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如何毀掉你的孩子?《黑鏡》的答案:“我是為你好!”

手機前的父母們請注意!給孩子過度的保護可能會讓你們反目成仇, 這樣的劇情出現在以“黑科技”為主題的英劇《黑鏡》第四季。 劇集的開頭很真實, 一點都不科幻:女孩和媽媽一起出去玩, 一不注意小女孩不見了, 媽媽瘋了一樣到處找女兒, 幾乎要精神崩潰。

所幸後來找到孩子了, 然而從此孩子的安全成了媽媽的一塊心病。 此時, 一項名叫“大天使”的黑科技進入了媽媽視野——給孩子大腦中植入一個微小的物體, 從此, 家長就可以在ipad上監測孩子, 包括孩子的位置, 身體狀況以及孩子此刻眼中看到的場景。

還有一個更“黑科技”的功能, 可以把孩子眼前所看到的暴力、血腥、色情的畫面打上“馬賽克”, 鄰居家暴躁的黑狗變成了孩子眼裡的一團“馬賽克”, 叫聲也被自動消音了。

隨著孩子的長大, 媽媽依然無法戒除這項黑科技, 她通過黑科技發現未成年的女兒吸毒、懷孕, 並偷偷給女兒飲食裡面放墮胎藥。 最終她監控女兒生活的事被發現, 母女兩人產生爭執。

諷刺的是, 當女兒拿起ipad一般的設備痛擊媽媽頭的時候, 馬賽克模式開啟, 被打得滿頭鮮血的母親在女兒眼裡就是一團馬賽克, 所以女兒下手更狠了。

結尾, 女兒離家出走, 隨便攔了一輛大卡車走了。 媽媽半輩子擔心的事, 最終以孩子音訊全無收場……

拋開《黑鏡》的黑科技表層, 這個故事看上去很熟悉:在成長過程中, 家長打著“為你好”的名義, 過度保護孩子。 現實生活中的後果可能不會如此極端, 但是會造成的性格缺陷, 比你想像得更嚴重。

國內著名的兒童心理臨床專家非比為我們講述了在少年成長營中親眼目睹的三個“過度保護”後果迥然的故事。

她的“無害”可能會害了她

豆豆出生後,爺爺從縣城的老家來到北京幫助爸爸媽媽照顧豆豆。爺爺是一個非常細心的人,每天都給豆豆穿得非常整齊乾淨,讓豆豆每天都像小公主一樣美麗。出去打滑梯的時候怕把衣服弄髒了、放在地上怕孩子摔倒了劃傷手……只要出門在外,爺爺常常不辭勞苦地抱著豆豆。

後來,豆豆的媽媽想到這樣會不會阻礙孩子的運動能力的發展呢?豆豆媽媽就告訴爺爺不要怕髒,要讓孩子去玩耍,豆豆終於可以玩滑梯了。

可是,爺爺又擔心別的小朋友會碰撞了她,當有別的小朋友過來的時候,爺爺就會把她抱起來,避免只有兩歲的“小豆豆”被小朋友撞倒。豆豆就這樣在爺爺的精心照料下長到3歲,進入了幼稚園。

進幼稚園並不順利,豆豆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哭了一個月,雖然幼稚園就在自己家的樓下,家裡人從窗戶就能看到豆豆在園子裡的活動,可是,她依然不願意去幼稚園。全家人也對他很不放心,常常在窗戶看她,回來問她為什麼你不做操呀?為什麼你不跟小朋友一起去玩啊?

雖然豆豆不跟小朋友一起活動,別人唱歌跳舞的時候他總是在那裡呆呆地站著,但是她把這些都記在了腦子裡,回到家裡跳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看,家長們都誇豆豆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是一個有心計的孩子。

轉眼,豆豆該去上小學了,可是她拿筆寫字的能力還不行,寫出來的字七扭八歪而且速度特別慢,也不會與人打交道,常常默不作聲,媽媽很擔心她在學校裡被欺負,但除了告訴豆豆要跟別人多交往,也帶著她在外面跟鄰居的孩子或者朋友的孩子玩,可是一直沒有行之有效的幫助孩子與同學建立起比較緊密的朋友關係。

正像媽媽擔心的那樣,豆豆在班裡面是一個極其溫柔,是個淑女型的乖孩子。她從來不與同學們爭搶任何東西,也幾乎從來不發表自己的意見,如果有人拿了她的東西,她就任他們拿走,有一次媽媽剛給他買的水彩筆被同學借走了,再也沒有還回來,媽媽很生氣,逼著她去向那個同學要,可是要了好幾次都未果,這盒水彩筆就被那個孩子用了一學期都沒有還。

豆豆的東西就是公共的東西,似乎成了孩子們同學們的共識,既使當著媽媽的面,其他的孩子想要豆豆手裡拿的東西,豆豆都會毫不猶豫地給別人, 她說“無所謂呀,只是一個東西嗎!我不要了。”這樣完全的大公無私讓媽媽感到很頭痛。但是卻因為她的“無害”,被同學們評上了“優秀學生”的光榮稱號。媽媽卻覺得孩子很委屈,她不想讓孩子這麼老實的被別人侵佔一輩子,媽媽希望改變孩子,讓她有自我主張,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保護自己的利益。

來到成長營時,特別會忍讓的豆豆已經是一個10歲亭亭玉立的姑娘了。但是在成長營裡卻與眾不同,她幾乎不與其他同學玩耍、交往,只是一個人靜靜的靠在牆邊站著。當大家熱火朝天的做遊戲的時候,她也是遠遠的看著,有時也會有渴望的眼神,但無論怎樣邀請,都不參與,就像她小時候在幼稚園裡的表現一樣。

當同學們中午飯後橫七豎八地躺在墊子上休息、看動畫片的時候,她依然站在那裡不動。即使別人都睡覺的時候,她依然瞪著眼睛看著,像一隻警惕的小兔子,隨時準備逃跑和反抗。其實,她看起來很無助。

豆豆行為背後的心理學解讀,忍氣吞聲型過度保護

豆豆的爺爺是一位比較焦慮的老人,在家裡白天都要掛上窗簾,擔心被別人偷窺的人。不知是因為從單純的縣城來到北京的緣故,還是自身就比較膽小怕事的性格因素,總之爺爺在處理糾紛上的做法就是寧可自己吃虧,忍氣吞聲,也不去理論、主持公道。

豆豆長期在這樣的價值觀和行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也形成了這樣處理問題的方式。但這個方式最令人擔心的是到了青春期發育以後,女性的魅力是否會讓孩子面臨身體被侵犯危險呢?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教孩子無止境的寬容就等於教他們縱容。就像那名無理霸著彩筆不還的男孩一樣,你的“大氣、不計較”會被錯誤的解讀為“好欺負、沒關係、你可以繼續得寸進尺”。

這些狀態的形成,雖然和從小不與小朋友打交道有關,但更為重要的是孩子並沒有與家長建立起來真正的依戀(安全感)的關係——在家庭關係中就沒有安全感,出去到外面的世界,更覺得其他人是可怕的。

從幼稚園就表現出的僵化的狀態並沒有得到重視和解決,心理發展水準被阻滯在那個階段,所以即使年齡增長到10歲,但心理卻沒有成長,依然如3歲在幼稚園時所使用的保護自己、應對陌生環境的狀態一樣,一直沒有進步。

家庭環境優越就會培養出,“凶巴巴”的女王嗎?

小麗是一個厲害的丫頭,她可不像豆豆那麼懦弱,會強烈的表達自己的不滿,樣子看起來凶巴巴的。她也會經常找老師告狀,說哪個小朋友打她了、撞她了。看起來都是別人的錯,但她似乎總是成為別人攻擊她的“對象”,她為什麼總是受害者呢?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去攻擊她呢?她的人際關係比較緊張,卻很難找到原因。

在成長營中,凶巴巴的小麗剛開始的時候嘰嘰喳喳的象只快樂的小鳥,很快就開始與同學有些小矛盾。之後,她變成了一個愛看書的孩子,當自由活動的時候,她就拿本書靠邊坐下來,不再出聲,因為減少了與同學們交往的機會,所以摩擦就少了很多。

看起來小麗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解決自己問題的辦法,其實不然。即使她去看書了,不和其他同學交往,她依然會被欺負,會告狀。

豆豆行為背後的心理學解,簡單粗暴型過度保護

小麗看起來自小生活優越,被父母嬌寵,物質非常豐富。實際上她爸爸媽媽工作繁忙而無暇顧及,難得一家人相聚,所以要不就是爸爸媽媽以她為中心,全部都寵著她、按照她的意思行事;要不就要被完全不顧及她的想法,而要按照爸爸或者是媽媽的方式行事。

小麗和父母不同常人的互動所養成的行為模式,用到與普通同學的交往中就顯得不合時宜,難以融洽相處,決定執行型的交流互動方式,因為其中缺少了你來我往的商量過程,使得小麗沒有體驗和形成說服、接納、包容等談判過程中的心理體驗和建立相應的心理功能。

另外,由於生活中的過度保護,使得孩子沒有對危險情境的判讀能力,當別人在打鬧的時候,小麗卻緊挨著他們看書,導致被撞到,並不是別人有意欺負她。

家長到底是在保護孩子,還是保護小時候的自己?

果果是一個小男孩,在幼稚園裡常常被老師批評,為此媽媽還向園長告了老師的狀,雖然園長做了處理,但媽媽還是不甘心,在孩子幼稚園畢業的時候,媽媽把園長大罵了一頓。媽媽覺得孩子在幼稚園受了很大的委屈,擔心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在成長營中的果果看起來是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因為他一對老師不滿意,比如老師對他有要求的時候、他隨意破壞不遵守規則的時候、他想要什麼或者不想做什麼的時候……都會對老師說:“我告我媽!”

果果的這種行為一方面讓老師很無奈,另一方面也會讓老師心有餘悸,畢竟把家長牽涉進來以後,很多正常的教育、引導工作將面臨家長的“審閱”“指摘”,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糾纏不清的矛盾,但對於果果的一些確實是有問題的行為,老師到底是該管還是不該管呢?有沒有必要因為要糾正孩子而得罪家長,給自己找麻煩呢?可能還會引發完全沒有必要的糾紛、被家長大鬧而影響名譽呢?

果果行為背後的心理學解讀,心理陰影型過度保護

果果的媽媽因為自己從小是在幼稚園住宿過一段時間,那段非常不美好的經歷讓媽媽對幼稚園和老師始終難以釋懷。媽媽未經處理的創傷會時常被兒子的事情,以及幼稚園的環境、場景等刺激無意識地喚起,從而把對幼稚園老師、管理者的憤怒激發出來,並投射在兒子幼稚園老師的身上。

那麼,20年後在為兒子的事情在與園方溝通的“媽媽”其實是兩個人,即“兒子的媽媽”和“小時候的媽媽”的媽媽,溝通的事情也不僅僅是兒子的事情,還有“小時候的媽媽”的事情。

媽媽的創傷帶來的看起來是在保護兒子,其實是在保護兒子和保護“小時候受傷的媽媽”。這就形成了“過度保護”,這種不客觀的過度保護被孩子利用于助長自己的自大、全能感,用以威脅老師達到自己不遵守規則等等目的,限制了老師的正常教育引導工作的開展,更影響了果果的健康成長。

擴展閱讀:

10個產房故事,從未見過的人間冷暖,感動無數人

孕期吃這些,就能生一個漂亮寶寶!別說我沒告訴你

賈乃亮深夜發文丨如果不是因為孩子,你還會嫁給現在的老公嗎?

請不要把孩子的玩具送人!希望廣大父母都謹記!

猛戳【瞭解更多】,你想要的全都有!

▼▼▼

她的“無害”可能會害了她

豆豆出生後,爺爺從縣城的老家來到北京幫助爸爸媽媽照顧豆豆。爺爺是一個非常細心的人,每天都給豆豆穿得非常整齊乾淨,讓豆豆每天都像小公主一樣美麗。出去打滑梯的時候怕把衣服弄髒了、放在地上怕孩子摔倒了劃傷手……只要出門在外,爺爺常常不辭勞苦地抱著豆豆。

後來,豆豆的媽媽想到這樣會不會阻礙孩子的運動能力的發展呢?豆豆媽媽就告訴爺爺不要怕髒,要讓孩子去玩耍,豆豆終於可以玩滑梯了。

可是,爺爺又擔心別的小朋友會碰撞了她,當有別的小朋友過來的時候,爺爺就會把她抱起來,避免只有兩歲的“小豆豆”被小朋友撞倒。豆豆就這樣在爺爺的精心照料下長到3歲,進入了幼稚園。

進幼稚園並不順利,豆豆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哭了一個月,雖然幼稚園就在自己家的樓下,家裡人從窗戶就能看到豆豆在園子裡的活動,可是,她依然不願意去幼稚園。全家人也對他很不放心,常常在窗戶看她,回來問她為什麼你不做操呀?為什麼你不跟小朋友一起去玩啊?

雖然豆豆不跟小朋友一起活動,別人唱歌跳舞的時候他總是在那裡呆呆地站著,但是她把這些都記在了腦子裡,回到家裡跳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看,家長們都誇豆豆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是一個有心計的孩子。

轉眼,豆豆該去上小學了,可是她拿筆寫字的能力還不行,寫出來的字七扭八歪而且速度特別慢,也不會與人打交道,常常默不作聲,媽媽很擔心她在學校裡被欺負,但除了告訴豆豆要跟別人多交往,也帶著她在外面跟鄰居的孩子或者朋友的孩子玩,可是一直沒有行之有效的幫助孩子與同學建立起比較緊密的朋友關係。

正像媽媽擔心的那樣,豆豆在班裡面是一個極其溫柔,是個淑女型的乖孩子。她從來不與同學們爭搶任何東西,也幾乎從來不發表自己的意見,如果有人拿了她的東西,她就任他們拿走,有一次媽媽剛給他買的水彩筆被同學借走了,再也沒有還回來,媽媽很生氣,逼著她去向那個同學要,可是要了好幾次都未果,這盒水彩筆就被那個孩子用了一學期都沒有還。

豆豆的東西就是公共的東西,似乎成了孩子們同學們的共識,既使當著媽媽的面,其他的孩子想要豆豆手裡拿的東西,豆豆都會毫不猶豫地給別人, 她說“無所謂呀,只是一個東西嗎!我不要了。”這樣完全的大公無私讓媽媽感到很頭痛。但是卻因為她的“無害”,被同學們評上了“優秀學生”的光榮稱號。媽媽卻覺得孩子很委屈,她不想讓孩子這麼老實的被別人侵佔一輩子,媽媽希望改變孩子,讓她有自我主張,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保護自己的利益。

來到成長營時,特別會忍讓的豆豆已經是一個10歲亭亭玉立的姑娘了。但是在成長營裡卻與眾不同,她幾乎不與其他同學玩耍、交往,只是一個人靜靜的靠在牆邊站著。當大家熱火朝天的做遊戲的時候,她也是遠遠的看著,有時也會有渴望的眼神,但無論怎樣邀請,都不參與,就像她小時候在幼稚園裡的表現一樣。

當同學們中午飯後橫七豎八地躺在墊子上休息、看動畫片的時候,她依然站在那裡不動。即使別人都睡覺的時候,她依然瞪著眼睛看著,像一隻警惕的小兔子,隨時準備逃跑和反抗。其實,她看起來很無助。

豆豆行為背後的心理學解讀,忍氣吞聲型過度保護

豆豆的爺爺是一位比較焦慮的老人,在家裡白天都要掛上窗簾,擔心被別人偷窺的人。不知是因為從單純的縣城來到北京的緣故,還是自身就比較膽小怕事的性格因素,總之爺爺在處理糾紛上的做法就是寧可自己吃虧,忍氣吞聲,也不去理論、主持公道。

豆豆長期在這樣的價值觀和行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也形成了這樣處理問題的方式。但這個方式最令人擔心的是到了青春期發育以後,女性的魅力是否會讓孩子面臨身體被侵犯危險呢?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教孩子無止境的寬容就等於教他們縱容。就像那名無理霸著彩筆不還的男孩一樣,你的“大氣、不計較”會被錯誤的解讀為“好欺負、沒關係、你可以繼續得寸進尺”。

這些狀態的形成,雖然和從小不與小朋友打交道有關,但更為重要的是孩子並沒有與家長建立起來真正的依戀(安全感)的關係——在家庭關係中就沒有安全感,出去到外面的世界,更覺得其他人是可怕的。

從幼稚園就表現出的僵化的狀態並沒有得到重視和解決,心理發展水準被阻滯在那個階段,所以即使年齡增長到10歲,但心理卻沒有成長,依然如3歲在幼稚園時所使用的保護自己、應對陌生環境的狀態一樣,一直沒有進步。

家庭環境優越就會培養出,“凶巴巴”的女王嗎?

小麗是一個厲害的丫頭,她可不像豆豆那麼懦弱,會強烈的表達自己的不滿,樣子看起來凶巴巴的。她也會經常找老師告狀,說哪個小朋友打她了、撞她了。看起來都是別人的錯,但她似乎總是成為別人攻擊她的“對象”,她為什麼總是受害者呢?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去攻擊她呢?她的人際關係比較緊張,卻很難找到原因。

在成長營中,凶巴巴的小麗剛開始的時候嘰嘰喳喳的象只快樂的小鳥,很快就開始與同學有些小矛盾。之後,她變成了一個愛看書的孩子,當自由活動的時候,她就拿本書靠邊坐下來,不再出聲,因為減少了與同學們交往的機會,所以摩擦就少了很多。

看起來小麗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解決自己問題的辦法,其實不然。即使她去看書了,不和其他同學交往,她依然會被欺負,會告狀。

豆豆行為背後的心理學解,簡單粗暴型過度保護

小麗看起來自小生活優越,被父母嬌寵,物質非常豐富。實際上她爸爸媽媽工作繁忙而無暇顧及,難得一家人相聚,所以要不就是爸爸媽媽以她為中心,全部都寵著她、按照她的意思行事;要不就要被完全不顧及她的想法,而要按照爸爸或者是媽媽的方式行事。

小麗和父母不同常人的互動所養成的行為模式,用到與普通同學的交往中就顯得不合時宜,難以融洽相處,決定執行型的交流互動方式,因為其中缺少了你來我往的商量過程,使得小麗沒有體驗和形成說服、接納、包容等談判過程中的心理體驗和建立相應的心理功能。

另外,由於生活中的過度保護,使得孩子沒有對危險情境的判讀能力,當別人在打鬧的時候,小麗卻緊挨著他們看書,導致被撞到,並不是別人有意欺負她。

家長到底是在保護孩子,還是保護小時候的自己?

果果是一個小男孩,在幼稚園裡常常被老師批評,為此媽媽還向園長告了老師的狀,雖然園長做了處理,但媽媽還是不甘心,在孩子幼稚園畢業的時候,媽媽把園長大罵了一頓。媽媽覺得孩子在幼稚園受了很大的委屈,擔心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在成長營中的果果看起來是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因為他一對老師不滿意,比如老師對他有要求的時候、他隨意破壞不遵守規則的時候、他想要什麼或者不想做什麼的時候……都會對老師說:“我告我媽!”

果果的這種行為一方面讓老師很無奈,另一方面也會讓老師心有餘悸,畢竟把家長牽涉進來以後,很多正常的教育、引導工作將面臨家長的“審閱”“指摘”,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糾纏不清的矛盾,但對於果果的一些確實是有問題的行為,老師到底是該管還是不該管呢?有沒有必要因為要糾正孩子而得罪家長,給自己找麻煩呢?可能還會引發完全沒有必要的糾紛、被家長大鬧而影響名譽呢?

果果行為背後的心理學解讀,心理陰影型過度保護

果果的媽媽因為自己從小是在幼稚園住宿過一段時間,那段非常不美好的經歷讓媽媽對幼稚園和老師始終難以釋懷。媽媽未經處理的創傷會時常被兒子的事情,以及幼稚園的環境、場景等刺激無意識地喚起,從而把對幼稚園老師、管理者的憤怒激發出來,並投射在兒子幼稚園老師的身上。

那麼,20年後在為兒子的事情在與園方溝通的“媽媽”其實是兩個人,即“兒子的媽媽”和“小時候的媽媽”的媽媽,溝通的事情也不僅僅是兒子的事情,還有“小時候的媽媽”的事情。

媽媽的創傷帶來的看起來是在保護兒子,其實是在保護兒子和保護“小時候受傷的媽媽”。這就形成了“過度保護”,這種不客觀的過度保護被孩子利用于助長自己的自大、全能感,用以威脅老師達到自己不遵守規則等等目的,限制了老師的正常教育引導工作的開展,更影響了果果的健康成長。

擴展閱讀:

10個產房故事,從未見過的人間冷暖,感動無數人

孕期吃這些,就能生一個漂亮寶寶!別說我沒告訴你

賈乃亮深夜發文丨如果不是因為孩子,你還會嫁給現在的老公嗎?

請不要把孩子的玩具送人!希望廣大父母都謹記!

猛戳【瞭解更多】,你想要的全都有!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