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了它們才叫過年!看大品牌如何玩轉春節情感行銷?

臨近年關, 似乎各行各業都進入了歇業待機坐等年假的好時光。 只有食品行業, 反而進入了一年中最繁忙、最緊張、最要衝銷量的春節銷售黃金檔!終端跑門店、搞堆頭、做促銷, 品牌主也不閑著, 廣告大片、行銷創意、新口號、新包裝, 輪番上陣。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 為了搶奪消費者的注意力, 這些廣告主們又是如何在春節前期, 挖空心思怒刷存在感的呢?

01

首先一位, 就是春節行銷老司機, 老奶奶不扶就扶你的百事可樂了。 百事“把樂到回家”為主題的新春微電影, 自2011年起就一直延續到今, 可以說是春節情感行銷的開山鼻祖了。

所以我們都說, 百事的廣告一出, 就知道要過年了!

今年, 百事這一則《霹靂爸媽》的微電影, 創意腦洞也開的很大, 可以堪稱一部曲折離奇、波蕩起伏的“大電影”了!

有著音樂夢的王嘉爾, 在年夜飯上, 與當廚子的老爸鄧超產生了衝突。 然後在“百事春節限量版精靈”周冬雨的帶領下, 穿越回到過去, 看到年輕時的爸爸原來是霹靂舞舞王, 跳舞就是夢想, 夢想也想過堅持!只不過後來, 夢想就變成了老婆和孩子!

這部微電影相比以往, 都顯得既歡樂又戳淚點。 比如年老邋遢掄大勺的廚子爸爸, 年輕的時候簡直又酷又拽又浪蕩, 和張一山那一段尬舞也是經典再現。

比如放蕩不羈的霹靂爸爸得知女友懷孕時, 說出“我的夢想, 就是你和孩子”時的溫情。

不過就是這樣的對比, 才能體現“家”的意義吧!為了我們所愛的人, 為了親人的幸福, 我們就是可以去改變自己啊!音樂重要、舞蹈重要、夢想重要, 可是它們的終極目標, 不就是為了獲得幸福, 把“樂”帶回家嗎?

顯而易見, 作為舶來品的百事可樂, 對中國的春節行銷顯得越來越駕輕就熟, 並且每次都能成功地引起一波廣泛的話題討論。

2018年是夢想與親情的衝突和統一!

2017年是兒時記憶的經典重溫, 把播出整12年、陪伴我們長大的《家有兒女》原班人馬重新聚首, 《17 把樂帶回家》!

觀看視頻

2016年猴年推出的《猴王世家》, 把六小齡童請來, 把我們的“美猴王情懷”、“猴王精神”狠狠地行銷了一把!

能把當年的所有流量明星、話題人物都聚集起來給你拜年,固然是財大氣粗的百事微電影行銷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

不過無法忽略的是,在這些微電影、廣告中,它捕捉到了這些樸實又真摯的情感細節,表達出了我們每一個國人心中“親情、家人、歡歡樂樂回家過年”的熱情企盼,也做到了對我們傳統經典文化滿懷敬意的重新演繹。

這樣就夠了,對重情重義重傳承的國人來說,恰逢春節這麼一個滿滿節日氛圍、特別容易情感氾濫的日子來說,它足以打動我們,讓我們對品牌印象深刻,並產生好感和親近。

02

其實除了可口可樂,還有很多品牌在堅持春節情感行銷的道路上,也做的相當不錯,這要說的就是德芙了!

因為每年的情人節總是與春節相近,而象徵小情小愛的德芙巧克力,在近2年也一直嘗試轉換視角,把產品定位從情侶表達愛意,擴大到親情、家人“年年得福”的情感表達。

在德芙的春節微電影中,大概都是講述子女逐漸長大,與父母由親密無間到漸行漸遠,最後又回歸到家人與愛的情節,當然德芙就是始終作為見證者與陪伴者的那一個。

2017年的“國民閨女”關曉彤與媽媽,2018年的“金馬影后”馬思純和爸爸,表現地都相當感人(2017年的感覺更有耐心和誠意)。

之所以能夠戳中我們,大概是因為這正是我們所經歷的現實。小時候的爸媽就是天,就是我們的全部世界。長大了去到真正的世界,挑戰、夢想、成就、財富,精彩而充實...足以讓我們忘記身後蒼老又落寞的父母。我們反而成了父母的世界。

這樣的主題,其實與今年口碑與票房俱佳的一部迪士尼電影《尋夢環球記》(英文名 《Coco》),瞄準的都是相似的痛點。那就是,親情與愛,是人類永恆不變的主題,無論是國內國外,無論是春節與否。真正能夠做到如此普世、如此放之四海而皆準、真正“一招鮮,吃遍天”的,也唯有於此了。

這些廣告、情感行銷告訴我們,年輕時的躁動啊、青春啊、夢想啊,幼稚又固執的堅持啊,最終在“愛”面前,統統都要妥協。巧合的是,這也是歲月會告訴我們的真理。或者說,這也是靠情感維繫的人類,骨子裡就深深烙印的認知和贊同。

那麼,碰到這樣的行銷,還有辦法不舉手投降,乖乖上交我們的錢袋和忠誠嗎?

03

百事和德芙,可以說是舶來品進入中國,對中國的春節文化、親情理念能夠入鄉隨俗並甘之如飴的典範代表了,當然也有很多品牌,如可口可樂、雀巢、寶潔等,也做的相當出色。

講到這裡,就不得不提我們土生土長的民族企業、國民品牌了!如伊利、蒙牛、王老吉、加多寶、六個核桃、旺旺等,對於一年一度的春節行銷,它們當然也不會放過。只不過數過來這麼多品牌,卻沒有一個能牢記腦海,一看到就能回憶起感動或歡樂的鏡頭,是不是有點失落和尷尬?

標準式、流線操作式的搬上整齊的產品,然後潔淨的畫面、團聚的全家就其樂融融地坐在一起,這是我們的廣告。

或者,粗暴洗腦式地灌輸口號,你上火要這樣,你用腦要那樣,你要過吉祥年,你要招財進寶,你全家要旺旺...這是我們的傳播語。看不到耐心和誠意,沒有真實地、生活化地情感體現和傳達,品牌只是充當一個喋喋不休的說教者,蠻不講理地鼓動著你“快來買我吧”。

這些高高在上、自以為是的廣告主們,或是對著電腦盲目自嗨的行銷人們,何妨“下來”看看,到最廣闊的人民群眾中去,看到他們的呐喊,他們的困惑,他們內心的掙扎,和所堅持的榮耀。真正為人民發聲,也才能贏得人民的擁戴啊!

除了那些假大空的行銷,另外一個頗為流行的思路,近來也被很多品牌主拿來借鑒。

如最近脈動出的“差不多”新年瓶:

再如,旺旺雪餅變方,仙貝變圓的改變:

這些和新品同步推出的新年行銷廣告,無不聯合暴走動漫、嘻哈音樂等時下流行的表演形式,採取一種更貼合年輕人表達習慣、更網路化、更幽默調侃的語言,來討好消費者,並試圖在年輕人春節回家面對催婚生育、親戚審問和各種“甜蜜的煩惱”這類場景下,提供一種解決方案。

老品牌迎合潮流、不斷創新的精神首先還是值得欣喜和肯定。不過很難想像,我能用你瓶子上的戲謔文案,來回懟老家那些滿臉熱切的七大姑八大姨;我能因為你變方了變圓了,就抹去穿不穿秋褲、養不養貓狗的認知鴻溝。

我們很難界定,這樣的行銷思路,是因為本土品牌對國情更前衛、更先進的洞察,還是想擺脫老套的親情束縛,引得一小批受眾狂歡?

不過肯定的是,相比這種隔靴搔癢、圖有形式,最多一笑了之的品牌印象,我寧願選擇和百事一起“把樂帶回家”,姑且把自我放下,去跟固執又慈愛的父母和解,去向偉大的親情投降!就如《尋夢環球記》所說:“nothing is important than family.”

潮流容易讓人追趕,也容易讓人轉頭就忘。昨天流行“freestyle”,今天流行“打call”,明天又流行“be real”......一味跟風網路熱詞、新鮮話題的品牌主,就像無根的蒲公英一樣,風向一變,就被吹散了!不妨我們也多尋找和思考一下,什麼是自己能為之堅定的“根”,而什麼又是經久不衰、百用不厭的行銷命題?其他,不過形式而已。

能把當年的所有流量明星、話題人物都聚集起來給你拜年,固然是財大氣粗的百事微電影行銷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

不過無法忽略的是,在這些微電影、廣告中,它捕捉到了這些樸實又真摯的情感細節,表達出了我們每一個國人心中“親情、家人、歡歡樂樂回家過年”的熱情企盼,也做到了對我們傳統經典文化滿懷敬意的重新演繹。

這樣就夠了,對重情重義重傳承的國人來說,恰逢春節這麼一個滿滿節日氛圍、特別容易情感氾濫的日子來說,它足以打動我們,讓我們對品牌印象深刻,並產生好感和親近。

02

其實除了可口可樂,還有很多品牌在堅持春節情感行銷的道路上,也做的相當不錯,這要說的就是德芙了!

因為每年的情人節總是與春節相近,而象徵小情小愛的德芙巧克力,在近2年也一直嘗試轉換視角,把產品定位從情侶表達愛意,擴大到親情、家人“年年得福”的情感表達。

在德芙的春節微電影中,大概都是講述子女逐漸長大,與父母由親密無間到漸行漸遠,最後又回歸到家人與愛的情節,當然德芙就是始終作為見證者與陪伴者的那一個。

2017年的“國民閨女”關曉彤與媽媽,2018年的“金馬影后”馬思純和爸爸,表現地都相當感人(2017年的感覺更有耐心和誠意)。

之所以能夠戳中我們,大概是因為這正是我們所經歷的現實。小時候的爸媽就是天,就是我們的全部世界。長大了去到真正的世界,挑戰、夢想、成就、財富,精彩而充實...足以讓我們忘記身後蒼老又落寞的父母。我們反而成了父母的世界。

這樣的主題,其實與今年口碑與票房俱佳的一部迪士尼電影《尋夢環球記》(英文名 《Coco》),瞄準的都是相似的痛點。那就是,親情與愛,是人類永恆不變的主題,無論是國內國外,無論是春節與否。真正能夠做到如此普世、如此放之四海而皆準、真正“一招鮮,吃遍天”的,也唯有於此了。

這些廣告、情感行銷告訴我們,年輕時的躁動啊、青春啊、夢想啊,幼稚又固執的堅持啊,最終在“愛”面前,統統都要妥協。巧合的是,這也是歲月會告訴我們的真理。或者說,這也是靠情感維繫的人類,骨子裡就深深烙印的認知和贊同。

那麼,碰到這樣的行銷,還有辦法不舉手投降,乖乖上交我們的錢袋和忠誠嗎?

03

百事和德芙,可以說是舶來品進入中國,對中國的春節文化、親情理念能夠入鄉隨俗並甘之如飴的典範代表了,當然也有很多品牌,如可口可樂、雀巢、寶潔等,也做的相當出色。

講到這裡,就不得不提我們土生土長的民族企業、國民品牌了!如伊利、蒙牛、王老吉、加多寶、六個核桃、旺旺等,對於一年一度的春節行銷,它們當然也不會放過。只不過數過來這麼多品牌,卻沒有一個能牢記腦海,一看到就能回憶起感動或歡樂的鏡頭,是不是有點失落和尷尬?

標準式、流線操作式的搬上整齊的產品,然後潔淨的畫面、團聚的全家就其樂融融地坐在一起,這是我們的廣告。

或者,粗暴洗腦式地灌輸口號,你上火要這樣,你用腦要那樣,你要過吉祥年,你要招財進寶,你全家要旺旺...這是我們的傳播語。看不到耐心和誠意,沒有真實地、生活化地情感體現和傳達,品牌只是充當一個喋喋不休的說教者,蠻不講理地鼓動著你“快來買我吧”。

這些高高在上、自以為是的廣告主們,或是對著電腦盲目自嗨的行銷人們,何妨“下來”看看,到最廣闊的人民群眾中去,看到他們的呐喊,他們的困惑,他們內心的掙扎,和所堅持的榮耀。真正為人民發聲,也才能贏得人民的擁戴啊!

除了那些假大空的行銷,另外一個頗為流行的思路,近來也被很多品牌主拿來借鑒。

如最近脈動出的“差不多”新年瓶:

再如,旺旺雪餅變方,仙貝變圓的改變:

這些和新品同步推出的新年行銷廣告,無不聯合暴走動漫、嘻哈音樂等時下流行的表演形式,採取一種更貼合年輕人表達習慣、更網路化、更幽默調侃的語言,來討好消費者,並試圖在年輕人春節回家面對催婚生育、親戚審問和各種“甜蜜的煩惱”這類場景下,提供一種解決方案。

老品牌迎合潮流、不斷創新的精神首先還是值得欣喜和肯定。不過很難想像,我能用你瓶子上的戲謔文案,來回懟老家那些滿臉熱切的七大姑八大姨;我能因為你變方了變圓了,就抹去穿不穿秋褲、養不養貓狗的認知鴻溝。

我們很難界定,這樣的行銷思路,是因為本土品牌對國情更前衛、更先進的洞察,還是想擺脫老套的親情束縛,引得一小批受眾狂歡?

不過肯定的是,相比這種隔靴搔癢、圖有形式,最多一笑了之的品牌印象,我寧願選擇和百事一起“把樂帶回家”,姑且把自我放下,去跟固執又慈愛的父母和解,去向偉大的親情投降!就如《尋夢環球記》所說:“nothing is important than family.”

潮流容易讓人追趕,也容易讓人轉頭就忘。昨天流行“freestyle”,今天流行“打call”,明天又流行“be real”......一味跟風網路熱詞、新鮮話題的品牌主,就像無根的蒲公英一樣,風向一變,就被吹散了!不妨我們也多尋找和思考一下,什麼是自己能為之堅定的“根”,而什麼又是經久不衰、百用不厭的行銷命題?其他,不過形式而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