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崇禎十五年第三次被圍,開封到底死了多少人?

【崇禎十五年九月二十六, 癸巳日】

劫餘

開封水災之後, 逃到黃河以北的難民雖然跳出了火坑, 卻還沒有脫離苦海。 最初, 他們遭到侯恂部下官兵的搶掠, 禦史王燮殺了幾個典型示眾, 總算刹住了歪風。

此時已經是初冬, 天氣漸冷, 難民們形如傀儡, “奄奄氣息, 骨肉伶仃。 或倒臥道旁荒草中, 或投宿古廟破寺內, 藥餌無從, 湯水難得……昔富貴殷實之家, 頓成他鄉流離之鬼。 ”

他們逃過了幾個月來嚴重的饑荒, 逃過了從天而降的滔滔洪水, 他們是幸運的, 能夠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勝出。 他們又是不幸的, 現在流落各地,

饑寒交迫, “鬻衣糊口, 流離之狀, 乞丐同群, 觀者流涕。 ”

尊貴的周王朱恭枵逃過一劫, 王府中積聚二百多年的財富幾乎全部毀於洪水, “府中分器寶藏書盡淪於巨浸。 ”

崇禎皇帝親自賜書慰勞, 並且賜予財物, 讓周王暫時居住在彰德。

十一月, 崇禎皇帝發出十萬兩銀子救濟災民,

推官黃澍此時已經升任禦史, 領取銀子帶往河南。 其中三萬兩銀子給了周王, 做為撫恤, 其它的發給宗室、兵民, 百姓男子每人一兩, 女人每人五錢。 領取救濟的不到十萬人。

這個數字是有很大水分的, 真正領到救濟銀子的災民恐怕極少。 《國榷》記載, 黃禦史自己就從這筆銀子當中克扣了兩萬七千兩, 寄放在衛輝的庫房中, 後來被人告發。

崇禎十六年, 人們從周王府的淤泥中挖出朱元璋、馬皇后的金像, 送到彰德來。 在北京淪陷之前, 周王死去。

開封究竟死了多少人?

那麼, 第三次開封圍城, 究竟有多少人蒙難?

很難給出一個精確的數位, 各種史籍中的記載也差別很大。

首先說不清楚的是戰前開封有多少人口。

開封是河南重鎮, 崇禎末年河南各地動亂, 各州邑的一些大戶人家都跑到開封來, 以求安身。 而開封周圍的鄉野之人, 也擠進城裡來尋求庇護。 也因此, 李自成第三次包圍開封時, 城中人口大大超出舊有的數量。

《大樑守城記》認為開封城裡人口超過一百萬:“初,

城中男女百萬, 加以外邑大戶, 在野庶民, 避寇入城者又二萬餘戶。 ”

《汴圍濕襟錄》也認為人口超過百萬:“愚記清查保甲, 闔城八十四坊, 王府、鄉紳、士民概得十萬餘戶, 每戶約十丁口, 統計得百萬餘。 除未圍先徙以及被擄、被殺、餓死、淹死者, 共去十之九, 所存僅十之一焉。 後奉旨領賑者不足十萬。 ”

《懷陵流寇始終錄》:“開封初受圍, 閱民得百萬戶。 後, 民之死於饑、疫者十之二, 尚得八十萬戶。 至是, 得不死者僅二萬人。 ”

但開封城裡的黃推官在第三次圍城中搞過一次摸底, 時間在七月初, 城中人丁是“三十七萬八千有零”。

那麼, 水災之後, 倖免於難的人又有多少呢?

《懷陵流寇始終錄》中說:“庚寅, 侯恂于河北遣河南總兵卜從善、禦史王燮以舟至汴城迎周王。

黃澍從王夜渡, 至河北之柳圈坊, 士民濟者不及二萬。 ”

《大樑守城記》:“賊難以來, 兵死、饑死、水死, 得出者萬人而已。 周邸侍衛宮眷萬人, 隨駕者數百人而已。 郡王沒於賊者七, 將軍中尉不計。 鄉紳、孝廉被害者二十余家, 世裔大族不計。 ”

一般的看法都認為, 逃到黃河以北的軍民不到兩萬人, 留在城中還有一部分, 《明史紀事本末》中說:“賊乘高據筏, 以矢石擊汴人之北渡者, 城中遺民尚餘數萬。 ”

農民軍也派船救援城中百姓, 這些人最後大概流落在黃河以南。

《明史》中說:“汴城之陷也,死者數十萬”,這個數字當中,應該包括前期餓死和後期淹死的總數,比較籠統、可信。

誰是贏家?

九月二十六日黎明時分,監軍禦史王燮派出三千精兵,配備火銃器械,秘密登船渡過黃河,進入水後的開封。此時這裡有不少農民軍,他們手中都沒有像樣的兵器,一見官兵,不敢抵抗,投水死者數千。官兵斬獲首級五百多顆,生擒六十二人,押回柳園梟斬。

《汴圍濕襟錄》中對此的評論,頗有諷刺意味,“對壘半載,僅見此捷,大賞援兵。”

至此,第三次開封包圍戰結束。

這次大戰,李自成和羅汝才方面一共出動十萬步兵,三萬騎兵,外加近百萬脅從之眾,氣勢如虹。結果他們空手而歸,還有不少士兵葬身于洪水當中。

官軍方面損失慘重,最終被迫放棄開封,幾十萬兵民死於饑餓和洪水,也是徹底的失敗。但直到最後一刻,兵民都沒有放棄抵抗,這一點有些讓人不解。

《豫變紀略》中是這樣解釋的:李自成在開封城下幾次受挫,心中惱怒,下決心要在城破之後屠城,軍中流傳這樣一句:“攻的開封破,不留人一個。就是笤帚頭,也得刀三剁。”

也因此,城中軍民誓死不降。不過,很難說這不是守城官員玩的陰謀。總兵官陳永福能玩出“雨豆”的把戲,編幾句俚語,自然更是輕而易舉的事。

但是,開封軍民這種同仇敵愾的士氣十分可貴。對比不久之後的北京保衛戰,北京的城牆要比開封高大堅固,城防力量也強大得多。但守軍士氣低落,崇禎皇帝一味依靠京軍三大營和宮中太監,不但禁止百姓上城,連朝廷官員也要有特別的敕令,才可以上城。最終被輕鬆攻破。

頑強的開封軍民遭受滅頂之災,千年古城湮滅在浩渺煙波之下,無數百姓葬身于滔滔洪水之中。官軍和農民軍共同導演了這一場曠世的悲劇,《守汴日誌》悲歎:“噫!此古今未有之苦,古今未有之厄也。”

水中的開封城,對任何人都沒有意義了,持續將近兩年的開封攻防戰到此結束。傾盡全力、勢在必得的農民軍沒有如願,而拼死守護開封的官軍將士也被迫離開這一大片汪洋。

沒有勝利者。

官軍、農民軍和全城的百姓都是失敗者。

從某種意義上說,開封之戰,是整個明未大變局的隱喻和縮影。

開封三圍(之二十七) 于左 撰

《明史》中說:“汴城之陷也,死者數十萬”,這個數字當中,應該包括前期餓死和後期淹死的總數,比較籠統、可信。

誰是贏家?

九月二十六日黎明時分,監軍禦史王燮派出三千精兵,配備火銃器械,秘密登船渡過黃河,進入水後的開封。此時這裡有不少農民軍,他們手中都沒有像樣的兵器,一見官兵,不敢抵抗,投水死者數千。官兵斬獲首級五百多顆,生擒六十二人,押回柳園梟斬。

《汴圍濕襟錄》中對此的評論,頗有諷刺意味,“對壘半載,僅見此捷,大賞援兵。”

至此,第三次開封包圍戰結束。

這次大戰,李自成和羅汝才方面一共出動十萬步兵,三萬騎兵,外加近百萬脅從之眾,氣勢如虹。結果他們空手而歸,還有不少士兵葬身于洪水當中。

官軍方面損失慘重,最終被迫放棄開封,幾十萬兵民死於饑餓和洪水,也是徹底的失敗。但直到最後一刻,兵民都沒有放棄抵抗,這一點有些讓人不解。

《豫變紀略》中是這樣解釋的:李自成在開封城下幾次受挫,心中惱怒,下決心要在城破之後屠城,軍中流傳這樣一句:“攻的開封破,不留人一個。就是笤帚頭,也得刀三剁。”

也因此,城中軍民誓死不降。不過,很難說這不是守城官員玩的陰謀。總兵官陳永福能玩出“雨豆”的把戲,編幾句俚語,自然更是輕而易舉的事。

但是,開封軍民這種同仇敵愾的士氣十分可貴。對比不久之後的北京保衛戰,北京的城牆要比開封高大堅固,城防力量也強大得多。但守軍士氣低落,崇禎皇帝一味依靠京軍三大營和宮中太監,不但禁止百姓上城,連朝廷官員也要有特別的敕令,才可以上城。最終被輕鬆攻破。

頑強的開封軍民遭受滅頂之災,千年古城湮滅在浩渺煙波之下,無數百姓葬身于滔滔洪水之中。官軍和農民軍共同導演了這一場曠世的悲劇,《守汴日誌》悲歎:“噫!此古今未有之苦,古今未有之厄也。”

水中的開封城,對任何人都沒有意義了,持續將近兩年的開封攻防戰到此結束。傾盡全力、勢在必得的農民軍沒有如願,而拼死守護開封的官軍將士也被迫離開這一大片汪洋。

沒有勝利者。

官軍、農民軍和全城的百姓都是失敗者。

從某種意義上說,開封之戰,是整個明未大變局的隱喻和縮影。

開封三圍(之二十七) 于左 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