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學了那麼多育兒方法,卻依舊養不好一個娃

前些天去朋友的工作室小聚, 她女兒和老公也在, 小姑娘比可哥小一個月, 也即將邁入三歲的門檻。 她工作室有一個沙盤(做兒童治療用的), 沙盤配套了很多的玩具, 都是小擺件, 供來訪者擺在沙盤裡從而反應內心世界。 這兩架子的玩具對於孩子來說簡直就是天堂。

我和她在客廳聊天, 小姑娘和爸爸在沙盤室玩沙盤, 我過去看了一會兒, 小姑娘很認真的在用沙子埋玩具花生, 特別的認真。 我多次想搭訕, 都被無言的拒絕了, 完全不理我, 我就又回到客廳去和朋友聊天了。

我倆聊了大概半個多小時, 我突然發現, 在這半個多小時裡, 隔壁房間的小姑娘居然都沒怎麼說話!只有朋友老公偶爾提示一下她別把沙子撒出去了。 我簡直驚呆了!這時朋友叫女兒來客廳吃飯, 簡單的黑米粥和油條, 小姑娘一小口一小口慢條斯理的吃著, 不慌不忙, 特別秀氣。

我腦海裡回憶著可哥吃飯的樣子, 和朋友女兒簡直不是一個世界的生物。

小姑娘一邊吃, 我一邊花癡般的盯著她看, 時不時幫她擦一下下巴上的粥, 再一次讓我想到, 可哥吃飯幾乎吃一頓飯能用掉半包紙, 吃一下就得擦一下, 還會莫名其妙的吃到褲子上後背上等等詭異的地方, 而朋友女兒頂多吃五六口會流到下巴上一點點。

後來, 小姑娘乾媽來了, 我們點的外賣也到了, 本來打算三個女人好好聊聊人生談談理想(咳咳咳), 但是小姑娘不願意回家, 就坐在爸爸腿上看動畫片。 乾媽一直說:“哎呀, 孩子在, 不好聊這些, 別以為孩子聽不懂。 ”朋友說:“她不是聽不懂, 是根本聽不見。 ”小姑娘看動畫片看的那叫一個專心啊!真的當我們是空氣一般, 我再一次感歎:“可哥在家就是要一邊玩著跳一跳一邊讓我給他讀故事。 ”今天更是令人髮指到, 一邊玩跳一跳一邊看動畫片, 一邊讓我讀故事。 乾媽立刻回我:“那你想想, 隨誰了?”。

好吧, 隨我。

之前我寫過一篇關於培養注意力的文章《注意力這東西, 小心越培養越糟糕》裡面我就提到過, 我自己上學的時候就必須是多條線工作, 一邊聽歌一邊寫作業, 越是雜亂的環境我越是注意力集中, 反而過度安靜我會容易走神。 現在也依舊如此, 經常會一邊在一個群吐槽婚姻制度, 在另一個群裡談論最近追的劇,

同時手裡拿著專業書在看。

而小姑娘的媽, 是屬於在工作時必須排除一切干擾因素的, 比如社區裡除草機的聲音, 廚房裡飄出來的油煙味兒等等都會影響她的狀態, 而她真的投入的時候也會特別投入, 她女兒簡直就是她的翻版。

很早以前有一種很流行的論調說: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但是事實證明,孩子真的不是,至少孩子本身就攜帶了父母雙方的基因,基因不僅僅影響他的長相、身體機能,同時也在決定他的思維方式大腦結構。

高需求寶寶或者天使寶寶真的不是家長慣出來的或者忽視出來的,那都是命。

各位真的可以去詢問一下自己父母關於自己剛出生的時候的狀態,越早越好,最好是月子裡,半歲以內,一歲以內的狀態,再去問問自己另一半剛出生的狀態,綜合一下基本就可以看到自己孩子的樣子。

我婆婆說,可爸是她第一個孩子,當時也不知道是奶水不夠還是什麼原因,出生以後就特別愛哭,極其敏感,整個月子裡她都沒有躺著睡過,幾乎都是抱著他坐在床邊哄睡,可爸根本不允許她把他放下睡覺。而我媽心太大了記不起來養我的細節了,但只是印象深刻我半歲以內十分愛哭。

再對比一下可哥,高需求,不願意自己睡,得不到滿足就一直哭,滿足了就不哭了。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當時我會出現在他一個月的時候於一次斷斷續續餵奶喂了四個小時他才願意松嘴的經歷了。但當時我真的沒想這麼多,所以不斷的懷疑自己或者孩子是不是有問題。

大家在回憶一下自己的性格,是否倔強?是否敏感?是否固執?轉過頭再看看自己孩子,你就知道到底是隨誰了。

育兒真的不是流水線上生產商品也不是程式師寫代碼,這中間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也太深不可測了,我們都希望孩子繼承自己和另一半最優秀的點,避開那些不好的雷區,但老天爺可不一定會每一次都隨你的心願。

養孩子的過程就像是剝洋蔥一樣,隨著時間推移,你會從孩子身上看到屬於你的,屬於你另一半的特質,也會看到一些不屬於你倆的而是這個生命獨有的特質,這些都不是你可以教育或者控制出來的,真的就是生命隨機挑選的。

當然,育兒過程也不是完全不可控,但這個過程裡,你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

你暴躁易怒卻要求孩子心平氣和,你膽小怕生卻要求孩子開朗大方,你挑食缺要求孩子什麼都吃,你敏感細膩缺要求孩子心大一點。這樣你的育兒目標永遠不可能實現。

上周聽的布萊克曼的心理諮詢診斷課程裡剛好講到了兒童發展這一部分,他說:“對於幼兒和兒童來說,他們會學習父母的行為,而不是聽父母說了什麼。如果你告訴孩子這樣做是對的,但是你自己卻採用了另一種做法,那麼孩子只會學你的做法,而不會聽你說的所謂對的話。”

“爸媽這輩子就這樣了,你可不敢像我們一樣啊,你一定要努力啊!”這句話不知道大家耳熟不,如果你曾經無數次的聽到過這句話,想必你也能回憶起這句話帶給你的情緒上的壓力,以及情感的扭曲。

孩子如果活的太不像自己父母是一件在心理上會很衝突的事情(比如父母很失敗,自己卻成功了)。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讓你孩子不糾結不痛苦的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那就從現在開始打造一個更美好的自己吧。

很早以前有一種很流行的論調說: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但是事實證明,孩子真的不是,至少孩子本身就攜帶了父母雙方的基因,基因不僅僅影響他的長相、身體機能,同時也在決定他的思維方式大腦結構。

高需求寶寶或者天使寶寶真的不是家長慣出來的或者忽視出來的,那都是命。

各位真的可以去詢問一下自己父母關於自己剛出生的時候的狀態,越早越好,最好是月子裡,半歲以內,一歲以內的狀態,再去問問自己另一半剛出生的狀態,綜合一下基本就可以看到自己孩子的樣子。

我婆婆說,可爸是她第一個孩子,當時也不知道是奶水不夠還是什麼原因,出生以後就特別愛哭,極其敏感,整個月子裡她都沒有躺著睡過,幾乎都是抱著他坐在床邊哄睡,可爸根本不允許她把他放下睡覺。而我媽心太大了記不起來養我的細節了,但只是印象深刻我半歲以內十分愛哭。

再對比一下可哥,高需求,不願意自己睡,得不到滿足就一直哭,滿足了就不哭了。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當時我會出現在他一個月的時候於一次斷斷續續餵奶喂了四個小時他才願意松嘴的經歷了。但當時我真的沒想這麼多,所以不斷的懷疑自己或者孩子是不是有問題。

大家在回憶一下自己的性格,是否倔強?是否敏感?是否固執?轉過頭再看看自己孩子,你就知道到底是隨誰了。

育兒真的不是流水線上生產商品也不是程式師寫代碼,這中間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也太深不可測了,我們都希望孩子繼承自己和另一半最優秀的點,避開那些不好的雷區,但老天爺可不一定會每一次都隨你的心願。

養孩子的過程就像是剝洋蔥一樣,隨著時間推移,你會從孩子身上看到屬於你的,屬於你另一半的特質,也會看到一些不屬於你倆的而是這個生命獨有的特質,這些都不是你可以教育或者控制出來的,真的就是生命隨機挑選的。

當然,育兒過程也不是完全不可控,但這個過程裡,你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

你暴躁易怒卻要求孩子心平氣和,你膽小怕生卻要求孩子開朗大方,你挑食缺要求孩子什麼都吃,你敏感細膩缺要求孩子心大一點。這樣你的育兒目標永遠不可能實現。

上周聽的布萊克曼的心理諮詢診斷課程裡剛好講到了兒童發展這一部分,他說:“對於幼兒和兒童來說,他們會學習父母的行為,而不是聽父母說了什麼。如果你告訴孩子這樣做是對的,但是你自己卻採用了另一種做法,那麼孩子只會學你的做法,而不會聽你說的所謂對的話。”

“爸媽這輩子就這樣了,你可不敢像我們一樣啊,你一定要努力啊!”這句話不知道大家耳熟不,如果你曾經無數次的聽到過這句話,想必你也能回憶起這句話帶給你的情緒上的壓力,以及情感的扭曲。

孩子如果活的太不像自己父母是一件在心理上會很衝突的事情(比如父母很失敗,自己卻成功了)。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讓你孩子不糾結不痛苦的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那就從現在開始打造一個更美好的自己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