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2017國內市場手機品牌格局:top5占8成份額,榮耀助華為力壓Ov

[釘科技述評]2017年已經風塵僕僕而過, 在這過去的一年裡, 國內的手機市場依然競爭激烈。 那麼, 2017年各大手機廠商都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呢?

近日, 國際市場研究公司GFK發佈了2017年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研究報告, 公佈了前十大手機廠商的銷量情況。

需要說明的是, 因為GFK採用的是sell-out出貨量統計方式, 即統計的是從廠商到最終消費者手中的出貨量, 不包括已經出貨但是仍在倉庫、管道等的量, 所以這個資料相比其他市調機構採用的sell-in統計方式的資料量應該偏低。

T型格局形成, 兩極分化趨勢更加凸顯

不出意外,

中國手機市場上國內品牌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國外品牌僅有蘋果和三星進入前十。 根據GFK的資料顯示, 2017年華為(包括榮耀)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為1.02億台, 整體市場份額達到了22.82%, 排名第一。 OPPO、vivo位居其後, 銷量分別為7756萬台和7223萬台, 市場份額分別為17%和16%, 排名第二和第三位。 蘋果銷量為5105萬台, 市場份額為11%, 排在第四。 小米則以5094萬台的銷量位列第五, 市場份額同樣為11%。 後面的6-10名分別為魅族(1681萬台)、金立(1494萬台)、三星(1107萬台)、百立豐(467萬台)以及聯想(179萬台)。

除了國產手機的強勢崛起之外, 從上面的資料也能看到, 前五大廠商一共佔據近八成的市場份額。 同樣來自GFK的資料顯示, 2016年這一資料為65.5%。 可見市場向頭部品牌集中化趨勢愈發凸顯, 其餘品牌的市場則進一步被蠶食。

另外根據此前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佈的資料顯示, 2017年全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4.91億台, 上市新機型1054款, 同比分別下降了12.3%和27.1%。 由此看來, 國內手機市場出現了整體的下滑。 在人口紅利殆盡, 市場大環境遇冷的情況下, T形格局形成, 兩級分化更為明顯,

而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華為同比上年增長明顯, 榮耀是首要功臣

根據另一市調機構IDC此前的資料顯示, 2016年國內市場出貨量最大的是OPPO, 為7840萬台, 華為則為7660台。 隨後為vivo、蘋果、小米, 出貨量分別為6920萬台、4490萬台、4150萬台。

對比2016年的資料, 不難發現, 2017年華為在國內市場超越OPPO成為第一, 而且出貨增長明顯, 其他前五廠商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增長則相對較小, OPPO甚至出現小幅下滑。

而華為在2017年同比上年增長明顯, 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榮耀。 根據賽諾資料顯示, 2017年榮耀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達到5450萬台, 成為國內第一大互聯網手機品牌。 對比整個華為系1.02億台的出貨量, 榮耀在華為整體的國內市場出貨量中所占的比例已經過半。

當然, 此前榮耀手機的主戰場還在國內, 這也是華為在國內市場增長明顯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Ov和小米近年來正在加速向海外拓展, 尤其是在印度、東南亞等市場已經取得不錯的成績, 因此相比華為, 其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增長較小也在情理之中。

各梯隊內部差距微小, 競爭依然激烈

得益于榮耀的飛速增長, 華為已經坐穩了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的頭把交椅。 而且從之前提到的資料來看, 華為與第二名的OPPO拉開了2000多萬台的差距, 可以說在頭部品牌中, 華為佔據了主導地位。

與此同時, 也能看到位居華為之後的OPPO與vivo, 出貨量較為接近。 當然, 這與藍綠廠兄弟之間的產品風格、市場行銷策略等頗為相似不無關聯。

而隨後的蘋果與小米則更是幾乎處於同一水平線,兩者之間的差距僅為11萬台。若是與2016年對比,可以發現小米的增長比蘋果較多。這源於小米吸取了此前忽視線下市場的經驗教訓,去年大力佈局線下管道,實現了銷量的觸底反彈。而蘋果雖然在去年發佈了三款新機型,但或許是由於iPhone X售價過於高昂,以及其餘兩款機型被詬病創新性不足,更多的可能是依靠老機型來盤活市場,導致其整體銷量不佳。

可見在頭部品牌中,除了華為之外,OPPO與vivo,蘋果與小米的出貨量分別大致處於同一級別,他們之間的競爭依然激烈。而在腰部品牌中,魅族、金立、三星之間的差距也並不是特別明顯。除了市場空間受到前五大品牌擠壓,這些品牌相互之間的競爭壓力也不容小覷。

綜上所述,2017年的中國手機市場,馬太效應愈發凸顯,市場T型格局已定。在這樣的情況下,華為憑藉榮耀繼續保持擴張,與身後品牌的差距逐漸拉開。而其餘各梯隊之間的競爭依然激烈,可以預見的是,今年國內的手機市場洗牌將比以往更為慘烈。(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圖片來自網路)

而隨後的蘋果與小米則更是幾乎處於同一水平線,兩者之間的差距僅為11萬台。若是與2016年對比,可以發現小米的增長比蘋果較多。這源於小米吸取了此前忽視線下市場的經驗教訓,去年大力佈局線下管道,實現了銷量的觸底反彈。而蘋果雖然在去年發佈了三款新機型,但或許是由於iPhone X售價過於高昂,以及其餘兩款機型被詬病創新性不足,更多的可能是依靠老機型來盤活市場,導致其整體銷量不佳。

可見在頭部品牌中,除了華為之外,OPPO與vivo,蘋果與小米的出貨量分別大致處於同一級別,他們之間的競爭依然激烈。而在腰部品牌中,魅族、金立、三星之間的差距也並不是特別明顯。除了市場空間受到前五大品牌擠壓,這些品牌相互之間的競爭壓力也不容小覷。

綜上所述,2017年的中國手機市場,馬太效應愈發凸顯,市場T型格局已定。在這樣的情況下,華為憑藉榮耀繼續保持擴張,與身後品牌的差距逐漸拉開。而其餘各梯隊之間的競爭依然激烈,可以預見的是,今年國內的手機市場洗牌將比以往更為慘烈。(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圖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