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誰說中國人不配吃澳洲牛肉?!

當剛剛從蒙牛退休的張勇, 考察了紐西蘭和澳洲牧場, 最終找到澳大利亞巴拉瑞特當時的農場主, 提出收購想法, 對方幾乎是在聽完之後就果斷地拒絕了。 原因竟是因為他是中國人。

難道中國人不配吃澳洲牛肉?為了讓中國人能夠吃上澳洲的牛肉, 這一位原本應該享受養老生活的長者, 重新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他創立了“比夫家人”這一牛肉品牌, 並且提出了“牛在澳洲養, 肉給國人吃”的理念。

好好讀書, 最後還是去養牛吧

小時候, 張勇家裡有牛。 每天放學, 放牛是他的必修課。 家裡老人告誡他, 如果不好好讀書, 就只能養牛。 沒想到, 好好讀書, 考上了大學的張勇, 最後的工作依然是養牛, 一養還是大半輩子。 “我和牛結了一輩子的緣分。 ”

1999年, 張勇結識牛根生, 加入蒙牛集團, 開啟“養牛生涯”。 50歲, 從蒙牛退休, 張勇創業, 創業領域還鎖定在“養牛”。

在蒙牛, 張勇接觸的大多是奶牛, 當時國內奶牛養殖技術不發達, 他常往返國內外, 去到美國、荷蘭、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學習先進的奶牛養殖技術, 引進好的牛種基因。

他驚歎於國外養殖技術, 還有幸品嘗到當地的肉牛。 當國外鮮嫩的牛肉, 冒著滋滋的熱氣, 第一次攤開在張勇面前,

他唯一的想法就是, 有機會一定要帶家人嘗嘗。

2012年, 張勇與蒙牛的同僚聚在一起, 朋友抱怨起在國內, 連一口好牛肉都吃不上。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正是這番話讓張勇創業的方向變得更加明朗:要讓國人吃上最好的牛肉。

比起牛奶,

國內的肉牛市場更加混亂。 老牛肉, 奶牛肉, 注水肉充斥市場, 養殖技術匱乏, 環境污染, 食品安全問題等諸多因素和亂象, 讓國人“吃上一口好牛肉”都成了奢望。

“讓國人吃上一口好牛肉”, 這個念頭在張勇的心裡生了根。

張勇便踏上“尋找好牛肉”的旅途。 第一站選擇了澳大利亞。

200多年以來, 澳大利亞的牛都沒有發生過疫情, 張勇深知做食品, 安全是重要的。

在維多利亞肉類養殖基地, 張勇見到了完善的肉牛養殖技術和成熟的牧場管理機制, 和一片原生態, 美得如同風景畫似的牧場資源。 這一切打開了張勇對牛肉行業的新認知。

尤其在品嘗到當地的牛肉時, 草飼安格斯牛瘦而不柴, 入口鮮香;谷飼安格斯牛肉汁豐富, 鮮嫩可口;澳洲和牛品相和味覺無可挑剔。 這些翻滾在張勇味蕾上的味道, 讓他永遠都忘不了。

不過, 儘管對澳大利亞的牧場和牛都很滿意, 張勇仍選擇再去一趟紐西蘭。 在紐西蘭的皇后鎮, 張勇瞭解到, 雖然與澳大利亞鄰近, 但紐西蘭主要產羊, 牛的飼養數量非常有限。 這裡的牛主要為草飼,受地域條件限制,牛肉產量少,口感也大不如澳大利亞的肉牛。

張勇決定了,就要引進澳大利亞的牛。

牛在澳洲養,肉給國人吃

接下來就是洽談收購。

然而這場談判尚未開始就夭折了。原巴拉瑞特農場主幾乎是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他。原因是他是一名中國人。他認為中國人並不懂得養牛,而且市場非常混亂。

張勇沒有放棄,他一次又一次地找上門去,一邊讚歎農場的牛肉,一邊開出更加誘人的收購條件。

也許是被他的誠意打動,牧場主終於同意洽談。而聽了他不想賣給中國人的理由,張勇突發奇想,聘請當地人養牛。

2015年,張勇擁有了澳大利亞第一座牧場——墨爾本附近約4000英畝的巴拉瑞特牧場,將牧場內的澳洲和牛以及杜泊羔羊肉引入國內市場。

在張勇看來,牛肉的口感不僅跟牛種有關,跟環境、氣候還有飼養方式都息息相關。南柑北枳,同樣的牛肉,在澳大利亞和在紐西蘭養,味道和口感都有變化。如果運回中國,不僅要考慮到牛肉品質受損,還要考慮環境問題。

而澳大利亞對地廣人稀,牧場資源豐富,是個養牛的好地方。更讓張勇欣喜的是,澳大利亞對食品檢驗標準尤為嚴格,牛肉的健康與安全有絕對的保障。這讓張勇堅定了一個全新的概念——“牛在澳洲養,肉給國人吃”!

回國後,張勇開工建廠,將好牛肉帶到了國內。市場的反響遠比想像中熱烈。一座4000英畝的牧場,很快供不應求。

張勇再赴澳洲,洽談了靠近布里斯班,一座接近10000英畝的圖文巴牧場和位於悉尼不遠的福布斯小鎮的福布斯牧場。同時,佈局全產業鏈,讓牛肉全程可追溯。

而當做慣線下行銷的比夫家人牛肉,最終在天貓上線的時候,張勇覺得他離夢想又進了一步。2014年,比夫家人天貓旗艦店開業,僅僅3個月的時間,就在2014年天貓雙十一取得777萬銷量,肉類第一,生鮮類目第三的成績。15年雙十一更以1314萬取得生鮮類目第一的成績。今年,比夫家人旗艦店在雙11後就開始著手準備天貓年貨節,想把來自澳洲的美味與全國的家人們共用,如同創立比夫家人的初心那樣,讓所有家人都能在一塊牛肉裡吃出驕傲的幸福感,讓好牛肉登上更多國人的餐桌。

記者| 何寒秀

這裡的牛主要為草飼,受地域條件限制,牛肉產量少,口感也大不如澳大利亞的肉牛。

張勇決定了,就要引進澳大利亞的牛。

牛在澳洲養,肉給國人吃

接下來就是洽談收購。

然而這場談判尚未開始就夭折了。原巴拉瑞特農場主幾乎是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他。原因是他是一名中國人。他認為中國人並不懂得養牛,而且市場非常混亂。

張勇沒有放棄,他一次又一次地找上門去,一邊讚歎農場的牛肉,一邊開出更加誘人的收購條件。

也許是被他的誠意打動,牧場主終於同意洽談。而聽了他不想賣給中國人的理由,張勇突發奇想,聘請當地人養牛。

2015年,張勇擁有了澳大利亞第一座牧場——墨爾本附近約4000英畝的巴拉瑞特牧場,將牧場內的澳洲和牛以及杜泊羔羊肉引入國內市場。

在張勇看來,牛肉的口感不僅跟牛種有關,跟環境、氣候還有飼養方式都息息相關。南柑北枳,同樣的牛肉,在澳大利亞和在紐西蘭養,味道和口感都有變化。如果運回中國,不僅要考慮到牛肉品質受損,還要考慮環境問題。

而澳大利亞對地廣人稀,牧場資源豐富,是個養牛的好地方。更讓張勇欣喜的是,澳大利亞對食品檢驗標準尤為嚴格,牛肉的健康與安全有絕對的保障。這讓張勇堅定了一個全新的概念——“牛在澳洲養,肉給國人吃”!

回國後,張勇開工建廠,將好牛肉帶到了國內。市場的反響遠比想像中熱烈。一座4000英畝的牧場,很快供不應求。

張勇再赴澳洲,洽談了靠近布里斯班,一座接近10000英畝的圖文巴牧場和位於悉尼不遠的福布斯小鎮的福布斯牧場。同時,佈局全產業鏈,讓牛肉全程可追溯。

而當做慣線下行銷的比夫家人牛肉,最終在天貓上線的時候,張勇覺得他離夢想又進了一步。2014年,比夫家人天貓旗艦店開業,僅僅3個月的時間,就在2014年天貓雙十一取得777萬銷量,肉類第一,生鮮類目第三的成績。15年雙十一更以1314萬取得生鮮類目第一的成績。今年,比夫家人旗艦店在雙11後就開始著手準備天貓年貨節,想把來自澳洲的美味與全國的家人們共用,如同創立比夫家人的初心那樣,讓所有家人都能在一塊牛肉裡吃出驕傲的幸福感,讓好牛肉登上更多國人的餐桌。

記者| 何寒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