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兩會縱深:科技成果到市場“最後一公里”該咋走?

省政協委員鄒連和

省政協委員李德山

省政協委員李冰

省人大代表韓丹 本組圖片 E8

中小企業缺資金, 缺技術;科研院校有好的成果, 卻是“待字閨中”。 一方有需求, 另一方又恰好能滿足, 兩方無緣相識就成了最大的遺憾。

今年的全省兩會上, 有政協委員就提出,

長期以來, 吉林存在科研和市場、企業、產業脫節, 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問題。 而有關科技成果轉化、從“實驗室”到“市場”這“最後一公里”該咋走?這也引起了多位代表、委員的關注, 大家紛紛建言獻策。

現狀

不知道企業需要什麼

“據我瞭解, 現在很多優秀的科技成果是‘趴’在實驗室裡, 科研院所研發出來的, 也不知道哪些企業需要。 而眾多的生產企業, 尤其是中小企業, 卻無力在研發上投入更多。 ”省政協委員鄒連和告訴記者, 以他的企業為例, 每年投入科技研發的成本要400萬元左右, 占企業總成本投入的近2%。

鄒連和表示, 目前, 省內有眾多的生產制造型企業, 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小企業, 對科學技術研發成果的需求量較大,

但大部分企業缺乏技術創新和轉化的條件, 90%以上的企業沒有研發活動, 生產基本上是仿製和粗加工, 沒有屬於自己的生產專利技術, 沒有研發高端技術人才, 難以依靠科技進步經營企業。

“最近這些年, 各級政府比較重視科研成果轉化, 但仍然存在科研成本投入大、轉化效率低的問題。 ”省政協委員李德山也表示。

培育新動能需儘快“破題”

“科技成果轉化問題, 在吉林新一輪老工業振興的當下, 更具重要意義。 ”省政協委員李冰在接受新文化記者採訪時表示, 代省長景俊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聚焦創新轉換動能”、“把打造富有活力的現代產業體系作為根本保障”。 李冰認為:“新動能的培育和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

恰恰就涉及到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 ”

吉林省具有高校、科研單位眾多的“資源優勢”, 而這種優勢如何轉化為吉林發展的產業優勢?對此, 李冰表示:“科技成果轉化真的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需要儘快‘破題’。 ”

建議

科技成果“線上交易”

“吉林省大中專院校數量較多, 在智力資源、人力資源統籌方面有很大優勢。 ”鄒連和認為, 要整合利用省、市兩級在科學技術創新方面資源, 以戰略發展佈局著眼, 切實加強各高校、科研院所及省內兄弟城市的科研力量聯合與協作, 通過優化組合、相互協調、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 加快科學技術成果轉化。 以融入、連結、合作、共贏的理念, 構建產業發展戰略合作。

鄒連和的建議是, 建立一個像“淘寶”那樣的平臺, 但是平臺上的賣家和買家,則是科研單位和企業兩方。這樣一個“科技成果線上交易平臺”,以協力廠商的身份為各大中專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等專利持有者個人與中小型企業建立溝通的橋樑,共同促進科學技術發展。以中小型企業需求為主導,共同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核心,加快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環境的建設。

“科技成果線上交易平臺的建立,可以使一批科技成果在各平臺的孵化、孕育下會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鄒連和表示,具體而言,該平臺可以涵蓋幾個方面。包括:省市校所科技合作平臺,可以使有意願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與企業對接,常年合作,共同開發某行業領域的先進技術;技術研發平臺,針對某一項專案,進行短期合作,成果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得到轉化;技術轉移平臺,可以讓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在平臺上發佈,供、需雙方面對面的對接,選擇性比較大,覆蓋面廣、見效快;科技投融資平臺,可以讓高校和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形成互補,高校和科研院所在針對科研專案好但缺少研發資金的情況下,可以在平臺上尋找到願意投資的企業,做到強強聯合,加快研發進度和成果轉化;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可以拓寬某些科研領域內進行國際間合作,讓國外的科研力量介入,加快縮短與國際間的差距。

設立“校企合作基金”

“研究機構要與生產製造企業進行直接對接,對生產企業急需什麼樣的技術,要有一個直接瞭解,然後採取‘量身定制’的辦法。”李德山提出,一方面,科研部門要有對市場瞭解的敏銳度,把眼光放在當前我省發展的難點、重點問題上,政府有關部門也要做好相應的調控;另一方面,工廠、企業參與進來,提出需求,為科研機構提供一定的研發經費。就像是“婚姻介紹”一樣,要兩廂情願、共同努力,找到最合適的物件。

省人大代表韓丹則從“校企合作”方面談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加強校企互動。“目前在國外已經有比較成型的模式,國內寧波等城市已發佈了有關校企合作促進條例、實施辦法。”韓丹表示,目前我省還沒有明確的校企合作條例,他建議,政府有關部門能夠從制定相應實施辦法方面著手,建立“校企合作基金”,用以支援願意去做相關科技成果轉化的科研院校。

培養職業技術“經紀人”

“科技成果轉化、從‘實驗室’到‘市場’這‘最後一公里’該咋走?我認為,對於科研機構、高校來說,在研發時,首先要體現出‘問題和需求導向’。”李冰提出,除基礎研究外,對於那些應用類的科研單位做出的成果,既然將來成果是要面向應用的,那麼,在立項之初,一定要把握住省裡的產業佈局以及企業、行業的具體需求。體現出符合企業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需求”,契合我省相關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優勢產業、新動能增長點,這些都是未來提高科技成果貢獻率的重要因素。

此外,李冰還提出,目前很多高校、科研機構的評價機制,決定了科研人員更多地把關注點集中在多做一些基礎研究專案,多寫一些論文等方面,而沒有把導向的立足點放在科技成果轉化上。因此,如何激發科研人員本身的動力顯得尤為重要。從吉林省本身的產業政策來說,政府要搭好台,從科技金融服務、成果評價、智慧財產權運營等服務,助推科技成果走向市場。

“高新科技成果轉化,確實是高風險高收益。建立企業為主題的創新體系,就要求企業也要擔負起一定的責任。比如,企業可以拿出一部分投入,對於高校、科研機構有了樣機、工程化之後的成果,進一步做市場化、產品化的開發。”李冰建議,從行業和企業本身來看,要對科技成果轉化有“共同成長、共同戰鬥”的“風險意識”。

從推進的具體措施上,李冰還提出,高校、科研單位、包括企業要協力共同搭建科研成果技術轉移“體系”,需要有一批專業的技術“經紀人”、“經理人”,去為科研機構與企業搭建平臺,真正體現出“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新文化記者 黃豔麗

但是平臺上的賣家和買家,則是科研單位和企業兩方。這樣一個“科技成果線上交易平臺”,以協力廠商的身份為各大中專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等專利持有者個人與中小型企業建立溝通的橋樑,共同促進科學技術發展。以中小型企業需求為主導,共同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核心,加快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環境的建設。

“科技成果線上交易平臺的建立,可以使一批科技成果在各平臺的孵化、孕育下會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鄒連和表示,具體而言,該平臺可以涵蓋幾個方面。包括:省市校所科技合作平臺,可以使有意願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與企業對接,常年合作,共同開發某行業領域的先進技術;技術研發平臺,針對某一項專案,進行短期合作,成果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得到轉化;技術轉移平臺,可以讓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在平臺上發佈,供、需雙方面對面的對接,選擇性比較大,覆蓋面廣、見效快;科技投融資平臺,可以讓高校和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形成互補,高校和科研院所在針對科研專案好但缺少研發資金的情況下,可以在平臺上尋找到願意投資的企業,做到強強聯合,加快研發進度和成果轉化;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可以拓寬某些科研領域內進行國際間合作,讓國外的科研力量介入,加快縮短與國際間的差距。

設立“校企合作基金”

“研究機構要與生產製造企業進行直接對接,對生產企業急需什麼樣的技術,要有一個直接瞭解,然後採取‘量身定制’的辦法。”李德山提出,一方面,科研部門要有對市場瞭解的敏銳度,把眼光放在當前我省發展的難點、重點問題上,政府有關部門也要做好相應的調控;另一方面,工廠、企業參與進來,提出需求,為科研機構提供一定的研發經費。就像是“婚姻介紹”一樣,要兩廂情願、共同努力,找到最合適的物件。

省人大代表韓丹則從“校企合作”方面談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加強校企互動。“目前在國外已經有比較成型的模式,國內寧波等城市已發佈了有關校企合作促進條例、實施辦法。”韓丹表示,目前我省還沒有明確的校企合作條例,他建議,政府有關部門能夠從制定相應實施辦法方面著手,建立“校企合作基金”,用以支援願意去做相關科技成果轉化的科研院校。

培養職業技術“經紀人”

“科技成果轉化、從‘實驗室’到‘市場’這‘最後一公里’該咋走?我認為,對於科研機構、高校來說,在研發時,首先要體現出‘問題和需求導向’。”李冰提出,除基礎研究外,對於那些應用類的科研單位做出的成果,既然將來成果是要面向應用的,那麼,在立項之初,一定要把握住省裡的產業佈局以及企業、行業的具體需求。體現出符合企業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需求”,契合我省相關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優勢產業、新動能增長點,這些都是未來提高科技成果貢獻率的重要因素。

此外,李冰還提出,目前很多高校、科研機構的評價機制,決定了科研人員更多地把關注點集中在多做一些基礎研究專案,多寫一些論文等方面,而沒有把導向的立足點放在科技成果轉化上。因此,如何激發科研人員本身的動力顯得尤為重要。從吉林省本身的產業政策來說,政府要搭好台,從科技金融服務、成果評價、智慧財產權運營等服務,助推科技成果走向市場。

“高新科技成果轉化,確實是高風險高收益。建立企業為主題的創新體系,就要求企業也要擔負起一定的責任。比如,企業可以拿出一部分投入,對於高校、科研機構有了樣機、工程化之後的成果,進一步做市場化、產品化的開發。”李冰建議,從行業和企業本身來看,要對科技成果轉化有“共同成長、共同戰鬥”的“風險意識”。

從推進的具體措施上,李冰還提出,高校、科研單位、包括企業要協力共同搭建科研成果技術轉移“體系”,需要有一批專業的技術“經紀人”、“經理人”,去為科研機構與企業搭建平臺,真正體現出“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新文化記者 黃豔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