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給抗日陣亡將士守碑,50多年來他花光了所有積蓄,但卻無怨無悔

為救亡圖存而犧牲者, 都是不朽的英雄。 抗日戰爭時期, 曾有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 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前仆後繼, 死而後已。 如今, 70多年過去了, 是否還有人能想起, 那些埋骨在荒郊野地的英雄呢?

有一位老人, 他用50多年的堅守, 不惜花光家中積蓄, 只為將英雄事蹟傳播, 只為英雄守好墓地。 他是一個普通人, 卻做出了一件不平凡的事, 他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英雄的尊重。

抗日赴國難

他就是劉金國老人, 劉金國老人的家在長沙縣春華鎮金鼎山村。 1965年, 他到田間勞作時, 發現了一塊刻著有“陣亡將士”字樣的墓碑被當成橋面石鋪在了橋上。

劉老覺得這很有可能是抗日英雄的墓碑, 不能放在橋上仍人踐踏。 於是他將石碑埋進田裡, 做上標記。 之後, 劉老一直默默守護這這塊石碑, 他曾多次阻止修路隊在田裡修路, 目的就是為了保護石碑。

發現的墓碑

劉金國老人保存的這塊石碑, 連他的家人都不知道。 後來, 他爭取將這塊埋藏著石碑的田分到了自己家。 2009年, 他在自家承包的山嶺山摘茶葉時, 翻出了另外一塊石碑。 這塊石碑與44年前他埋在田裡那塊貌似有些關係, 於是他將田裡的那塊石碑挖了出來,

結果兩塊石碑剛好能合在一起。

這兩塊墓碑, 一塊上刻著“中央陣亡將士”, 另外一塊刻著“陸軍七四軍五八師一七三團一營一連邱卋宦之墓”。 原來這個墓碑是74軍所留, 是為犧牲的戰友而建。 這2塊墓碑的背後, 隱藏著一段被遺忘的歷史。

墓碑

1941年, 日軍第11軍司令官阿南惟畿調集了第3、4、6和40師團全部,

第33師團2個聯隊, 第13師團1個聯隊和第14、第18旅團, 還有炮兵、工兵、傘兵、空軍、海軍陸戰隊等, 總計12萬余人對長沙發起第二次大進攻。 9月7日, 日軍第6師團由忠防、西塘包圍大雲山的中國守軍, 中國守軍痛擊日寇, 大戰隨即打響。

日軍進攻

當時, 74軍有3個師在春華鎮佈防, 全力阻擋日軍進犯長沙。 74軍在春華鎮一帶與日軍激戰10多個日夜, 殺死殺傷日軍3、4千人, 與日軍寸土必爭, 鮮血染紅了撈刀河和春華鎮的大小山坡。

戰鬥結束後, 犧牲的士兵都被埋在了山坡上, 如今山坡上還有當年留下的戰壕和眾多的無名英雄墓。 這塊石碑顯然是當時為這些犧牲的士兵修建的, 以告慰勇士犧牲之壯烈。

死守陣地

劉金國老人原是下放知青,在回憶起自己守護石碑的50多年經歷時,老人眼眶紅紅地說道:“我多次放棄了返城的機會,選擇了留下終身務農。目的也就是考慮到暗地裡還能繼續保護這塊墓碑,總認為自己不能離墓碑遠去。”

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段歷史,老人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在家中建起了一個小小的歷史展覽館。還自費印刷了反映這段抗戰歷史的畫冊,免費分發給大家。

抗日展覽館

劉金國發現石碑的地方離家有5、6裡路,50多年來,他靠著一輛舊自行車來來回回,奔走在保護和尋找石碑的山路上。這麼多年來,他覺得這是自己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他不後悔這50多年來的付出。

他的願望是在這裡修建一座紀念陵園,以讓這些犧牲的將士魂有所歸。在他的努力下,這裡已經被批准成為了文物保護點。

劉老和他的自行車

如今已經70歲的劉老對未來做好了打算:“有生之年,我會看護好烈士墓。我走了,我兒子會繼續看護。讓子孫後代都不忘記他們。”

死守陣地

劉金國老人原是下放知青,在回憶起自己守護石碑的50多年經歷時,老人眼眶紅紅地說道:“我多次放棄了返城的機會,選擇了留下終身務農。目的也就是考慮到暗地裡還能繼續保護這塊墓碑,總認為自己不能離墓碑遠去。”

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段歷史,老人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在家中建起了一個小小的歷史展覽館。還自費印刷了反映這段抗戰歷史的畫冊,免費分發給大家。

抗日展覽館

劉金國發現石碑的地方離家有5、6裡路,50多年來,他靠著一輛舊自行車來來回回,奔走在保護和尋找石碑的山路上。這麼多年來,他覺得這是自己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他不後悔這50多年來的付出。

他的願望是在這裡修建一座紀念陵園,以讓這些犧牲的將士魂有所歸。在他的努力下,這裡已經被批准成為了文物保護點。

劉老和他的自行車

如今已經70歲的劉老對未來做好了打算:“有生之年,我會看護好烈士墓。我走了,我兒子會繼續看護。讓子孫後代都不忘記他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