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陝西省銅川市印臺區

印臺區, 陝西省銅川市轄區。 地處關中盆地北緣渭北旱原中部, 北依雄渾的陝北高原, 南俯八百里秦川, 北與宜君縣、黃陵縣, 西北與旬邑縣, 西南與銅川市王益區毗鄰, 東與白水縣、蒲城縣, 東南與富平縣接壤。 區政府所在地是古同官縣治所在, 是原銅川老市區的所在地, 南距省會西安95公里, 北距聖地延安250公里。 印臺區地勢北高南低, 平均海拔1175米。 總面積629平方公里, 轄10個鄉鎮、街道辦事處, 107個行政村, 總人口24萬。

中文名稱

印臺區

外文名稱

Yintai District

別 名

同官、泥陽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中國陝西省銅川市

下轄地區

3個街道辦事處、7個鎮

政府駐地

城關街道

電話區號

0919

郵政區碼

727007

地理位置

關中盆地北緣渭北旱原中部

面 積

629平方公里

人 口

24萬

方 言

中原官話-關中片(秦語)-東府小片

氣候條件

暖溫帶大陸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耀州古窯

機 場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

火車站

銅川站

車牌代碼

陝B

行政代碼

610203

歷史沿革

印臺區

秦代以前, 屬古雍州豳之領地, 秦為內史地, 西漢景帝二年(前155), 置祋礻羽縣, 魏文帝廢祋礻羽, 設泥陽縣, 屬水地郡, 縣治在今耀州區, 西晉仍屬泥陽縣, 縣治在今印臺區東北一裡許頻山下。

十六國前(350-394)秦在今印臺鄉濟陽寨設銅官護軍, 北魏(446年)首置銅官縣, 縣治在今王益區高坪原, 隸屬北地郡、宜君郡。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 改稱同官縣, 縣治在今印臺區。

民國三十五年七月(1946年7月)改同官縣為銅川縣, 屬陝西省關中通、關中區、第七、三行政區。

1953年1月, 銅川縣改由陝西省人民政府直轄, 1958年4月, 撤銅川縣, 成立銅川市, 仍歸省轄。

1978年2月, 中共銅川市委郊區工作委員會設立, 轄城關、高坪、王家河、黃堡、陳爐、紅土、金鎖7個人民公社。

1980年4月, 銅川市郊區人民政府設立, 並將原屬蒲城縣所轄的廣陽、阿莊、高樓河、肖家堡4個人民公社劃歸郊區管轄。 區政府駐北關銅川橋北市福利院舊址。 轄城關、金鎖、紅土、陳爐、高坪、王家河、黃堡、廣陽、阿莊、高樓河、肖家堡11個人民公社。

2000年4月18日, 銅川市郊區更名為銅川市印臺區, 所轄行政區域不變。

旅遊資源

印臺區境內有始建于唐太宗貞觀21年供李氏父子狩獵避暑和唐僧玄奘法師譯經圓寂的玉華宮遺址;有修建於北宋鎮惡祛邪的省級文物重興寺塔;有中國民間四大傳說之一,

孟薑女千里尋夫、坐化于此的孟薑女祠;有“關中北部第一關”的金鎖關城遺址;有與全國四大名窯並著於世, 延續700年陶瓷燒造歷史的中國耀州陳爐鎮窯場;有文廟、大統魏碑寺等文物點143處。

玉華宮

玉華宮

唐初皇家四大離宮之首, 古代皇家園林建築的傑出之作 , 中國歷史上較負盛名的帝王避暑勝地。 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代著名三皇曾在此避暑狩獵, 高僧玄奘西域取經歸來坐禪譯經、圓寂之處, 佛教法相宗祖庭, 為陝西省九大風景名勝區之一, 已被辟為省級森林公園。

孟薑女祠

孟薑女祠位於銅川市印臺區金山山麓, 距印臺區政府1.5公里。 屬漆水河二階臺地, 東沿漆水河, 西靠金山崖, 南連虎頭山, 北界泰山廟遺址。 銅川古名同官, 《同官縣誌》上雖然沒有記載薑女祠最早修建的準確時間, 卻有北宋嘉佑年間(西元1056-1063年)縣令宋宗諤重修的記載, 這個時間比西元1594(明萬曆二十二年)修建的山海關薑女廟還要早五百年, 由此可見銅川孟薑女祠是迄今為止全國修建最早的薑女祠廟之一。

陳爐鎮

陳爐鎮

陳爐古鎮旅遊景區規劃範圍近2.5平方公里,基本框架是以陳爐四堡山梁為界括,包括了陳爐鎮區和主要風貌區。2006年,陳爐古窯址已被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耀瓷燒制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陳爐古鎮被命名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陝西省目前唯一的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同年,陳爐古鎮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陳爐鎮

陳爐古鎮旅遊景區規劃範圍近2.5平方公里,基本框架是以陳爐四堡山梁為界括,包括了陳爐鎮區和主要風貌區。2006年,陳爐古窯址已被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耀瓷燒制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陳爐古鎮被命名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陝西省目前唯一的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同年,陳爐古鎮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