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0家連鎖月銷TOP5護膚條碼曝光:眼霜銷量直線上升

文/韓俊儀

對化妝品店老闆來說, 護膚早已是一個難以激起千層浪的品類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 護膚永遠是銷售占比最大的類別, 且最容易被連帶銷售, 創造高客單。 但與此同時, 由於市面上可選擇的護膚品牌實在太多太飽和, 致使護膚類產品常年位居店鋪淘汰條碼之首。 因此, 店老闆對護膚類的選品決策顯得尤為重要。

哪些護膚品牌在專營店更受歡迎?誰的自然銷量更大?為了探底各個品牌在專營店的真實走量, 品觀找貨集中調研了10家連鎖店在過去的2017年12月份銷售量排名前5的護膚條碼,

以期給到經營者一些參考。

此次採集統計樣本來自浙江、甘肅、廣西、河南、安徽、四川、江西7個省和重慶市的10家連鎖店, TOP5銷量排名均來自連鎖店的後臺條碼出貨資料

從這份排名中我們可以看出:

1.10家連鎖店月銷TOP5護膚條碼的重合度極低。

這也說明, 雖然化妝品店的產品同質化程度很高, 但每家店“好賣”的產品都不一樣。 也進一步印證了一個事實:每一家店都可以從選品上給自己做更精准的定位。

2.化妝水和洗面乳這2個使用頻率較高、用量較大的小類別, 毫無懸念地成為大部分連鎖自然銷量最高的單品。

3.熬夜群體愈來愈多, 眼部產品在終端的走量呈明顯增勢。

在本次調研中, 有3家連鎖店的眼霜自然銷量位居月銷前5。 放在三年前, 這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情況。 畢竟眼部產品的單價高, 且一瓶眼霜的使用週期也較長。

4.當前化妝品專營店在品類劃分和品類管理層面還存在短板, 對標準護膚品類的界定不夠清晰。

記者採集資料時發現, 有些店老闆仍將面膜、唇膏、護手霜、卸妝水等產品歸類到護膚大類中。 形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 早前本土化妝品店更多效仿了屈臣氏的做法, 將這些產品劃為個人護理品類, 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又發現, 這樣的劃分既麻煩又容易造成概念混亂, 所以乾脆把唇膏、護手霜統歸為護膚大類。

如此就造成, 本土CS店在品類劃分上依然沒有形成較統一的標準。

特別提示:10家連鎖月銷TOP5護膚單品中出現的品牌, 大多數已入駐領先的化妝品採購平臺“品觀找貨”, 點擊下方連結進入相關品牌頁, 一鍵“召喚買手”, 完成找貨對接。

Whoo後:

蘇秘37°:

奈碧:

枚柯:

霓淨思:

珈蔻:

歐詩漫:

安娜柏琳:

秀麗韓:

茵葩蘭:

紐西之謎:

如果您對其他未入駐品牌感興趣, 亦可進入品觀找貨首頁, 猛戳右下角“召喚買手”按鈕, 尋求對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