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不要叫我小西藏,我是拉達克

(本文圖文來自窮遊er ICE不伽)

在西藏阿裡地區廣袤的荒原上, 紮達土林的環繞中, 曾經存在過一個偉大的王朝, 那就是神秘的古格王朝。

然而大約300年前, 幾乎一夜之間古格王朝就從歷史上消失了, 只有不斷發掘出來的遺址, 依然在訴說著王朝當年的輝煌。

古格始建於西元10世紀, 以托林為首都(現在的托林寺遺址所在地), 由吉德尼瑪袞創立(Nyi ma mgon, 不要笑, 人家真的叫這個名字……), 尼瑪袞是吐蕃的最後一位君主朗達瑪的曾孫。

朗達瑪(Langdarma)作為最後一任的吐蕃贊普, 他即位的時候, 正是佛教在西藏最興盛的時候, 佛教徒的權利日益增大, 甚至已經可以干預政事, 影響了王室貴族的權利。 朗達瑪在貴族的支持下, 開展了大規模的滅佛活動, 他首先停建、封閉佛寺和破壞寺廟設施,許多佛像從寺廟裡取了出來, 釘上釘子扔到河裡, 大昭寺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像, 據說也打算扔到河裡去, 但因不易移動而再一次被埋起來。 寺內的壁畫被抹掉以後, 又在上面畫上僧人飲酒作樂的畫。 接著焚毀佛經, 有數量眾多的各種佛經被燒掉。 佛教僧人同時遭到鎮壓, 僧人的處境慘不忍睹, 根本無法在吐蕃生活下去, 只得另找出路。

印度來的僧人首先逃走了, 有一部分吐蕃的佛教徒也跟著逃到印度, 留在吐蕃的僧人不是被迫還俗就是棄佛歸苯。

隨著朗達瑪的滅法事件, 吐蕃王朝在政治上的統一局面也開始全面崩潰。 當時佛教信徒對朗達瑪贊普恨之入骨, 朗達瑪逼迫佛教僧侶脫下袈裟上山打獵的情景, 被一位山中修煉佛教密宗的大師看見, 並在忿怒之下產生殺害贊普的念頭。 這位密宗修煉者叫拉隆貝吉多傑, 他看見佛教徒遭遇的慘狀, 便攜帶弓箭下山去伺機刺殺朗達瑪贊普。 根據藏文史書記載, 朗達瑪贊普在拉薩大昭寺前閱覽碑文時, 被拉隆貝吉多傑以叩見贊普為由射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不要隨便得罪和尚, 不然會有殺生之禍……不信你看少林寺, 滅絕師太, 孫行者……)

朗達瑪贊普被刺殺後, 吐蕃王室內分離成兩派, 各自支持兩位年幼王子奧松與雲丹來繼承贊普位。 於是發生內戰, 且一發不可收拾, 隨之爆發平民起義, 吐蕃王朝很快被推翻。 奧松之子貝考贊為奴隸起義軍所殺,

貝考贊的兒子吉德尼瑪袞見大勢已去, 回天無力, 便帶著三個大臣和100多人, 投奔阿裡, 並娶了當地頭人的女兒, 以古格為根據地, 建立起了他的王朝, 拉達克王朝。

吉德尼瑪袞幾乎征服了整個大阿裡地區, 包括巴爾蒂斯坦(Baltiyul)河谷(現在大多在巴基斯坦), 整個印度河上游河谷, 南部遠至贊斯卡, 拉胡爾和比蒂, 東至阿裡的Rudok地區和古格, 東北一直延伸到昆侖山, 北至KhardongLA山, 他將皇宮建在距離列城東部15公里的Shey。

吉德尼瑪袞後來將他的土地分為三個部分。國王的長子dPal gyi mgon成為拉達克(Ladakh)的統治者,二兒子bKra shis mgon成為古格-Puhrang的統治者,而三兒子LDE gtsug袞統治贊斯卡(Zanskar)。 著名的佛教人物,仁欽桑布法師完成其在印度的研究後,回到他的故鄉為僧,以弘揚佛法,這標誌著西藏西部佛教教義的新擴散的開始。

17世紀時,西方傳教士到達古格,當時的古格王和古格的宗教領袖——國王的弟弟矛盾很深,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古格國王開始借助西方傳教士的力量削弱佛教的影響。1633年,僧侶們發動叛亂,古格王的弟弟勾結了與古格同宗的拉達克王室,利用拉達克的軍隊攻打古格都城,企圖推翻古格王朝,於是一場殘酷的攻堅戰就在這裡打響。戰爭以古格的失敗而告終,拉達克軍隊屠殺了大部分的古格居民,末代古格皇帝和其他囚犯一起被帶回了拉達克,並死在了那裡。

後來,在1679至1680年,總部設在拉薩的西藏中部政府收復了古格所在的疆土,並驅逐了剩餘的拉達克士兵,從此以後,這片曾經無限榮光的土地逐漸荒蕪,輝煌的遺跡與珍寶也慢慢被黃土所掩蓋。

拉達克-我也曾是雪域最大的王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倉央嘉措

這裡並不是拉薩,這裡是拉達克。

尼瑪袞所建立的拉達克王朝,輝煌了近300年。但是從13世紀開始,拉達克不斷的受到臨近穆斯林國家的襲擊和入侵,近兩個世紀以來,不斷有拉達克居民改信伊斯蘭教。尼瑪袞子孫的王朝岌岌可危,終於,在1470年,Lhachen Bhagan推翻了列城的拉達克王,並且重新統一了拉達克地區,建立了新的拉達克王朝:朗傑王朝(Namgyal Dynasty,朗傑在藏語中意味著“百戰百勝”)。

繼任的幾任拉達克王勵精圖治,努力把拉達克恢復到以前的繁榮狀態,人稱獅子王的Sengge Namgyal修建了列城王宮和Hemis等幾座著名的佛寺,他把疆域擴大到了贊斯卡和斯皮提,並且攻打了古格,直接造成了古格王朝的覆滅,贊斯卡王朝也從此時起一直隸屬於拉達克。然而,如日中天的獅子王,依然敗在了莫臥兒軍隊的鐵蹄下。他的兒子不得不在列城修建一座清真寺以討好莫臥兒皇帝奧朗則布。

若干年後,拉達克終於擊退了莫臥兒軍隊,然而他們又要面臨西藏軍隊的打擊,西藏軍隊擊敗了拉達克部隊,在拉達克王同意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以後,西藏軍隊撤回了拉薩。

19世紀初,莫臥兒王朝覆滅,拉達克又被錫克教入侵,拉達克王被流放到STOK,自此開始,朗傑家族只有王室的頭銜,卻沒有任何實權了。但是拉達克王這個稱號,卻在名義上被保留到了今天。

走進拉達克

十月的拉達克,並不是最好的季節,山頂的積雪經過整個夏天陽光的洗禮,幾乎消融殆盡,沒有任何植被的山頭透著絲絲荒涼的味道。然而清冽的空氣和藍到不像話的天空,比起霧霾桑拿天的德里,這裡就是天堂。

去過西藏的人,會驚異的發現列城和十數年前拉薩的相似度:同樣的藏式建築,同樣的藏族服飾,同樣滿大街慵懶的狗狗,同樣的高海拔,同樣隨處可見的轉經筒,瑪尼牆。

拉達克的主要景點,幾乎都是佛寺,當地人稱Gompa,一般都包括寺院與佛學院,白塔包圍著的寺院,紅牆或白牆,濃濃的藏式風格。Gompa都建在山上,去朝拜都需從山腳走上去,在3000多的海拔,走臺階也是很費力的一件事。

雖然數量不多,但是依然有些印度裔的佛教徒來Gompa朝拜,平日裡看慣了這樣的面孔拜濕婆拜林伽,看到他們一本正經的燒香磕頭點酥油燈,覺得很是穿越。

拉達克的Gompa,年代都頗為久遠,有些甚至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比如Hemis Monastery,就是11世紀時始建的。

著名的Thiksay Gompa,是15世紀時始建的格魯派寺廟,以布達拉宮為藍本而建造,所以有“小布達拉”之稱,這也是拉達克地區最大的寺廟。

拉達克的佛寺教派也不相同,總體來說和藏區相近,這個就不多說了。有意思的是,主殿中都會供奉有14世仁波切的照片,出乎意料的是年輕的時候還挺帥。有一些寺廟的早課(Puja)可以允許遊客旁觀,盤腿坐著,看著大喇嘛小和尚念經敲鼓,還真是不一樣的體驗。

列城老區中的舊王宮,也依稀有些布達拉宮的影子,這座朗傑王朝所修建的宮殿,隨著拉達克王被流放至STOK,逐漸荒廢了。漫長的歲月裡,這裡受到多次劫掠,內部多處損毀,只剩下外牆還可以看出以前輝煌的樣子。

王宮外有一整片的空地,以前是馬球場,每年9月初這裡會舉辦盛大的拉達克節,還會有馬球比賽。可惜我們來的晚了些,沒趕上節日,只看到馬球場被當作停車場使用。

皇宮對面的山上有一座城堡,日落時分是看夕陽的好地方。

而STOK的新皇宮,三層樓的房子已經看不出皇宮的樣子。現在內部一部分被劃為博物館,有些以前的老物件和古董以及老照片可供參觀。運氣好的話,你甚至可以遇見老國王或者王子,給你講講當初那些顯赫的日子。

曾經的舊都

拉達克曾經的舊都Shey,坐落在荒漠中的一片綠洲上,很難想像周圍都是不毛之地,這裡的湖泊中竟然有水鳥飛來飛去。沿著廢棄的臺階走向山頂,可以走到昔日的王宮廢墟,和古格遺跡一樣,除了依稀的牆壁,已經很難分辨出建築的樣子了。

從山頂望下去,可以看到掩映在綠洲中蔚藍的湖泊,遠處的雪山在陽光的照耀下,一篇完美的風景畫。要說以前這皇帝老子還真會挑地方,選了這麼一片風水寶地,可惜依然無法保佑他的王朝千秋萬代。拉達克開國君主尼瑪滾如果泉下有知,也一定會“藍瘦”的“香菇”吧。

千年懸空寺

贊斯卡地區有好幾十條成熟的徒步路線,其中好幾條都會經過著名的懸空寺Phukhar Gompa,比如從喇嘛玉如到懸空寺的穿越,以及翻越ShinkuLa埡口的路線。

這些徒步路線,在列城的旅遊公司都可以預定,他們會提供完備的車,馬,嚮導,帳篷,睡袋,馬夫及廚師的服務,保證你一路無憂還每天有豐盛的東西吃。

雖然在國人眼中這片區域頗為神秘,其實路線都成熟,也沒有太難找的岔路,沿路都有小山村可以住宿補給。很多老外自己背著包,也不需要嚮導,幾天也就能走完。

古蘭告訴我們,來看懸空寺的人,大多選擇從帕達姆出發,走到懸空寺,住一晚,第二天約好車再回到帕達姆,這樣只需要輕裝就可以。

隨著公路越修越長,從吉普車可以到達的最遠處,走到Phukhar Gompa的路程也縮短到了4小時,所以有些趕時間的人,會選擇一天來回。我們並不趕時間,輕身上路。

沿著河谷,穿過一座座村莊,村裡的人正在忙著收青稞,看到我們經過,都會停下來笑著揮揮手,說一句“Juley”。(本地方言,你好的意思)

冰河中奔流著雪山融水,清澈見底,映著藍天,泛出一種神秘的藍色。在夏季的末尾,山頂的雪基本都消融殆盡,山腰間錯落可見的藏式石頭白房子和白塔,構成一幅和諧的畫面。

走出贊斯卡

迎面走來幾個人,幾匹馬。丹增停下來跟他們打招呼,是熟人。一位大哥神秘兮兮的向我們招手,叫我們繞到馬背後看。

哎呀,原來馬背上的口袋裡,有一匹剛出生的小馬駒,睜著水靈靈的大眼睛,好奇的看著這個未知的世界。

忽然無厘頭的就腦補出了這句:“萌萌,你原來在這裡啊!萌萌!站起來!

十月的贊斯卡,應該是最為乾旱的季節。去年的積雪早已化盡,今年的新雪要到十一月才會落下來,看著周邊如同惡魔牙齒一般的群山,想像著上面堆滿積雪的樣子。恩,如果有機會的話,下次挑著冬季再來,跟著古蘭砸冰窟窿釣魚去!

路上遇到一位母親帶著她的女兒,小姑娘5,6歲的樣子,紅撲撲的臉團像個大蘋果。丹增說小孩子有些生病了,她母親帶她去前面的村子看病,說著就讓小姑娘坐到了馬背上。山裡人愛惜馬匹,負重的馬一般自己都不捨得騎,寧可跟在後面一路走。但是他卻毫不猶豫的讓孩子騎,咱們贊斯卡人就是這麼熱情淳樸。

今天的路程並不算長,約莫五六個小時的樣子。看到瑪尼堆和白塔,就知道快到村子了。今天投宿的這個村子,是過埡口之前的最後一個村子。如果是夏天來,在埡口下還有一個帳篷營地,可以食宿,現在天冷了,也都撤掉了。從村子走到帳篷營地,也得四個小時左右,加上翻埡口的時間,明天將是漫長的一天。

這個村子的條件比起前面的村子更是要差一些,找了幾家,髒亂程度都超出了幾位女同學的底線,只能繼續找。好不容易看到一家外牆還算比較新,進去問問。

主人家的大兒子,是個喇嘛,名叫紮西,正好從廟裡回來幫著收莊稼。他能連比帶劃的說幾句英文,得叻,就這家吧。安排我們住的屋子,牆角堆著號和鼓一些法器,估摸著平時就是紮西喇嘛住的。

晚飯依然是chapati和咖喱土豆加米飯,今天並沒有雞蛋了……

明天要早起,懷著“萬一司機聯繫不上”的假想與“跳蚤不要咬我”的期望,昏昏的睡了過去。翻埡口需要早起,早上6點不到就出發。為的是在中午時分到達埡口,趕上去馬納利的車。

一路上朝著這座正金字塔形狀的神山前行,不時的需要跨越溪流。TOM哥7月來的時候,溪流水量很大,都需要赤腳淌水過河。而經過了一整個夏季的融水,現在應該是水量最小的季節,挑著狹窄的地方跳過去就行。

爬升的路線要經過一座冰川,雖然感覺是走在碎石路上,但是還是依稀可見石頭下面的冰川。四周杳無人煙,隨著風聲而過的,只有自己深深的喘息聲。

大約12點半左右到達了海拔5100的埡口,埡口對面有一座冰川湖,蔚藍的湖水掩映著雪山,風景絕佳。可惜山頂狂風呼嘯,吹的人幾乎站不直。

司機已經在埡口等候多時了,終於我們不會發生“沒有車,一路走出山”的慘案了。

誰知司機告訴我們到啞口這邊的路昨天晚上塌方了,現在還在搶修,所以我們並不能像想像中那樣爬到山頂就可以坐車了。現實是還得沿著公路往前走上幾公里。那咋辦,不走也不行,就只能拖著僵直的腿繼續往前走唄,又大約走了40分鐘,總算是看見車了,親人啊!

從埡口到馬納利車程也需要8-9個小時,經過一路司機飆車及爆胎的考驗之後,總算是到了這個印度的戶外天堂。

故事就在這裡的溫泉浴室結束吧,關於當地的旅行攻略貼士,戳閱讀原文跟著作者繼續瞭解~

更多關於印度喜馬拉雅地區旅行線路及攻略,還可至窮遊錦囊APP下載《印度北部及周邊》來閱讀。

吉德尼瑪袞後來將他的土地分為三個部分。國王的長子dPal gyi mgon成為拉達克(Ladakh)的統治者,二兒子bKra shis mgon成為古格-Puhrang的統治者,而三兒子LDE gtsug袞統治贊斯卡(Zanskar)。 著名的佛教人物,仁欽桑布法師完成其在印度的研究後,回到他的故鄉為僧,以弘揚佛法,這標誌著西藏西部佛教教義的新擴散的開始。

17世紀時,西方傳教士到達古格,當時的古格王和古格的宗教領袖——國王的弟弟矛盾很深,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古格國王開始借助西方傳教士的力量削弱佛教的影響。1633年,僧侶們發動叛亂,古格王的弟弟勾結了與古格同宗的拉達克王室,利用拉達克的軍隊攻打古格都城,企圖推翻古格王朝,於是一場殘酷的攻堅戰就在這裡打響。戰爭以古格的失敗而告終,拉達克軍隊屠殺了大部分的古格居民,末代古格皇帝和其他囚犯一起被帶回了拉達克,並死在了那裡。

後來,在1679至1680年,總部設在拉薩的西藏中部政府收復了古格所在的疆土,並驅逐了剩餘的拉達克士兵,從此以後,這片曾經無限榮光的土地逐漸荒蕪,輝煌的遺跡與珍寶也慢慢被黃土所掩蓋。

拉達克-我也曾是雪域最大的王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倉央嘉措

這裡並不是拉薩,這裡是拉達克。

尼瑪袞所建立的拉達克王朝,輝煌了近300年。但是從13世紀開始,拉達克不斷的受到臨近穆斯林國家的襲擊和入侵,近兩個世紀以來,不斷有拉達克居民改信伊斯蘭教。尼瑪袞子孫的王朝岌岌可危,終於,在1470年,Lhachen Bhagan推翻了列城的拉達克王,並且重新統一了拉達克地區,建立了新的拉達克王朝:朗傑王朝(Namgyal Dynasty,朗傑在藏語中意味著“百戰百勝”)。

繼任的幾任拉達克王勵精圖治,努力把拉達克恢復到以前的繁榮狀態,人稱獅子王的Sengge Namgyal修建了列城王宮和Hemis等幾座著名的佛寺,他把疆域擴大到了贊斯卡和斯皮提,並且攻打了古格,直接造成了古格王朝的覆滅,贊斯卡王朝也從此時起一直隸屬於拉達克。然而,如日中天的獅子王,依然敗在了莫臥兒軍隊的鐵蹄下。他的兒子不得不在列城修建一座清真寺以討好莫臥兒皇帝奧朗則布。

若干年後,拉達克終於擊退了莫臥兒軍隊,然而他們又要面臨西藏軍隊的打擊,西藏軍隊擊敗了拉達克部隊,在拉達克王同意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以後,西藏軍隊撤回了拉薩。

19世紀初,莫臥兒王朝覆滅,拉達克又被錫克教入侵,拉達克王被流放到STOK,自此開始,朗傑家族只有王室的頭銜,卻沒有任何實權了。但是拉達克王這個稱號,卻在名義上被保留到了今天。

走進拉達克

十月的拉達克,並不是最好的季節,山頂的積雪經過整個夏天陽光的洗禮,幾乎消融殆盡,沒有任何植被的山頭透著絲絲荒涼的味道。然而清冽的空氣和藍到不像話的天空,比起霧霾桑拿天的德里,這裡就是天堂。

去過西藏的人,會驚異的發現列城和十數年前拉薩的相似度:同樣的藏式建築,同樣的藏族服飾,同樣滿大街慵懶的狗狗,同樣的高海拔,同樣隨處可見的轉經筒,瑪尼牆。

拉達克的主要景點,幾乎都是佛寺,當地人稱Gompa,一般都包括寺院與佛學院,白塔包圍著的寺院,紅牆或白牆,濃濃的藏式風格。Gompa都建在山上,去朝拜都需從山腳走上去,在3000多的海拔,走臺階也是很費力的一件事。

雖然數量不多,但是依然有些印度裔的佛教徒來Gompa朝拜,平日裡看慣了這樣的面孔拜濕婆拜林伽,看到他們一本正經的燒香磕頭點酥油燈,覺得很是穿越。

拉達克的Gompa,年代都頗為久遠,有些甚至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比如Hemis Monastery,就是11世紀時始建的。

著名的Thiksay Gompa,是15世紀時始建的格魯派寺廟,以布達拉宮為藍本而建造,所以有“小布達拉”之稱,這也是拉達克地區最大的寺廟。

拉達克的佛寺教派也不相同,總體來說和藏區相近,這個就不多說了。有意思的是,主殿中都會供奉有14世仁波切的照片,出乎意料的是年輕的時候還挺帥。有一些寺廟的早課(Puja)可以允許遊客旁觀,盤腿坐著,看著大喇嘛小和尚念經敲鼓,還真是不一樣的體驗。

列城老區中的舊王宮,也依稀有些布達拉宮的影子,這座朗傑王朝所修建的宮殿,隨著拉達克王被流放至STOK,逐漸荒廢了。漫長的歲月裡,這裡受到多次劫掠,內部多處損毀,只剩下外牆還可以看出以前輝煌的樣子。

王宮外有一整片的空地,以前是馬球場,每年9月初這裡會舉辦盛大的拉達克節,還會有馬球比賽。可惜我們來的晚了些,沒趕上節日,只看到馬球場被當作停車場使用。

皇宮對面的山上有一座城堡,日落時分是看夕陽的好地方。

而STOK的新皇宮,三層樓的房子已經看不出皇宮的樣子。現在內部一部分被劃為博物館,有些以前的老物件和古董以及老照片可供參觀。運氣好的話,你甚至可以遇見老國王或者王子,給你講講當初那些顯赫的日子。

曾經的舊都

拉達克曾經的舊都Shey,坐落在荒漠中的一片綠洲上,很難想像周圍都是不毛之地,這裡的湖泊中竟然有水鳥飛來飛去。沿著廢棄的臺階走向山頂,可以走到昔日的王宮廢墟,和古格遺跡一樣,除了依稀的牆壁,已經很難分辨出建築的樣子了。

從山頂望下去,可以看到掩映在綠洲中蔚藍的湖泊,遠處的雪山在陽光的照耀下,一篇完美的風景畫。要說以前這皇帝老子還真會挑地方,選了這麼一片風水寶地,可惜依然無法保佑他的王朝千秋萬代。拉達克開國君主尼瑪滾如果泉下有知,也一定會“藍瘦”的“香菇”吧。

千年懸空寺

贊斯卡地區有好幾十條成熟的徒步路線,其中好幾條都會經過著名的懸空寺Phukhar Gompa,比如從喇嘛玉如到懸空寺的穿越,以及翻越ShinkuLa埡口的路線。

這些徒步路線,在列城的旅遊公司都可以預定,他們會提供完備的車,馬,嚮導,帳篷,睡袋,馬夫及廚師的服務,保證你一路無憂還每天有豐盛的東西吃。

雖然在國人眼中這片區域頗為神秘,其實路線都成熟,也沒有太難找的岔路,沿路都有小山村可以住宿補給。很多老外自己背著包,也不需要嚮導,幾天也就能走完。

古蘭告訴我們,來看懸空寺的人,大多選擇從帕達姆出發,走到懸空寺,住一晚,第二天約好車再回到帕達姆,這樣只需要輕裝就可以。

隨著公路越修越長,從吉普車可以到達的最遠處,走到Phukhar Gompa的路程也縮短到了4小時,所以有些趕時間的人,會選擇一天來回。我們並不趕時間,輕身上路。

沿著河谷,穿過一座座村莊,村裡的人正在忙著收青稞,看到我們經過,都會停下來笑著揮揮手,說一句“Juley”。(本地方言,你好的意思)

冰河中奔流著雪山融水,清澈見底,映著藍天,泛出一種神秘的藍色。在夏季的末尾,山頂的雪基本都消融殆盡,山腰間錯落可見的藏式石頭白房子和白塔,構成一幅和諧的畫面。

走出贊斯卡

迎面走來幾個人,幾匹馬。丹增停下來跟他們打招呼,是熟人。一位大哥神秘兮兮的向我們招手,叫我們繞到馬背後看。

哎呀,原來馬背上的口袋裡,有一匹剛出生的小馬駒,睜著水靈靈的大眼睛,好奇的看著這個未知的世界。

忽然無厘頭的就腦補出了這句:“萌萌,你原來在這裡啊!萌萌!站起來!

十月的贊斯卡,應該是最為乾旱的季節。去年的積雪早已化盡,今年的新雪要到十一月才會落下來,看著周邊如同惡魔牙齒一般的群山,想像著上面堆滿積雪的樣子。恩,如果有機會的話,下次挑著冬季再來,跟著古蘭砸冰窟窿釣魚去!

路上遇到一位母親帶著她的女兒,小姑娘5,6歲的樣子,紅撲撲的臉團像個大蘋果。丹增說小孩子有些生病了,她母親帶她去前面的村子看病,說著就讓小姑娘坐到了馬背上。山裡人愛惜馬匹,負重的馬一般自己都不捨得騎,寧可跟在後面一路走。但是他卻毫不猶豫的讓孩子騎,咱們贊斯卡人就是這麼熱情淳樸。

今天的路程並不算長,約莫五六個小時的樣子。看到瑪尼堆和白塔,就知道快到村子了。今天投宿的這個村子,是過埡口之前的最後一個村子。如果是夏天來,在埡口下還有一個帳篷營地,可以食宿,現在天冷了,也都撤掉了。從村子走到帳篷營地,也得四個小時左右,加上翻埡口的時間,明天將是漫長的一天。

這個村子的條件比起前面的村子更是要差一些,找了幾家,髒亂程度都超出了幾位女同學的底線,只能繼續找。好不容易看到一家外牆還算比較新,進去問問。

主人家的大兒子,是個喇嘛,名叫紮西,正好從廟裡回來幫著收莊稼。他能連比帶劃的說幾句英文,得叻,就這家吧。安排我們住的屋子,牆角堆著號和鼓一些法器,估摸著平時就是紮西喇嘛住的。

晚飯依然是chapati和咖喱土豆加米飯,今天並沒有雞蛋了……

明天要早起,懷著“萬一司機聯繫不上”的假想與“跳蚤不要咬我”的期望,昏昏的睡了過去。翻埡口需要早起,早上6點不到就出發。為的是在中午時分到達埡口,趕上去馬納利的車。

一路上朝著這座正金字塔形狀的神山前行,不時的需要跨越溪流。TOM哥7月來的時候,溪流水量很大,都需要赤腳淌水過河。而經過了一整個夏季的融水,現在應該是水量最小的季節,挑著狹窄的地方跳過去就行。

爬升的路線要經過一座冰川,雖然感覺是走在碎石路上,但是還是依稀可見石頭下面的冰川。四周杳無人煙,隨著風聲而過的,只有自己深深的喘息聲。

大約12點半左右到達了海拔5100的埡口,埡口對面有一座冰川湖,蔚藍的湖水掩映著雪山,風景絕佳。可惜山頂狂風呼嘯,吹的人幾乎站不直。

司機已經在埡口等候多時了,終於我們不會發生“沒有車,一路走出山”的慘案了。

誰知司機告訴我們到啞口這邊的路昨天晚上塌方了,現在還在搶修,所以我們並不能像想像中那樣爬到山頂就可以坐車了。現實是還得沿著公路往前走上幾公里。那咋辦,不走也不行,就只能拖著僵直的腿繼續往前走唄,又大約走了40分鐘,總算是看見車了,親人啊!

從埡口到馬納利車程也需要8-9個小時,經過一路司機飆車及爆胎的考驗之後,總算是到了這個印度的戶外天堂。

故事就在這裡的溫泉浴室結束吧,關於當地的旅行攻略貼士,戳閱讀原文跟著作者繼續瞭解~

更多關於印度喜馬拉雅地區旅行線路及攻略,還可至窮遊錦囊APP下載《印度北部及周邊》來閱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