中要保證百分百沒有安全問題也不現實,所以有的物業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幹總不會錯的態度,即使有充電需求,也會把業主推到社會上的公樁上充電。

3.電費問題,其實很多場地收取的充電費用高,不能怪運營商。因為在許多商場,酒店,寫字樓等場地,都屬於人流量較大的地方,對於運營商是有運營價值的。但是因為場地都是商業電,峰谷平平均下來一度電在1.1-1.2元左右,再加上物業要求的線損和利潤,運營商拿下來的話都要1.3-1.4元/度,但優質的場地,就像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甲運營商覺得貴不想建設,那乙運營商認為場地好,電費貴就貴一些,就敢建設。但是因為場地建設好了要運營,運營商一般會將0.8元/度的服務費進行打折,比如0.4元/度或者0.6元/度,以此來吸引車主充電,變相延長了運營商的回本週期。

4.至於施工成本,運營價值,政府政策等,考慮的因素和在社區建設公共充電樁一樣,建充電樁就像是做生意,好地段好流量低電價低成本才能賺錢,就是運營商最基礎的需求。

最後再聊聊建設大型充電場站:

就像是國家電網一次性建設30-50個60KW的快充樁,這種場地不用擔心油車占位,每次去都能充上電,為什麼運營商不多搞搞這種大站呢?接下來,筆者給大家理一下建設大型充電站的流程:

1.首先運營商要找到合適的場地,地理位置優越,而且地下沒有埋設的燃氣管道,電纜等等,土地性質清晰,場地面積符合建站要求。

2.運營商租賃場地後,拿到相關產權證明等去當地區縣發改委備案,備案成功後,發改委給予運營商這個項目的備案通知書。

3.運營商拿發改委批復的備案通知書,去當地區縣的供電局進行增容報樁,需要看供電局能否批復出所需的電容容量。

4.供電局批復成功後,運營商需委託供電局下的協力廠商施工隊進行增容施工,蹲設變壓器。變壓器建設完畢後,由供電局專工驗收,給予供電。

5.電力問題解決後,由運營商進行充電樁的土建施工,埋設電纜,安裝充電樁。

6.充電樁安裝完畢後,調試充電設備,上線運營。

為什麼國網的充電大站比較多呢?首先每個地區的供電所對自己區域的情況都非常瞭解:哪塊有合適的場地,哪塊場地附近有富裕的電容,哪塊增容費用較低施工容易。對於這種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壟斷性選手,沒有任何運營商有可比性。

其他運營商想建設大站首先要發動自己的資源尋找到合適的場地,找到後需要租賃,暫且按照一個車位800元來計算租賃費用,因為自己增容,至少也要租賃8年以上才能均攤增容成本,如果建設50個60KW的直流樁,光一年場地租賃費用就需要48萬,8年就是384萬,光這一點就將很多中小運營商排除在外。其次再算算增容的時間成本與設備成本,從前期的發改委備案與國網的批復等等,少說也要1-2個月時間,而且也不能確定租賃的場地附近有國網的開闢器,能夠讓運營商增到這麼多的電容。即使可以,按照一個1000kva變壓器均價70萬來計算,50個60KW的直流樁光增容就需要4個,價值280萬的增容費,而50個充電樁再加上線纜,施工,主材,輔材等等,大約也需要300萬左右。一個50個60KW充電樁的大型場站,大約總計需要970萬的投資。

巨大的投資,只能依靠每日0.8元/度的充電服務費收益和發改委30%的建設補貼,所以雖然隨著充電車輛的增加,該站最終一定可以盈利,但是能夠玩的起的運營商也一定要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和團隊能力才夠,並且能活到盈利的那一刻,這也是為什麼北京地區充電大站建設少的原因:太燒錢。

不過無論建樁有多難,筆者一直相信一句話:辦法總比困難多。相信在政府,運營商,場地方和車主們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行業能發展的愈來愈好,也希望北京的霧霾中,不再含有一絲汽車尾氣的味道!

· END ·

· 第一電動汽車網 ·

最懂新能源汽車的平臺,新能源汽車資訊第一選擇

如果自己的工作單位有公共充電樁,對於車主那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週末逛個商場,住個酒店,泡個溫泉,滑個雪,如果每個場地都有充電樁,那也就沒有了續航里程焦慮問題,但是為什麼有的地方確實是沒有呢?

1.沒電,這是充電樁建設最核心的問題,因為現在充電設施運營商的直流樁功率已經在大幅度地提高,從剛開始的30KW 40KW升級到90KW,意味著佔用的物業電的餘量也越來越多,一旦沒電,當前情況下小的場地運營商不會去選擇增容,那建樁場地只能放棄建設。

2.物業和開發商不讓,因為充電樁畢竟也是屬於電力設施,在使用過程中要保證百分百沒有安全問題也不現實,所以有的物業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幹總不會錯的態度,即使有充電需求,也會把業主推到社會上的公樁上充電。

3.電費問題,其實很多場地收取的充電費用高,不能怪運營商。因為在許多商場,酒店,寫字樓等場地,都屬於人流量較大的地方,對於運營商是有運營價值的。但是因為場地都是商業電,峰谷平平均下來一度電在1.1-1.2元左右,再加上物業要求的線損和利潤,運營商拿下來的話都要1.3-1.4元/度,但優質的場地,就像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甲運營商覺得貴不想建設,那乙運營商認為場地好,電費貴就貴一些,就敢建設。但是因為場地建設好了要運營,運營商一般會將0.8元/度的服務費進行打折,比如0.4元/度或者0.6元/度,以此來吸引車主充電,變相延長了運營商的回本週期。

4.至於施工成本,運營價值,政府政策等,考慮的因素和在社區建設公共充電樁一樣,建充電樁就像是做生意,好地段好流量低電價低成本才能賺錢,就是運營商最基礎的需求。

最後再聊聊建設大型充電場站:

就像是國家電網一次性建設30-50個60KW的快充樁,這種場地不用擔心油車占位,每次去都能充上電,為什麼運營商不多搞搞這種大站呢?接下來,筆者給大家理一下建設大型充電站的流程:

1.首先運營商要找到合適的場地,地理位置優越,而且地下沒有埋設的燃氣管道,電纜等等,土地性質清晰,場地面積符合建站要求。

2.運營商租賃場地後,拿到相關產權證明等去當地區縣發改委備案,備案成功後,發改委給予運營商這個項目的備案通知書。

3.運營商拿發改委批復的備案通知書,去當地區縣的供電局進行增容報樁,需要看供電局能否批復出所需的電容容量。

4.供電局批復成功後,運營商需委託供電局下的協力廠商施工隊進行增容施工,蹲設變壓器。變壓器建設完畢後,由供電局專工驗收,給予供電。

5.電力問題解決後,由運營商進行充電樁的土建施工,埋設電纜,安裝充電樁。

6.充電樁安裝完畢後,調試充電設備,上線運營。

為什麼國網的充電大站比較多呢?首先每個地區的供電所對自己區域的情況都非常瞭解:哪塊有合適的場地,哪塊場地附近有富裕的電容,哪塊增容費用較低施工容易。對於這種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壟斷性選手,沒有任何運營商有可比性。

其他運營商想建設大站首先要發動自己的資源尋找到合適的場地,找到後需要租賃,暫且按照一個車位800元來計算租賃費用,因為自己增容,至少也要租賃8年以上才能均攤增容成本,如果建設50個60KW的直流樁,光一年場地租賃費用就需要48萬,8年就是384萬,光這一點就將很多中小運營商排除在外。其次再算算增容的時間成本與設備成本,從前期的發改委備案與國網的批復等等,少說也要1-2個月時間,而且也不能確定租賃的場地附近有國網的開闢器,能夠讓運營商增到這麼多的電容。即使可以,按照一個1000kva變壓器均價70萬來計算,50個60KW的直流樁光增容就需要4個,價值280萬的增容費,而50個充電樁再加上線纜,施工,主材,輔材等等,大約也需要300萬左右。一個50個60KW充電樁的大型場站,大約總計需要970萬的投資。

巨大的投資,只能依靠每日0.8元/度的充電服務費收益和發改委30%的建設補貼,所以雖然隨著充電車輛的增加,該站最終一定可以盈利,但是能夠玩的起的運營商也一定要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和團隊能力才夠,並且能活到盈利的那一刻,這也是為什麼北京地區充電大站建設少的原因:太燒錢。

不過無論建樁有多難,筆者一直相信一句話:辦法總比困難多。相信在政府,運營商,場地方和車主們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行業能發展的愈來愈好,也希望北京的霧霾中,不再含有一絲汽車尾氣的味道!

· END ·

· 第一電動汽車網 ·

最懂新能源汽車的平臺,新能源汽車資訊第一選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